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澜桥 紫雪/摄
历史上的圆明园是一座水系纵横交错的皇家园林,桥梁作为景观和交通的重要节点,数量众多,造型各异。那么这些精美的桥梁是以何种形式与园林建筑一起构成精致的景观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PART. 0 1
点景式
圆明园的点景式桥梁,体现出「略成小筑,足征大观」的布置格局。在设计时, 对地形地貌具有突出特征的制高点、转折点、导向点、标志点、特异点及空白点等,都安置了适当的点景桥梁,具有各自不同的功效。
圆明园四十景图——夹镜鸣琴局部
例如,以李白的诗句「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得名的夹镜鸣琴桥,站在亭桥上,远观象征东海的福海和象征「蓬莱岛」的三座海岛,旁边是山崖瀑布冲击山下的石头缝隙,产生的琤琮响声,犹如琴声。将视觉景观与声景观统一在一座桥景之中,既平衡了景点与观赏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相互作用,又将各景点内部的稳定与均衡统一协调起来,并突出了重点。
圆明园四十景图——上下天光
又如,上下天光景区的曲桥,在主体建筑的月台两侧各接出一段桥梁,曲桥伸于湖中又折回岸边,中间又设有不同的配景建筑。桥作为水面上的道路连贯起了水榭、六角亭和主体建筑,在立面和平面布局上都起到了勾勒眉目、完善构图的点景作用,从而增加了景观层次。
PART. 0 2
引景式
圆明园四十景图——正大光明
圆明园中有的景点之间比较分散,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来引导观景
路线,而桥梁作为园路的一种特殊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空间序列的引导性。
例如,从圆明园大宫门进入,经正大光明到九洲区域后,可以明显地看出九洲由数座或大或小,或直或曲的桥梁相连通,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经东侧曲院风荷的九孔石拱桥后,折而北循,跨过福海南堤上的数座园桥,观景蓬岛瑶台,两个湖面形成一个漫长的螺旋形「景点环带」。在这个环带上,桥梁起到了引导作用和点景作用,或疏朗、或密集地引导景观游线的循序前行,使游览者在不断行进的过程中感受到主体建筑即将临近的气氛,引导游人穿过山水空间,到达各个建筑内,开启了游园空间的序曲。
PART. 0 3
组景式
圆明园中的「组景式」桥梁,是通过桥与环境的组合,使空间之间相互交汇、流通、穿插和渗透,呈现出时间与空间的连续。
棕亭桥 李悦/摄
圆明园中组景式园桥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起组织本景区园林空间作用的桥;另一类是组织联系其他景区园林建筑成为一个整体的桥。
起组织本景区园林空间作用的桥,利用桥来分划水面,将整块的水域分割成大小具有明显差异的、毗邻的「围而不断」的水域空间,进而使两者突出各自的特点,增加水面空间层次与进深。如「夹镜鸣琴桥」和坦坦荡荡的「棕亭桥」等。
詹振林/摄
组织联系其他景区临水园林建筑成为一个整体的园桥。如绮春园浩然亭沿涵秋馆以南至天心水面亭的这一带,就是由亭、桥组合而成的组景式空间的景观。 一路向南,在到达天心水面时,视觉的中心点落到狭长湖心的鉴碧亭,使景观叙事有了完美的收尾,增强了景观的节律感,增添了水上景观层次,形成了「宜亭斯亭,宜榭斯榭」的组合景观。 利用「变化一重复一变化」的视觉印象加强了游人对景观的感知,取得了熟悉又新鲜的效果。
又如长春园中的三亭四桥,将园中往南的水面和路面分成了七处。 每段长短不一,视距随着路径不同发生改变,形成看清景物体量全貌及景物层次的最佳视距。
曲院风荷九孔石拱桥
圆明园的桥梁和桥景的设计,代表了清代官式桥梁的精湛工艺,是实用与艺术的融合,又与园中自然山水完美结合,形成了相辅相成的精美自然景观,令我们为古代工匠们的聪明智慧而折服!
[文章来源]
【圆明园景观遗产中桥梁景观研究】
贾 世 桢
孟 祥 彬
秦 柯
[编辑]
付 怀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