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最好酒友是陶公

2024-04-10文化

如今是一个对喝酒人不太友好的年代。尤其是对喜欢喝白酒的人。

首先是好酒不易得。什么是好酒?我觉得口感还不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是要对人友好,茅台、五粮液是不是好酒?这些年蹭喝过不少,但每次喝的时候,还是身份感大于酒感,咂摸身份的时候多,咂摸酒味的时候少,喝过后恨不能把牌子贴在脑门上到处炫耀。不过价格太贵,所以在蹭喝时也许算好酒,若是自己买来喝绝对只能喝出一腔苦水,心痛。而且假的太多,真的太少,即便你有钱,也不敢随便到街上去买。喝不起,又买不到,如此目中无人,当然算不上好酒。就像皇帝的女儿,虽然光艳万丈,但普通人连碰一碰的念头也不会有。

普通酒里面有没有好酒?当然应该是有的。但不稳定,常常是刚喝出点好感,不是涨价了,就是品质下降了。我们自己就曾经订制过一份酒,大家反映还不错,但后来酒厂发达了,便不愿意做了,转身挣快钱去了。酒厂喜欢挣快钱,好酒自然就难得一见。而且现在的酒厂又喜欢推系列酒,明明是同一款酒,却偏偏要分个三六九等出来,非要在劳苦大众的人群里,再分出个高低贵贱。这哪里还是在喝酒,分明是上海丈母娘挑女婿,唯恐天下不乱,让人如芒刺在背,浑身不得自在。这样势利的酒,别说喝,闻一闻就令人作呕。

所以,现在喜欢喝白酒的人,活得实在是不容易,光找酒,就得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精神,和踏遍千山和万水的脚力。

好酒不易得,好酒友更难寻。喝酒一定要有好的酒友和酒伴,关起门来一个人喝闷酒,是对酒的不尊重和糟践。「花间一壸酒,独酌无相亲」,听听就觉得可怜。酒是用来共饮的,同样的酒,共饮时会越喝越香,一个人喝会越喝越苦。但现代的人忙,一般约酒,不是你找人办事,就是人找你办事,这样的酒喝起来,就像加了醋一样,纵然不是喝到嘴里酸在心里,也会是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而且,不同的地域,对喝酒的理解也不同,南方人喝酒喜欢谈生意,北方人喝酒喜欢套交情;南方人喝酒比较随意,喝不喝由你,北方人喝酒比较热情,喝不喝由不得你。总之,都不够完美,让人在心理上难免有点小别扭。再加上现在观念撕裂得厉害,喝酒的人又喜欢多说话,有时也不免说过火的话,倘若一不留神,有哪句话挑动了别人的敏感神经,就会引发争议,往往会闹个不欢而散。所以,现在愿意参加的酒局就越来越少,倒是自己关起门来独酌独饮的时候越来越多,这实在是对酒的大不敬。

想象中最美好的酒场应该是这样的,在某个天朗气清的春日,寻得一二知己,相约花间柳下,杯盘草草,对坐共饮,时而把臂细语,时而纵声狂笑,戏而不谑,醉而不乱,偶有妙语狂语、深情语,从午至暮,从暮至夜,尽欢而别。次日梦醒,犹有缕缕酒香在喉,绵绵情意在胸。

这样的酒局是不是有过?好像应该是有的吧。但久矣夫,如今即便在梦里也很少出现这样的场景了。

那就在古人中寻得一人来相伴吧。

第一个想到的当然是李白,不过李白喝酒喜欢大场面,「斗酒十千恣欢谑」,费用太高,动不动就要把随身之物拿去出当了换酒,而且李白这人容易酒后使性,时不时就要瞧不起别人一下,「天子呼来不上船」嘛,何况一般人?所以,和李白喝酒,可以足够尽兴足够狂欢,却很难收场,结局一般会是一塌糊涂。再者,李白一生志在功名,喜欢和达官贵人交际,像我这样的山野草民,他恐怕看都懒得看一眼。

那就选杜甫吧。和杜甫喝酒一定要选山野小店或者路边小摊,酒和菜都不必太讲究,这倒很对我的脾气。但杜甫喜欢讲大道理,念念不忘君国,动不动就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听来未免让人胸口发闷脊背发凉,恐怕没几杯酒下肚就会烂醉如泥,使人不但不能尽得饮酒之乐,而且往往还会喝出满腹愁肠,所以,杜甫算不上是好酒友。

苏东坡当然是极佳的人选,可惜此公酒量太少,三杯酒下肚,恐怕就要一觉睡去,「不知东方之既白」,这样别人自然也就难以尽兴了。而且苏东坡喜欢自出心裁,什么事都要玩个花样出来,他虽然喜欢请人喝酒,但其志却往往不在喝酒,而是为了展示自己酿酒的手艺,所以常常会拿出自酿的酒招待客人,他酿的酒又没有什么质量认证,往往会让人喝坏了肚子,以致于每有客人到来,他儿子都不得不提前打招呼让人小心一点。和苏东坡喝酒,好玩,难醉。

选来选去,还是和陶渊明喝酒最敞亮最舒服。陶渊明喝酒不论对方身份,不分高低贵贱,无论是世外高人,还是乡村野老,都能与其把杯共欢。对酒似乎也不太讲究,只要能醉人就行。酒风也很好,来了就喝,醉了就走,「曾不吝情去留」。为人又闲静少言,不会酒后胡言乱语,扰人耳目。而且此公「不戚戚于分贱,不汲汲于富贵」,无求于人,无求于世,他不会有求于别人,别人也不会有求于他,喝酒就是喝酒,不会有俗事烦心。更重要的是,陶渊明不是官场中人,闲暇时日颇多,无论春日夏日,也无论白天黑夜,只要置酒相邀,他必定欣然前往。

不与陶公共杯酒,辜负良辰美景多。陶公,天清气朗之日,月白风清之夜,能共谋一醉否?

来源一食谈

上一篇:

二十四桥明月夜

壹点号北冥那条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