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马克思哲学的真相!速看!

2024-05-05文化

5月5日

马克思诞辰206年纪念日

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

马克思哲学的真相

选自【哲学100问】第2季

文字 · 声音丨书杰

免费试听 ↓

完整课程↑

各位好,前面几期节目,我们已经详细了解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探索成果,了解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秘密,了解了劳动异化理论。今天,我们就进入到他第二大理论发现——历史唯物主义。这部分内容,就是大家通常意义上说的马克思哲学的部分。

说到马哲,大家一定不陌生。我们上学时课堂上都学过,考试也考过,甚至我们张口就能背诵出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原理,比如「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矛盾的」等等,我们很容易把这些观点当成是一种口头禅。

而在我们的印象里,马克思哲学分为了几个模块: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

但实际上呢?马克思本人也是如此体系化地来呈现自己的哲学观的吗?这是一个疑问。

在前几期节目中,我看到了一些听友的留言:「唯物史观里的物质是什么?」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那谁决定谁是如何量化的?决定比例又是多少?」 「为什么马克思的哲学容易引起误解?」等等,这里面有疑惑的提问、有质疑的审问,当然里面也有尖锐的否定。

不过,哲学的学习本来就是要有一种批判的态度去看待问题的,但批判的前提应该是在充分了解马克思学说的本义之上的批判。

我们知道,马克思哲学后期转向了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而这个批判的基础是什么?是建立在对黑格尔哲学的精读之上的。那么,如果你要来批判马克思,前提是在对马克思原著精读的基础上,在马克思学说的本意的基础上进行批判。

所以,很多人对马克思的质疑,或许是不是本身就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解?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学习的马克思理论,都是从传统的哲学原理教科书而来的,而教科书里的内容则是把马克思主义体系化之后的内容,它呈现出来了几个模块。

那么问题就来了。

教科书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说的难道不是马克思哲学吗?我们要说,基本原理当然是的。但是这是发展了的马克思哲学,而发展了的马克思哲学跟那个原本的马克思学说,就会有一些差异。正是这个差异,才导致大家会对马克思的理论有这样或那样的误解。

换句话说,或许在根本没有理解马克思原貌的基础上就开始进行批判,那么批判自然也是立不住的。

接下来,我们回到教科书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追溯这种理论的源头。

01.

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模式的确立

十月革命之后,胜利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任务,就是要在全党、全国普及马克思主义,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

在这个背景下,苏维埃政权组织了一批马克思哲学理论家,对马克思哲学进行体系化的阐释。因为前面已经说到,马克思的原著比较不容易读懂,且他的观点都是散落在各个著作之中,因此只有形成体系后才能更好地让大家学习。于是,就有了两本著作。

(1)【辩证唯物主义纲要】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德波林的【辩证唯物主义纲要】和布哈林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这两本书开启了马克思理论体系化的先河。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程】

1929年,由芬格尔特、萨尔文特出版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和1931年西洛可夫、爱森堡出版的【辩证唯物主义教程】,这两本著作标志着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模式的初步形成,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二分结构」的形成。

(3)【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

1932、1934年出版的米丁和拉祖莫夫斯基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标志着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形成。

这本书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了政治化的定位,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苏联政治服务和为现行政策作论证。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本书的目录。

【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目录:

上册 辩证唯物论

第一章 当作宇宙观看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 唯物论和唯心论

第三章 辩证法唯物论

第四章 唯物辩证法之诸法则

第五章 哲学中两条阵线上的斗争

第六章 辩证法唯物论发展中的新阶段

下册 历史唯物论

第一章 辩证法唯物论与唯物史观

第二章 论社会经济形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第三章 资本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

第四章 关于社会群和国家的学说

第五章 过渡时期之政权与社会斗争

第六章 意识形态论

第七章 战斗的无神论

第八章 社会变革论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

从目录我们就能看到,这本书把马克思哲学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部分。

其中,「辩证唯物论」中的第五、六两章,「历史唯物论」中的第五、七、九三章的内容是当时苏联政治形势的产物。这本书作为了哲学的教材,它的主要的文献依据是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其中主要是引用列宁的文本,马克思本人的重要哲学著作却很少被引用。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这本书第一次明确地把马克思哲学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部分,将「物质」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点范畴,分别论述了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观。

这些内容和结构同当今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内容和结构是一致的。

(4)【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938年斯大林出版【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使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二分结构」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一形态,也标志着这种体系在苏联和整个共产国际中被确立下来。

这本书在「二分结构」的框架内,将列宁的观点推到了极致;思维逻辑是从唯物主义自然观线性的、简单的推出唯物主义历史观。其中描述的很多内容也是大家熟悉的教材内容,譬如「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世界按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等。

而我们接触到的马克思哲学呢?

其实是在1932年李达写的【社会学大纲】(由【辩证唯物主义教程】改编),这本书是我国自己写的第一部以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为蓝本、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部分统一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它开启了在中国以教科书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路径。这种影响直到今天。

所以说,我们课本上的马克思哲学的内容,也就是教科书里的哲学,底本是来自苏联的马克思主义。虽然在上个世纪80年代学术界已经开始反思,也新编了一些教材,我们现在的教科书里的哲学已经有了一些修正,但是四大模块相对隔离的局面没有改变。

在以上历史的陈述中,我们已然了解到教科书内容与结构的真正来源。

其实,马克思本人的哲学思想是散落在他的著作中的,并不是我们看到的今天的这个体系化的哲学。甚至可以说,马克思哲学本身是没有体系的,马克思也没有构建体系的欲望。

但斯大林等出于意识形态特别是宣传的需要,要构建出一个体系。有了体系,大众接受才容易嘛。

于是有了体系后就会割裂出几个模块,这几个模块之间按照一种逻辑展开。但一旦割裂出模块后,那个原汁原味的东西就丧失了。就好比说,唯物论和辩证法这种二分,本来这两者是合而为一的,是不能割裂开来的。不是说辩证法是一个提炼出来的独立的方法运用在唯物论之中,而是说你在用历史的、客观的角度阐述社会发展规律时,就不自觉的体现出了辩证法的态度。但经过体系化的阐释之后,我们似乎可以把辩证法单独拿出来使用了。

因此大家要学习马克思哲学,一定要回到原著里的内容去学习。接下来我们具体来说说,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模式体系化之后,会出现问题?

02.

对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模式的反思

苏联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进行了一种二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先去研究一下 自然的唯物主义,这个世界的规律、自然的规律是怎样的,然后把这个在运用到了历史发展之中,就有了历史唯物主义。

也就是说,苏联模式的立足点是自然或者说是机械的自然。从客体出发来考察对象,物质是一切变化的主体,从「物质」出发,把这套规则再运用在历史发展的领域里,去把握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关系,认为社会、人及思维是物质运动的展开,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态。

既然自然界、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思维是第二性,那么自然也能得到另一个结论,即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社会意识是第二性。

在这个方式下,就从辩证唯物主义直线式地、简单地推演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就好比说从A推到B,那么先研究下A是什么,A是自然的规律、物质的规律,那么把这个规律运用到人类历史中,不就推出了B,历史唯物主义了吗?

这是苏联的模式。

但马克思本来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呢?是先从社会入手的,立足点是社会的人,历史的人,现实的人,从人的实践出发去探索。人的实践是一个总的核心。因为人的实践就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在实践中去考察历史的发展规律,这个「实践」本身是丰富而全面的,正是在此基础上,人才体现出了一种创造性和能动性。

正因为实践的基础,有了物质生活,从生活的物质生产本身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去考察历史的发展进程,在此基础上上人才会产生与之相对应的「意识」。

所以马克思的哲学,是以实践为特征的历史唯物主义。先从社会入手,从现实的人切入,从人的实践活动和物质生活切入去探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那么马克思探究的这个自然,不是纯粹的自然界,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人化的自然。

那么就此来说,苏联的模式将实践的本质淡化,人的主体性、选择性和创造性被忽视,社会发展规律在人的活动中的生成性消失,历史规律成了神秘的宿命论,社会发展中的「主体」消失了。

苏联模式犯了与费尔巴哈同样的错误,将自然与社会隔离开来,将自然看成是机械、物理的运动,是「开天辟地以来就已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

那么,分离了自然与社会之后,就将自己的哲学基石建立在抽象的物质上,以此为基础,完成了从自然到社会的逻辑推演。从此,就构建起形式上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质上却是向自然唯物主义的理论大倒退。这种倒退的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所批判的「抽象的唯物主义」。

也正是这种「抽象的唯物主义」,使苏联模式中的辩证法成了相互联系、变化发展、量变质变、对立面斗争简单机械的辩证法。辩证法中的实践基础抹杀了,辩证法就从一种批判哲学变成扼杀批判的手段。

好了今天说了这么多,可能解开了困扰着大家的一些问题。因为平日里,大家并没有看到马克思哲学的真相,所以才会产生各种误解。我们也知道了,马克思的哲学观点本身是没有体系的,他的观念是散落在他的著作当中的,所以要了解他的历史唯物主义,就一定要从原著的内容出发。

下期节目,我们就通过【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去看看马克思在原著中的思想是怎样的,历史唯物主义到底讲了什么。

感谢收听,下期见。

——书杰【哲学100问】第二季

完整课程

全网独家 丨针对0基础小白开设 丨脉络清晰

购课赠送:250张逻辑思维导图

已购课程用户可领取

逻辑图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