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立足自身特色,打造国家出版基金「上古」精品

2024-06-07文化

国家出版基金,作为支持优秀出版物出版的专项资金,对推动文化繁荣、促进知识传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日前,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接受了【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专访,分享国家出版基金申报经验。以下为针对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专访,现转载如下。

上海古籍出版社

随着国家对古籍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日益重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国家出版基金的设立,正是为了扶持那些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出版物,为它们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

近十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成功入选了25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国家出版基金申报经验,为此,本报专访了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吕健。

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吕健

以质量为本 紧扣文化发展脉搏

国家出版基金的入选项目往往符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是服务国家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载体。吕健提到,国家出版基金对项目的质量也有着严格的认定标准,这种质量认定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书稿内容的高质量。

无论是学术专著还是古籍整理,都需要达到一定的学术水平和文化价值。

二是编校质量的高标准。

在结项时,国家出版基金会进行质量检查,确保项目的编校质量达到要求,这种质量认定保证了项目的内容质量。

三是出版社的综合实力。

各个出版社都在积极争取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而获得基金支持较多的出版社,往往具有较强的学术水平和编校能力,这是其文化品格的重要体现,通过参与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出版社也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编校能力,形成自身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有利于长远发展。

在申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时,出版社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首先,选题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文化的发展方向,作为出版社,应当紧扣国家文化发展的脉搏,深入了解国家对于文化发展的战略布局和导向,确保选题内容能够紧密贴合这一方向。其次,还需要充分考虑出版社自身的文化品格和特色,每家出版社都有其独特的定位,这是其在市场竞争中立足的根本。因此,在申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时,应当紧密结合出版社的特色,选择与之相契合的选题。例如,作为传统古籍类出版社,上古社更应当注重传统文化领域的选题,以此彰显其文化品格和特色。再次,需要严把质量关。国家出版基金对于项目的质量要求非常高,因此,上古社对于项目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证后,确保达到了相应质量要求的项目,才会去申报。最后,还关注选题的完成率,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按质完成。

加强项目储备与筛选 筑牢申报基础

在申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过程中,上古社认识到了项目储备的重要性。吕健表示,如果申报时缺乏丰富的项目储备,临时拼凑项目将极为被动,不仅时间上难以保证,项目质量也难以把握。因此,

上古社建立了项目储备机制,从两个维度进行储备。

一方面,上古社与长期研究某一领域的作者建立合作关系,进行约稿。这些作者往往在该领域有深厚的学术积累和研究成果,他们的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通过与这些作者的长期合作,能够获取到优质的选题资源,为申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提供有力支撑。

另一方面,上古社重视出版社自身的项目储备。十分关注前期工作充分、书稿规模较大的项目,通过整合这些书稿资源,形成一系列完善的选题。这些系列选题不仅体现了出版社的专业特色和优势,也为申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在拥有丰富项目储备的基础上,社内严格筛选项目,确保选题符合要求,通过反复论证和考量,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项目筛选流程。这一流程包括社内前期的预报、项目的逐步确定以及对申报项目的总体性考量,在总体上进行大小项目的平衡。另外有些持续性的项目也会拆分开来进行申报,这样更容易阶段性完成,吕健说:「【清诗话全编】的项目如果要一口气全部完成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可能需要用时10到20年,但是我社进行了分阶段的申请,降低项目的难度和风险,也可以提高项目的完成率。」

立足自身特色 打造核心竞争力

作为专注于传统文化的专业出版社,上古社肩负着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近年来,在申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始终坚持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形成了独特的项目特色。

吕健表示,过去,上古社曾以古籍整理作为申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重点,例如【清诗话全编】。然而,随着国家对古籍整理政策的调整,上古社及时调整了策略,将古籍整理与系统化研究相结合,形成了自身特色。例如,【杜诗学通史】和【中华戏剧通史】就是这一策略的典型体现。【杜诗学通史】作为上古社2023年成功申报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现已全部出版,该项目由山东大学主导,依托其在杜甫研究领域的深厚底蕴和卓越成果,对杜甫诗歌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与研究。该书共400万字,分为六编,前五编按朝代划分,第六编为域外编,对杜甫诗歌的研究进行了贯通性的呈现,是世界上首部全面研究杜甫诗歌的通史性著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中华戏剧通史】则是上古社2024年申报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该书预计600多万字,由叶长海教授主编,各分卷专家各展所长,共同打造。

除了对传统文化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外,上古社还积极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据吕健介绍,新领域的探索主要从两个维度进行:一是向上,即向古代文明领域延伸;二是向外,即向海外文献领域拓展。

向上,指的是向时间的深处追溯,探寻古代文明的奥秘。在这个维度上,上古社特别关注甲骨、青铜器等古老的文化遗产。这些承载着古人智慧和情感的物品,是连接我们与古代文明的桥梁。今年申报的项目【甲骨字释提要】,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案例。

向外,指的是向空间的广度拓展,汇聚海外文献的精华。2023年的【全球汉籍合璧工程精华编】项目,就是上古社在这一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该项目致力于将流失海外的中国古代典籍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今年,上古社又成功申报了【德藏蒙古游牧图整理研究】项目,这也是海外收藏的中国文献,也可以说是向外空间的拓展。

深耕出版传统 积极开拓创新

近年来,国家出版基金在数量上逐年增加,资金规模不断扩大,体现了国家对出版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然而,从当前出版业的实际发展需求来看,资金支持力度仍有待进一步加大。吕健表示,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出版业发展的基础。只有资金得到充分保障,出版社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出版创新。这不仅可以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和数量,还可以推动出版业在内容、形式、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发展。

吕健还提到,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的同时,还应加强资金监管,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使出版基金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应加强对项目进展情况的跟踪和监督,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并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顺利出版。

展望未来,上古社将继续在两个主要方向上发力。一方面,将继续加强传统出版领域的深度耕耘,不断巩固和提升上古社在该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还将持续进行新的开拓,探索更多出版领域,让上古社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同时,也能在新的出版方向上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步。

有关新开拓的出版方向,吕健介绍了对于出土文献和敦煌文献领域领域的整体规划,甲骨文、金文、简牍以及敦煌文献等系列书籍是上古社新的开拓方向,也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例如甲骨文的图录过去是用黑白印制这种传统的形式出版的,而现在完全采用一种新的技术,从还原度、色彩等方面来说都会更好,上古社在这些方面也有着其自身优势。从甲骨文到简牍,再到敦煌文献的出版,上古社早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2023年,上古社成功推出了法藏敦煌文献的全彩版,共计60册,并计划在未来完成整套160册。这两个方向不仅是上古社的选题重点,也将是上古社未来申请国家出版基金的重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