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道德经】从政之道(逆道者亡——不得善终的暴君侯景)

2024-04-23文化

「天下」是神圣的东西,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意愿采用强制的办法。用强力施为的,一定会失败。南北朝时期的「侯景之乱」就很好地说明这个道理。

南北朝时期,南方与北方长期对峙,而南朝和北朝各国的内部,统治阶级也是相互倾轧,不断杀伐,致使国无宁日,民不聊生。就在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时期,在南朝梁武帝萧衍末年(548),爆发了一场长达四年之久的叛乱,因这场叛乱的发动者是投降梁国的东魏将领侯景,故史称「侯景之乱」。

侯景是北方怀朔镇人,羯族,他是个反复无常的人。侯景生性野蛮,少时顽劣不羁,长大后骁勇善战,精骑善射。他曾参加过葛荣领导的六镇起义,先后投靠北魏权臣尔朱荣与高欢,成为北魏手握重兵的大将。

公元547年,侯景与东魏权臣高澄发生矛盾,于是献上河南十三州投降了西魏。西魏丞相宇文泰接受了他的投降,但宇文泰深知侯景狡诈多变,便采取陆续接管的稳进策略,渐次接收侯景献给的十三州。同时,又召侯景入长安,企图解除其兵权。这时,东魏高澄派慕容绍宗率兵向侯景进逼,侯景在东、西魏的夹攻下,转而向南方的梁朝投降。

梁武帝萧衍想借助侯景之力恢复中原,就接纳了侯景,封他为大将军、河南王,没想到这竟是引狼入室之举。

梁武帝派他的侄子萧渊明率军北上,以接应侯景。但由于萧渊明根本不懂军事,结果被东魏打得大败,萧渊明也被活捉。侯景被慕容绍宗打败后,驻在寿阳(今安徽省寿县)。后来梁朝与东魏议和,打算用侯景换回萧渊明。

侯景本有作乱之心,遂暗中勾结一心想篡位的梁武帝之侄萧正德做内应。先前梁武帝无子,便以其弟萧宏之子萧正德为子,后来生下儿子萧统,便将萧正德送还萧宏,但萧正德认为自己应该承继大统,所以对梁武帝非常不满。侯景便以帝位相诱,勾结萧正德共同叛乱。

梁武帝不知内情,还派萧正德为平北将军。由于侯景得到萧正德准备好的船只,因此顺利渡过长江。萧正德权欲熏心,迎侯景进入建康(今江苏南京),侯景集中兵力围攻建康中心台城。侯景纵兵抢掠,又命北人被没为奴者,皆令放免,并加以任用。侯景过江时兵不过八千,马不过数百,而当时台城中尚有十余万人,甲士两万多,四方援军相继奔赴建康者三十余万。但援军无统一指挥,多持观望态度,宗室诸王停驻不前,只想保存实力以夺取皇位。台城被围一百三十多天,粮食断绝,疫病流行。结果在太清三年(549)三月,侯景攻陷台城。城破之时,城中只剩下二三千人,尸骸堆积,血流漂杵,惨不忍睹。

侯景攻破台城后,把梁武帝萧衍囚禁起来。待控制朝廷后,马上杀掉萧正德,不久,八十六岁的老皇帝也被活活饿死。侯景先立萧纲为帝,不久废杀,又改立萧栋,很快也把其废掉了。

公元551年,侯景自立为汉帝,大杀萧衍后代,萧梁政权瓦解。这时侯景也日益暴露出其本来的凶狠面目,其用兵施政十分残酷,派人到处焚掠,视人命如草芥。为了镇压江南人民的反抗,侯景专以屠杀和酷刑树威。侯景嗜杀成性,在吃饭的时候杀人,本人仍谈笑风生;其酷刑有断手断足、割舌劓鼻等。

由于侯景的残暴统治,激起了江南人民的强烈反抗,一些梁朝将领和地主土豪纷纷起兵反抗侯景。同一年,侯景进攻占据江陵的萧绎受挫。公元552年梁将陈霸先、王僧辨等,乘胜顺江东下,再败侯景于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杀死在船中。至此,危害江南四年之久的「侯景之乱」终于结束了。

经过侯景之乱,建康这个南北各四十里,拥有二十八万人口的繁华都市,变成了一片废墟。侯景还分兵攻掠吴郡、会稽、广陵等地,一路烧杀抢掠,使富庶的长江下游地区「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南史·侯景传】)。江南人民和萧衍朝野,对侯景的暴行,无不恨之入骨,因此,侯景的尸体被运到江陵时,士民纷纷割其肉争食,又焚尸取灰,和酒而饮,以解心头之恨。

侯景狼戾不仁,嗜杀成性,滥杀无辜,胡作非为,其统治之残暴,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古语有言:「多行不义必自毙!」侯景作为杀人屠夫,最后落得身死人手的下场,可谓死有余辜,最终亦遗臭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