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等人民的传统节日—苗族芦笙节

2024-04-24文化

苗族

芦笙节是黔东南苗族、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流行于贵州凯里、麻江、丹寨三县交界处的周溪地区。 各地的节日日期不同,一般为农历正月初二、正月初三; 部分地区选择7月份举办。 主要用于祭祀祖先、庆祝丰收。 一般来说,节日前要举行仪式。 首先,由某村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祖。 同时,各家各户在家中祭祀祖先。 然后各村的姑娘们盛装打扮,佩戴银饰,小伙子们祭拜祖先。 他们都带着自己的芦苇,从四面八方来到芦苇比赛场。 各村青年男女围成一圈,吹奏芦苇,跳舞四五天。 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有一种歌舞欢乐融为一体的感觉。 群众性文艺活动。

苗族芦笙节是以堂吹芦笙、比芦笙为主要活动的节日。 芦笙节通常以坡社(如十三坡、古龙坡)命名。 各地芦笙节的时间有所不同。 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七,在融水各地苗寨举行。 原因是,有的来自古代法规规定的吉祥日子,有的来自丰收庆典,有的来自神话。 传奇。

芦笙节期间,男子着双排扣或右排扣短裤、长裤,头戴绿布头巾,腰系大带。 他们手持芦苇、唢呐、铜鼓,涌向会场; 女孩子穿的衣服上绣有各种花纹、图案。 她们身穿裙子,头戴绿帕,腰系绣花丝带,佩戴银饰。 人们跟着他们有说有笑,随着芦笙的音乐翩翩起舞。

芦笙通常由六根竹筒组成。 每根管子都有一个从外面开的孔,下端放置一个铜弹簧,插入长木桶或葫芦中。 因此,有人又称芦生葫芦。 芦苇有不同的尺寸。 小的只有几英寸长,大的则有一两英尺长。 它们形成五声音阶的一组音调。 吹奏芦笙时,人们随着芦笙跳舞,称为「芦笙舞」。

芦笙舞又称「踩芦笙」。 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一是舞者围成一圈,至少两人吹芦笙领舞,其他人手拉手跟着跳舞。 有的还分为男女两队,男子边吹簧边跳舞,女子则对着吹簧人跳舞; 另一种是群众围成圈跺脚助兴,两支芦苇队轮流表演。 集体或单独表演,一边吹芦笙,一边进行快速旋转、踏步、跳跃等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