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送东阳马生序】火了!教育的滞后性,在这一刻完成了闭环

2024-02-26文化

大家的观点基本都是教育的滞后性在多年后完成闭环,有人评论:「教育不曾滞后,古人一生的经验教训都教给了你我,是人生阅历的滞后,是你我的滞后」。

有文案是这样的:「你后悔过吗?儿时初读【送东阳马生序】只觉得晦涩难懂,直到跨越过人生不同的阶段,一道道坎,蓦然回首,才略懂其意,虽年幼家贫,但仍不知上进,再回首,已过而立之年,方知知识之重要,然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最近火出圈的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公元1378年,应天府的冬天,天气酷寒。已经退休的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应诏从浙江浦江北上应天府(今南京)觐见朱元璋,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下了一篇赠序,勉励马君则等太学生刻苦求学。这就是情感真挚、颇具感人力量的名篇【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许多人第一次读到这篇【送东阳马生序】时,还是个懵懂的中学生,那时候满脑子想的,或许是怎么把书桌上的书堆高些,好挡住老师投来的目光。而对文中的那些话,只是「小和尚念经」般地背着,理解大概是不深的。

而如今,当年的学子大多已经走入而立、不惑之年,几经社会的打磨,重读【送东阳马生序】,竟被宋濂这番饱含苦心的自述震撼得忍不住落泪,直感叹:少不知所云,而今方悟。奈何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宋濂出身贫苦之家却成为开国文臣之首,现实版的跨越阶层。宋濂,曾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

他不仅亲历了元末明初的动荡变革,还培养了高启、刘基、叶琛等三位杰出的文人政治家。他的【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展现了他勤奋好学的精神和艰辛的经历。

读书不可读死书,求学时代,为学习而学习,只知道老师授业解惑,十几年后在对社会有所感悟后重读才知文章与现实的结合,书并非没用,而是我们没读懂。

语文没有一篇课文是充数的,只是当时忙着赶路,却忘了窥探古人风骨。读时以为是束缚自己的粗布麻绳,回望发现皆是熠熠生辉的丝绸缎带。

余幼时家贫,但仍不知上进,贪玩误学,缺乏志向,偶寄情于山水之间,纵情于智能手机。蹉跎人生十年有余,回忆年少,初读【送东阳马生序】,只觉晦涩难懂,不知其意。

今观文,悲凉之感油然而生,逐尝人生之艰苦,才懂其意,多年八方谋业,东奔西跑。再回首,将至而立之年,然尚未完成学业,不禁潸然泪下,奈何花有重开日,人再无少年,再踏故土,顿感悔恨。初读是文章,再阅已是人生,不免心中几分自怜。

上初中时语文老师说,语文是最美的学科,当时没有在意。后来嘛,确实如老师所说,只是年少轻狂,读不懂罢了。

很小的时候不懂事,可也懵懵懂懂知道一些意思,也会俯身倾耳,一直谦卑,多年以后才发觉自己也曾很懂事,一直努力学习,就是相信读书明志改变自己,我们都不是天资聪颖之人,唯一有的就是苦心竭力四个字。

少时嗜玩,读至此篇,如过眼云烟,不知所以。今日重读,如醍醐灌顶。昔日往事,如涓涓细流逐一浮现在眼前。然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少嗜玩,读至此篇,如过眼云烟,不知所以,今日重读,如配酬灌顶,昔日往事,如涓滑细流,逐一浮现,然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