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快来挑战!福州这些方言谜语,你会吗?

2024-03-15文化

专栏作者:陈增良

闽侯县广播电视局退休干部,闽侯县福州方言文化研究学会顾问。

△ 配音真鸟囝 |陈增良

(小提示:点击文中 蓝色图标 ,可跳转福州话字词释义及读音)

甲辰龙年正月,由闽侯县甘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闽侯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闽侯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联合主办,闽侯县福州方言文化研究学会和甘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承办的闽侯县首届福州方言谜语有奖猜射活动在闽侯县文艺家之家举行。

在活动现场展示的福州方言谜语都采撷于福州十邑的城乡巷陌,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与侯官文化密不可分。其谜底涵盖了农业生产辅助工具、劳动生产工序、闽侯地名、自然现象、人体部位、常见动植物等几大类。

久违的方言谜语有奖猜射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现场人头攒动、热闹异常。不少上了年纪的人都手揣着好几份奖品,脸上笑开了花。可喜的是,现场也有很多年轻人用「普化」的福州方言打电话向长辈求助,踊跃参与猜射,传统文化传承的活力可见一斑。

在猜射活动过程中,有不少方言谜语的谜面设计十分巧妙,其对谜面拟人、拟物化的创作,既令人信服又充满乐趣。以下列举几条,以飨读者。

比如旧时的扬谷机,福州方言称之为「风㭠」。其谜面为「远看一头马,近看无马头,风颱若一起,珍珠哗哗流」。以前「风㭠」与土砻、石磨、石碓等器具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生产生活用具,晒干的稻谷先用土砻去皮,然后再用「风㭠」扇走谷壳,接着送到石碓里舂压,最后用细筛子筛去米糠,由谷变米的过程十分艰辛。谜面将「风㭠」比喻成一匹没有头的马,将风扇摇晃起来比作「刮台风」;经过「风㭠」的米粒就会落入箩筐中,对于老百姓而言,这些颗粒饱满、尚未舂压的稻米,不就是一颗颗珍珠吗?随着科技的进步,像「风㭠」这样的老物件业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我们现在只能在民俗博物馆中窥其「真容」了。

还有一个物品是以前「箍桶」匠人使用的一件必不可少的工具。它长七八寸许,两头稍大、中间稍细,由硬木制作,匠人谓之曰「桶弹」。其谜面为「山上一株柴,砍下拃一拃,这仔行险路,行竹不行柴」。谜面将它的使用场景进行了拟人化。在塑料制品尚未普及的年代,家里小到水桶、洗脸盆、大到米楻、猪料楻都是用木头制作的,木桶、木盆、木楻在制作完成时,一般都要用竹篾制成的「篾箍」箍扎。而在「箍扎」这些木制品的时候,少不了用上「桶弹」。如果旧的木桶散架了,主人有时也会自己动手破篾、圈花箍,然后用这个「桶弹」将篾箍慢慢地「弹」进去。「桶弹」就是简简单单的一截硬木,它从山上砍回来,用手「 一拃」以测量长度。一「拃」大概就是五指张开从大拇指末端到食指或中指末端的距离,约为「七寸」。

关于「桶弹」,福州十邑的口音不尽相同。原闽县七里地区的尚干、青口等地说成「桶弹」 (为「弹性」的弹之音),而闽侯县竹岐、鸿尾、大湖、廷坪等乡镇则说成「桶弹」 (为「炮弹」的弹之音)。

还有一条方言谜语也十分巧妙。谜面是这样的:「古怪一物十九 ,八头九面蜀栿花,卜想准出只件 ,快去厝里查一查。」谜底为「八仙桌」。这个谜底揭晓后,许多人直呼想不通。十九只脚、八个头、九张脸,这不是一个怪物吗?怎能与家家户户都有的「八仙桌」接上关系呢?原来,十九只脚指的是桌子原本有的四条腿加上吕洞宾等八仙十六条腿,但因铁拐李只有一条腿,所以成了「十九 」,而「八头」指的是八个仙人的头,「九面」指的是八个仙人八张脸加上「桌面」,凑成了「九面」。

这些福州方言谜语中提到的老物件,你还记得的有多少呢?如果感兴趣,可以去看看由福州市作协会员、闽侯县福州方言文化研究学会会长张庆标等人出版发行的【福州经典方言谜语】一书,它一定会让你回忆满满、受益良多。

转发分享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