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必修课从古人用竹简传递文字开始

2024-04-10文化

作者:简冬梅(江西)

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阅读习惯,从竹简到纸张,到电子阅读,尽管以后网络还会更加发展和发达,但纸质书和纸媒也同样会延续自己的书香品质。对我这个年龄来说,读书、尤其是读纸书,仍是天长日久的必修课。

品【论语】「瓠」瓜的趣味。子曰:「吾岂匏瓜也哉?」初读不解。细想,细想觉得很妙。 无论是儒家思想还是我们个人。曾有作家说,身体是我们灵魂的殿堂 而几千年以来,孔子是我们的圣人 。我们个人无论想什么做什么吃什么都在殿堂里;中国几千年来,无论是读书人还是帝皇、将相所想要的儒家思想都放在孔圣人门下。 真实的孔子和真实的我们是什么样子?不过就像一个葫芦,装酒也装水,有时它也空着。

叹贺铸【六州歌头 少年侠气】的快意。接近深秋,有些凄冷,无意间居然读到贺铸的这首少年侠气。在以往的印象中,对这位号称贺鹧鸪的更多的只是知道他的鹧鸪词和苏东坡的那首江城子并称:悼亡双璧。原来他也曾有这样的青春豪纵,岁月何曾饶过谁?眼里的故事,再怎么努力藏,不显现在脸上,刻在心中的印记是抹不掉的。

知东坡先生的自语。【赤壁三咏】文笔及产生的众多妙语姑且不论,后世的评价也不说。【念奴娇 赤壁怀古】学士词,当关西大汉执铜牙板唱!【赤壁赋】中没有看到客,我愿意相信,唯有苏先生自言自说。

【后赤壁赋】中,未见道士,唯有鹤与不系之舟。多情早生华发,苏先生在清风明月间与天地,与众生,与自己达成和解。人生缘何不快乐 只因未读苏东坡 。读【寒食帖】,复读【赤壁赋】【后赤壁赋】。感觉灵魂与看不见的袅袅契应,如烟雾般柔和,感知自己似被看不见存在的冥冥滋养着,不觉时光已过良久。

存叔本华的涵养。年少的时候总是喜欢那种语不惊人,誓不休的词语和做法,但后来才慢慢地悟到,不拘泥,不绑架。语不惊人誓不休以示高明,也不好。真正的强者不是那种锋芒毕露,而是含蓄温润如玉,散发着淡淡的亚光,能给世界带来美好的,都是才华。

疏【顶尖厨师五个维度】的俯瞰。成就一个好的厨师需要遵循以下几个维度 第一食材:要识得好的材料; 第二味道:像家里的菜,甜咸适宜; 第三火候:该烂的让,该脆的脆; 第四呈现:所谓色香味,除了味道呈现出来,要是美的,这是上升到美的理解,需要生活的沉淀;这是更深一步的要求。 第五变化:平常的食材可以幻化出神奇,满足味蕾,更可抚慰心灵。到这个时候大约可以从匠到师的段位了吧。 细细咀嚼,【道德经】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若治大国依这五个维度,以材,味,火,色,灵,以人为本,百事百行各得所宜。舌尖感受着食物的味道,充实感会油然而生,食物是能量,是治愈,是珍爱。慢慢地吃,深深的爱。

感海子和骆一禾的角色。初读骆一禾的诗,我像是推开了一扇纳尼亚之门。海子与骆一禾的诗,像是孪生兄弟般的语言,像是中国传统古建筑的那般的对称,又有苏州古典园林般曲径通幽,各有风采,他们是诗歌的祭司,也是诗歌的祭品。凡有所向,皆是虚幻,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粗粗读诗词,许多完全不知所云。只有一个声音越来越清晰,在耳边吟唱:人间珍贵,我们要好好活下去。

曾文正公曰:余早年于作字一道,亦尝苦思力索,终无所成。近日朝朝摹写,久不间断,遂觉月异而岁不同。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难易,但行之有恒。 坚持就是胜利,简单的道理,反而是最难做到。集腋成裘,读书做学问亦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