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人如何才能不背离道?什么是中和?什么是君子慎独?

2024-06-02文化

人如何才能不背离道?答案是:慎独、致中和。

古人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道就是万物始终无法背离的命运,哪怕须臾之间、哪怕片刻时光,都无法背离的最根本所在。

假如人所遵循的道,有特殊情况出现,有背离的情况出现,那么它就不是真正的道。

古人云: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戒是小心,慎也是小心;恐是怕,惧也是怕;隐是看不见,微是看不清;独是独自,引申为独自思考、独自判断、独自决断。

君子在待人处事之时,会非常小心那些自己没有亲眼目睹过的东西,也会非常小心那些自己从来没有听闻过的东西。

对于那些隐没看不见的东西,对于那些微小无法显而易见的东西,君子又会更加小心对待,在听取别人意见的同时,必然要做出自己的思考与判断,而不会人云亦云,更不会刚愎自用。

人皆要有独自思考的能力。这是因为世间有太多看不见、看不清,以及闻所未闻的事物。假如不懂得独自思考,就必然会人云亦云。

人即使有独自思考的能力,仍然要小心刚愎自用。此为慎独。

古人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什么是中?什么是和?中是人心,和也是人心。

喜怒哀乐,就是指人的心情、情感、情绪等,它可以代指人心。

「喜怒哀乐之未发」,就是指心神之未发。

未是指没有;发是指生发、发展、发生、变化之意。未发就是指:人心要处于无喜无悲、无怒无忧、无惧无怖的状态,也就是空灵静谧的状态。

人心如果能够处于这种空灵、静谧的状态,就叫做中。

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致虚极者,是心;守静笃者,也是心。

己心达到虚无静谧的状态,就是人的灵感可以源源不断爆发的精神状态,也就是守中、中的心灵状态。所以老子才要致虚极,守静笃。

虚假的反面是真实,虚之极,就是真。

情感之未发,心绪没有升起变化的状态,就是中。

人的情感、心情、情绪生发之后,如果还能保持适中、中节,不走极端,就叫做和。

古人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

中也者,是民心;和也者,也是民心。喜怒哀乐,还是民心。喜怒哀乐之未发,便是民心安静不动。

假如能够做到:足食、足兵、民信之;或者不尚贤,使民心不争;不现可欲,使民心不乱,这便是中,这便是天下最大的根本。

假如民心有所求,却仍能保持谦和、和顺、不走极端的状态,天下便算走上了康庄大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