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曾经高高在上,看不起我们家的那户人家,现在活成了村里的笑话

2024-04-08文化

清明节第一天和妻子回老家,陪着母亲聊天的时候,母亲和我们说她听村里有人讲,县城有一家杨氏蒸蒸糕的小吃店买的甜白酒煮汤圆非常好吃,问我们吃过没有,味道怎么样?我告诉母亲,那家小店的汤圆是纯手工做的确实不错,有甜白酒的,有玫瑰的,还有芝麻苏子的。我问母亲要不要和我们一起到县城去尝一下?母亲说岁数大了,大老远地去一趟吃不了几个,不想去瞎折腾。

前天晚上,公司领导打电话给我,让我在群里发个通知,清明节假期延长一天,今天开始上班。

昨天中午,妻子单位组织党员开展清明扫墓活动,妻子不是党员放假半天。吃过中午饭,我躺在沙发上午休,妻子去逛街。三点多钟妻子回来了,说天气越来越热,给母亲买了一件短袖T恤,趁着休息给母亲送回去。

开着车刚出县城,妻子突然说忘了一件事,让我赶紧调转车头回县城。调转车头回城的路上,妻子才告诉我:「前天在老家的时候,妈妈不是说她想尝尝杨氏蒸蒸糕小吃店的甜白酒汤圆吗,我们今天就顺便带点回去让她尝尝。」妻子不说我都把这事给忘了。

杨氏蒸蒸糕小吃店在县城的一条老街上,这是一家百年小店,他们家只卖蒸蒸糕和汤圆两种食品,是云南的名小吃。

我们先回家拿了保温盒,到了小吃店后,各点了一份甜白酒、玫瑰和芝麻苏子三种汤圆小份。下午客人不是太多,10来分钟汤圆就做好了。

回到老家,我们把汤圆拿出来让母亲们趁热吃。母亲说一个人吃不了那么多,让我和妻子一起吃。我告诉母亲每种口味的都尝几个,能吃多少吃多少,剩下的我们再吃。吃过两个,母亲直夸这家小店的汤圆软软糯糯,甜而不腻,真的好吃。

母亲才吃了五六个汤圆,村里的倖老倌不请自到了。倖老倌走到我们家门口,也没打个招呼就走进屋里东瞅瞅西瞧瞧,好像在找什么东西。问过之后,倖老倌告诉我找烟筒。我告诉倖老倌父亲去世的时候,烟筒已经烧给他带走了,现在家里没有烟筒。倖老倌「哦」了两声,自己找个小板凳就坐在了门口。

倖老倌头发打结,胡子拉碴的。大热天穿着的一件羽绒服领口袖口脏得发亮,胸前有很多油渍印,一双原本黄色的翻毛皮靴都快变成黑色了。说话的时候嘴角两边冒着泡沫子,牙齿被烟熏得漆黑。我坐在靠墙的沙发上,倖老倌身上的汗臭味儿混合着嘴里的酸菜味儿让人感到反胃。尽管闻不了那味,我也只能强忍着,不好开口叫他出去。

母亲倒好,看见倖老倌就说我们给她带去了县城杨氏蒸蒸糕的汤圆,很多的,问倖老倌要不要吃几个?倖老倌一听是杨氏蒸蒸糕的汤圆,「呼」地站了起来几大步走到茶几旁边,端起一个保鲜盒就要吃汤圆。我赶紧走过去从倖老倌手里抢过保鲜盒放在茶几上,让他等一会儿,我去找碗来舀给他吃。

我到厨房找了一个小碗和一把勺子的,从三个保鲜盒里舀了一碗汤圆递给倖老倌。倖老倌就像从来没吃过汤圆一样,稀里哗啦几口就把一小碗汤圆连着汤都吃光了。吃完汤圆,倖老倌抬起左手用袖口擦了一下嘴,连声说汤圆太好吃了,自己从来还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汤圆。听倖老倌这样说,母亲又给他舀了一碗。倖老倌吃完第2碗汤圆,还是抬起左手用袖口擦了一下嘴,说了声谢谢才走了。

倖老倌走后,我告诉母亲,倖老倌以前看不起我们,太欺负咱们家了,以后不要让他进门,家里的东西吃不完倒给猪吃也不要给他吃,这种人不配。母亲说都是一个村子里的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看他那么大岁数了,挺可怜的,东西不值多少钱,给他点吃吃就当是行善了。

我之所以看不起倖老倌,反感他,并不是因为他家穷,而是他以前高高在上,看不起我们家,做了很多对不起我们家的事。

记得就在农村包产到户的前几年,倖老倌仗着他家一个表叔是大队支书,当上了我们村的会计,并负责全村劳动力出工工分登记。倖老倌仗着他表叔的这层关系,在村里就像土皇帝一样,就连村长都不放在眼里,谁家工分计多少完全就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那个时候我奶奶因为生病已经卧床不起,母亲因为照顾奶奶经常出不了工,全家人就靠父亲一个人挣工分,每年分到的粮食都不够吃。有时候我和哥哥放学了就拎着小篮子去田地里捡剩下的稻穗、蚕豆和麦穗,交给生产队换一点工分。我和哥哥每次捡到稻穗、蚕豆、和其他小伙伴捡到的差不多,很多时候甚至比他们的多,但是负责登记的倖老倌每次给我和哥哥记的工分却比其他小伙伴少。

我们姐弟三人上学以后,虽然每个学期学费10元都不到,但在那个时候,对我们家来说这可是一笔巨大的费用。为了供我们姐弟上学,在奶奶去世后,为了多挣一两分工分,母亲每天出工都和父亲一起,做男工的活计。即便父母这样辛劳,我们的生活在村子里还是垫底的。父母几年不敢买一套新衣服,我们三姐弟穿的鞋子全是母亲用烂衣服烂裤子蘸着面糊贴成厚布做的。就因为这样,常常引来村里有些人的嘲笑,倖老倌就是笑得最厉害的一个。

倖老倌家有四个儿子两个姑娘。由于倖老倌结婚早,他家的孩子都比我大。他经常当着很多村里人嘲笑我们家生活过得不如叫花子,还多次叫父母不让我们读书:「读书有个屁用,你看看我们家,六个子女都没有读过书,但是他们个个都能挣工分,吃穿不愁。我劝你们还是不要让子女读书了,把他们叫回来跟大人做活计挣工分才是正事。」每次听到倖老倌这样说,父母很少和他争论,只是一个劲地陪着笑笑。

农村包产到户后的几年,虽然我们家的生活还是没有多大转变,但是每年的粮食已经基本够吃,不用再低声下气去借粮,也不用再看倖老倌的脸色了。

我们三姐弟参加工作后,首先做的事情就是攒钱把老家三间破败不堪的房子推倒建成了大瓦房,砌围墙围了一个大院子。五年前又在院子的南边建起了一栋三层高的小楼房。倖老倌家后来也建了新瓦房,两个儿子娶了媳妇后分家了,但一大子人还是住在一个院子里。听村里人讲,倖老倌家隔不了三天就会大吵一架,两个儿子到现在都没有娶上媳妇。

16年前,我们三姐弟给父母买了两份社保,父母每个月能领到2000多元的退休金。每年逢年过节我们都一起回老家陪父母,给他们一些零花钱,给他们买新衣服。父亲在世的时候抽烟喝酒不多,但是我们随时都会给他备一些好烟好酒。每当村里的人来家里,父亲都会把好烟拿出来分给他们抽,偶尔还留他们在家里吃饭,请他们喝两杯好酒。听母亲讲,每次吃饭倖老倌都在场。

近些年,随着父母日渐苍老,我们没有再让他们种田地了,相对回老家的次数也比以前多,每次回去,都会给父母买一些肉、菜、水果和糕点。

说起来挺奇怪的,自从父亲病重卧床后,就像有人通风报信似的,每次我们回老家,进门不到十分钟,倖老倌都准时到我们家,看到茶几放着的糕点水果,馋得就像一辈子没吃过一样,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拿一些给他吃。经过几次以后,摸清了他的脾气,我们姐弟再看到倖老倌,都不理他了。但是母亲是个善良的人,依旧会拿糕点水果给他吃。我们多次劝过母亲不要理他,母亲总是说看他太可怜了,给他点吃吃。

我们三姐弟都不是小肚鸡肠,喜欢记小仇的人,对于过去的很多事情都看开看淡了。曾经有两位村里的人和我们家因为挪田埂的事闹得好几年都不来往,在我们的劝说下,这两家人现在和我们家已经和好如初,我们家遇上点事情的时候他们都会主动来帮忙,我们家的几块田地都是无偿给他们耕种着。可是每次看到倖老倌,我们都会不禁想起以前的很多事情,对他之前所做的种种不是总是无法释怀。

昨天晚上在从老家回来的路上,妻子劝我,倖老倌快80岁了,他以前所做的错事现在已经遭到了报应。我们作为小辈没必要再和他计较,给他点糕点水果吃不值几个钱,就当是是积点德。听了妻子的话,心中豁然开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