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痴人论道道德真相(42)

2024-06-15文化

缘遇【道德经的生命真相】

众所周知,本文是读書心得与闻道感悟。

【道德经的生命真相】第四十二章:道在人體上的體验

自然而然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學父」。

痴人论道释义:此章是告诉世人肉眼所见到的万物是怎么来的。世人的俗见,以为自己肉眼看到的就是宇宙万物的真相。但慧者认为,自己肉眼仅仅看到有限视野中的现象,并未看到生命本象。现象是有形的,本质是无形的。现象与本质之间有一张无形的屏幕。肉眼无法穿透这张屏幕。故立此章之说。

顺其自然

第一段: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中,老子讲述了一个东西,非常有意思。他认为,天地间有一个东西,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就强行给他取了个名字,叫作道。一是指什么?一是大道呈现的一种状态。什么状态呢?混沌虚无的和谐状态;宇宙万物的初始状态;通俗地讲,大道生成了先天一炁。这个先天一炁就是万事万物的起始和来源。道生一不是数字,而是状态。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是一样。所谓的二、三、万物,都是状态在改变。先天一炁本质的东西并没有任何的改变。一生二,就是由混沌虚无的先天一炁产生阴阳二炁。万事万物无不有这两种对立统一的属性。这种对立的阴阳之间,不断的变化,相互转化,周而复始,无有休止,是形成了这种生机勃勃的宇宙动力源。二生三,所谓独阳不生,孤阴不长,阴阳二炁绝非静止不动,而是互存互根,此消彼长,时刻运动转化,在动态的运动中动荡交合,达到新的和谐状态,形成第三种状态,和炁。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说的就是三生万物。自然之道是如何體现在人身體的?道生一,首先进入恍惚杳冥的状态,就是入道、合道的状态。静极生动,恍惚若有物,一觉而动就叫道生一。一就是真阳生发,元精发动。真阳生发时,空静自然,真阳冲升到头顶,自动转化为真阴,阴阳合抱,动静合机,阳升阴降,清者上升为天,浊者下沉为地。人體的内天地形成,mei前的太虚之境形成, 阴阳即分,天地即判,叫一生二。二就是真阳化真阴,元神当家。阴阳交合后,动者流行为阳为炁,静者凝聚为阴精。动静之间,由元神主宰,生生化化,变化无穷。如同大自然得天之秀,感地之生,乘云之风,风就是天地交感之炁,而生万物。二生三,三就是太和一炁、元炁。真阳、真阴、太和一炁,秉静而先天生。这三者都是先天之物,凭借汇合于虚无,运用于阴阳,合抱于神识。做到这三条,就会结丹,所以叫三生万物。太和一炁之中,阴性的精微粒子和阳性的精微物质运动就处于最小幅度,像水分子形成的云雾一样,叫氤氲。静态和动态精微物质极易发生交感,使两者即相需又相连,这种状态就叫合。有了这种新型的物质,才构成了生命形成的过程。金丹至虚而至实,是人體的先天灵性世界。人體是小宇宙,他里面具足日月星辰,雷电风雨,山川河流,花鸟树木,四生六道群生。其实象是,物质世界的一切都是人體小宇宙显化在外面的影像。人體小宇宙显示的自然天象,在三维物质世界看来都是虚像。对元神的多维空间存在却是实像。如何从三维物质世界进入多维虚象世界?首先,必须找到进入的契机通道,那就是元精发动。人體之日月,即人之真阳与真阴。人體之太阳,即隐藏在会yin穴之元精。元精一旦发动,即坎中之水、腹部发热,两肾煎烫,天yan处观到整个人體呈金黄色之光芒,照射四方。故将真阳谓之水中金。此时,元精化为元炁,元炁不再外流露而复归元神,找到归宿。元神得到能量滋养,发出本来生命之光,在天yan处呈现一个月亮,即人的本来面目。至此,你已经从三维物质世界,进入到了多维虚象世界,可以任意在里面傲游。

任其自然

第二段: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负阴而抱阳:负,指背负。抱,就是拥抱。每一个人都背负着多维度體,那是在无形层面中的自己。同时,也拥抱着面前这个有形的世界,以及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有形化身。站在三维有形的角度上,把无形的称作阴,把有形的称作阳。实际上,每个人的生命抱负都很远大,背负无形的一切,并拥抱有形的万物,这样的抱负还不够远、不够大吗?

冲炁以为和:冲,就是对冲,相互抵消。相反的事物经过对冲之后,便可以达到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每个生命都是阴阳两炁的交会点,阴阳二炁不断在身上的相互冲击、相互抵消,在三维世界中,极少有人能达到阴阳的完美平衡,总是会有某些偏差。最好的办法是回到自己的内在,那里找到自己的中心点、平衡点,让自己的意识心回归本性。只要保持在那个点上,阴阳二炁能够冲炁以为和。

自然风光

第三段: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们喜欢阳性的东西,不喜欢阴性的。如孤,寡,不谷。但是王公却这样称呼自己,与众不同。王公,指人的元神。能单独、专一、恍恍惚惚,随炁之冲和,和无极之至道,叫孤,寡,不谷。人能元神当家,入虚无之境,先天一炁秉静而生。一炁之生是用无损出来的。损之又损,清之至,静之至,清静之至叫损。损久了,静久了,益处才来。所以,物质的损反而是益。对于修道的人来说,孤,寡,不谷的,清、静、虚反而会因此得到道的益处。一炁旋转,周流不停。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前或后,冲万窍之开,通诸络之一贯,会重器于神识之中,涵养于虚无之境,叫故物或损之而益。

什么叫益之而损?一炁有了,动了,依然归于无,依然用无去损。静极生有,从有中化为空,返空不空,返无不无,这两句是说先静后有,从有入无,静则以性下守,有者性中立命,无者性命返虚而合道。万物复化而为三,化三而为二,二为返一,一后而入无。从无而合道。此时,身心同于虚空,性命归于湛寂。

自然风景

第四段: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學父。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别人都是这样教的,我也这样教。从有入无,由无化虚,以无为合太虚,心守益取。有为强制的,小则轻丹,大则续命,我将阴阳相生的道,作为教导人们的准则。

强梁者不得其死:强梁,是指用了后天意识心。为得一炁,以静心等待。得了一炁,以柔和之心养之,谦虚谨慎,且不可自恃自傲。虚无生一炁,一即是精。一生二,精生炁;二生三,炁化神。神,即元神、本性。二和三都是先天一炁所化。只有柔和养之,才可以得。有一点躁心,心生一点躁炁,都不是先天,离道就远了。

吾将以为學父:學,指觉悟。父,同腹。开始的意思,我就是拿损而益,益之而损,作为传道的开始,益、得、进和损、舍、退是阴阳的相反相承。有了先天一炁,不动心,是用无用损,越损越好。这就是损之而益,能量世界是相反相承的。舍得,舍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道不用修,能舍就可以得道。舍得,无私的心一出来,就和大公的大道相应了。先天一炁是柔和的。人处于柔弱、谦逊、隐退,都是由自身的一炁特点决定的,而不是后天意识的强势、骄谩、手段。老子所讲的道,是站在生命的角度所说的,不是站在人的社会属性上说的。用后天意识心来解读老子的【道德经】一定是错误的。

【道德经的生命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