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修行要有所戒,原来儒家和佛家都是特别强调的

2024-07-10文化

记得以前看【曾国藩日记】的时候,上面讲到曾国藩记录,自己某一天到朋友家里,那家人的老婆长得很漂亮,他就忍不住多看了几眼,回来晚上写日记,就反思起来,骂自己真是禽兽不如。

我当时觉得,这不就是正常的人性吗?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毕竟是男人嘛,何况也只是偷看几眼,并没有什么失礼的言行。也是感叹曾国藩写日记很真诚,把这种自己内心有点「龌龊」的想法和举动都如实写出来的,当时是不是就没有想过以后这些日记要公开的吗?

现在过去好几年, 再想一想曾国藩为什么有如此的自制力,还有后面他的事功,觉得这些东西应该是有关系的,有因果的。

一个人的事业,一定是先有一定的心性为基础。 一个人有没有德行,能不能做成事,其实就看他要有没有自制力,就是看是不是能够节制自己的言行。

我们无法想象,一个人如果自己的言行都无法控制,总是很任性,口无遮掩,行无所止,怎么可能做成事情。

甚至的,对于有更高要求的人来说,比如我们传统上说的君子,不仅是表现出的言行,而且就是自己的内心活动,都是要能够控制。佛学里面说,一旦邪念生,就会堕入魔道。

最近重新再看【论语】,发现孔子在这里面,也是提出的关于戒的说法。

在【论语】的季氏篇中,孔子这么说的: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在这里,孔子明确提出了君子修行的「三戒」:戒色、戒斗、戒得。

讲到三戒,我们很容易就想起了【西游记】里面的猪八戒。其实,八戒本来就是佛家里面的八种戒律,即 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过午不食)。

这些具体要求不同,我也不做什么解释。我想说的是,儒家和佛家其实都是对人的行为,在修行方面提出了禁止性的要求。

这就是我在前面说的,一个人的德行,很大程度上就看他的自制力。

我觉得,无论是儒家的三戒,还是佛家的八戒, 作为戒律或者自制力,在行为约束机制上,都应该重在自制、自律,也就是通过自己对自己言行的约束,而不是外部的制约 ,比如老师的监督,长官的要求,父母的教导,等等。

如果是依靠外部的他律,才实现了以上的三戒、八戒,从修行上来说,都是没有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