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认知觉醒】的姐妹篇来了,【认知驱动】教你如何规划好人生

2024-03-01文化

#精品长文创作季# 励志的书籍永远都会受到欢迎,但随着时代的改变,励志的书籍也在发生着变化。以前的励志书是通过讲故事,来告诉你成功的道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鸡汤文,现在的励志书则是教你方法,与其临渊捕鱼,不如退而结网。

教方法也分很多流派的,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领军人物。比如一提起记忆方法和整理资料,就会说到卢曼。尼克拉斯·卢曼创造了卡片笔记法,教你如何写文献笔记和永久笔记,通过记笔记来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卢曼一生写了58本书,可谓著作等身了,围绕着他的卡片笔记法,又有各种各样的解读书籍,程序员还开发出相关的软件。

另一个关于时间管理的流派,它的「创始人」是柳比歇夫。柳比歇夫一生出版了70多部学术著作,自创的管理时间的方法,受到了很多成功人士的追捧,他们围绕着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解读,也开发出了类似的时间管理软件。

提到控制情绪,就不能不提到日本的岸见一郎,他撰写的书籍【被讨厌的勇气】,曾在日本创下连续300天登上销售榜首的记录,在国内也很受欢迎。

岸见一郎是一位心理学家,专门研究阿德勒心理学,被称为情绪管理专家。

现在又出来一个流派,认知学派,领军人物是周岭。

周岭出版过2本书籍【认知觉醒】和【认知驱动】。

【认知觉醒】我曾写过书评,说读了这本书,有醍醐灌顶的感觉,仿佛带你做头脑体操,从另一个角度来剖析你的思想,带给你全新的认识。

很多读者也是这么反映的,说看了书收获很大,开始觉醒,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

如果说【认知觉醒】是观念上的改变,那么【认知驱动】则是教你怎么「变现」,成长的根本原因是创造价值,做成事情。

认知觉醒,一本十岁前就该读的书,开启你的原动力

很多人遇到挫折的时候,喜欢看书,从书中来寻找答案。他们除了寻找答案外,也是寻找一份肯定和认同:我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么,我这样做是对的么?

2020年疫情期间,快递员胡安焉在豆瓣写了自己送快递的故事,一下子就火了,他出版的非虚构书籍【我在北京送快递】,长时间地占据着畅销书榜单的前列。

成为专职作家前,胡安焉做过19份工作,他做过便利店的店员,做过自行车店的销售,做过物流公司的拣货工人,做过快递员,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胡安焉想过自己会成名么,并没有,用他的话来说工作就是为了体验生活,并满足必要的生存需求。

所以我们只有把时间拉长,才能看到结果。

周岭的【认知驱动】也专门用一个章节来叙述,怎样做一个真正的长期投资者。

人生最好的模式就是长期乐观,短期悲观,当下愉悦。

看清机制,寻找意义,就是让自己长期乐观,而短期内我们需要在舒适区边缘,继续拓展。

这里说的舒适区是周岭上本书【认知觉醒】的内容,周岭在前言里也说这两本书结合在一起看效果更好。

努力必然会让人感觉到痛苦,但只要学会转换角度,换取反馈,我们就能时时得到好处,让自己保持愉悦。

上面这张图里,舒适区是我们感到最舒服的地方,因为在这里做的事,我们都可以轻易地完成,但随之带来的缺点是,我们会感到简单、枯燥、无聊。

困难区是我们感到困难的地方,在这里我们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当这个事情的难度远远超出我们的能力的时候,我们就会出现自我否定的情绪,甚至觉得人生无望。

所以我们最好的区域是在拉伸区,既有成就又有挑战的工作,才是进步最快的区域。

有的人看似学得很快,但实际上一直待在学习的舒适区,这种练习并没有触及到本质,对我们成长的帮助性也不大。

胡安焉写【我在北京送快递】时,他的身份是个快递员,有人就说,快递员也能写作,这作家挺好当的,但他们不知道,胡安焉一直都爱好文学。他说写作和阅读能让他变得更开阔,它们帮他消化了一部分的经历,又赋予他新的视角,让他能更深刻的思考问题。

如果胡安焉一直躺在舒适区,那他在忙碌了一天的工作后,回到家也许就像大多数人一样,刷刷视频,刷刷电视剧,什么都不愿意想,但胡安焉一直坚持写作,打工赚了钱,就租一间房开始写作,没有钱了,就继续去打工,写作的过程是断断续续的,但从来都没有放弃过。

正因为他坚持在舒适区的边缘努力,才会在机会来临时,一蹶而就。

大多数的工作不能给人价值感,周岭在【认知驱动】里写到,在旧时代,人们的谋生手段几乎只能采用」交换」的形式,裁缝做衣服,小贩卖烧饼,铁匠造农具……无一不是将自己的有限体力转化为生活资料然后参与交换,做多少,是多少。

时至今日,这规律仍旧适用。外卖小哥、货车司机、酒店大厨、公司白领……绝大多数人都在出售自己的时间来换取有限的收入。

在周岭看来,哪些工作是有价值的呢。他在书中写到,比如企业家、发明家、作家、程序员、歌手、演员等,从事这类职业的人有机会通过雇用他人或机器的力量,对有价值的商品进行大量的复制,并销售出去,或将自己创造的优秀作品,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网络),无限制地复制传播出去,从而带来不可估量的收入。

但衡量价值的方式不应该只有收入,如果我们把眼界放宽些,就会发现实现价值的方式有很多种。

这两天金融界的大事是巴菲特退居幕后了,他指定了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接班人是格雷格•阿贝尔。

阿贝尔没有毕业于常青藤学院,也没有显赫的家世,他是个实干家。在伯克希尔工作期间,把一家小型公司经营成了一家大型能源公司,还成立了一家中介公司。

在伯克希尔,和阿贝尔一样耀眼的员工有不少,但像阿贝尔那样,把一家公司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就很少有人做到了,正是因为阿贝尔有能做成一件事的能力,所以他得到了巴菲特的欣赏。

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比如想学英语,就去看美剧,想通过看美剧,来练习英语,谁知美剧看了不少,但英语却没有进步。因为他们光顾着看剧,忘了看剧的目的是为了学习英语。

韩国人张同完开始也是这样的,后来他发现,与其看很多电视剧和电影,不如专心看一部电影。

张同完的方法是这样的,找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然后跟着听和说。首先关掉字幕看第一遍,第二遍打开母语字幕看第二遍,确认之前没听懂的部分,第三遍用笔把没听懂的部分抄下来,反复练习,听完马上跟读,最后关掉字幕,反复观看。

用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张同完只用6个月就能开口说地道的英语了。

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习外语,张同完通过不断摸索,自创了「100LS训练法」。

不管是为了自己赚钱,还是为了去帮助别人,还是想专心做一件事,只要我们愿意改变,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

有的人天赋异禀,能力超群,不费什么力气就能做成某些事情,但这样的人必定是少数。如果你确定不是这样的人,那就及早承担接纳,主动降低期待,像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那样,允许自己慢慢变好。

为了给大家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周岭在【认知驱动】里分成六章阐述,书里有三个心法:价值、身份、心理;三个技法:策略、战略、成事。

内向成长,即围绕自身展开的成长活动,比如早起、跑步、阅读等。

外向成长,即围绕外界展开的成长活动,比如写作、画画、编程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不妨把内向成长看作培养习惯,把外向成长看作打造技能。

在【认知驱动】的后记中,周岭写道你的一生要主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这是周岭通过写【认知觉醒】后得到的感悟,他找到的答案是:努力成为一个对他人很有用,被他人强烈需要的人。

现代社会强调个人意识,但实现个人价值与帮助他人是不冲突的。我们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当得到对方的正面反馈时,我们会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帮助别人,不需要做多么惊天动地的事,只需要尽力,做一件对他人有用的事即可。

总有人希望自己慢慢变好,希望自己在有限范围内变得更优秀,希望有盏指引前行的路灯,那就不妨来看看这本【认知驱动】,体验经历磨练,困惑,最终获得曙光、勇气和方向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