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真正内涵

2024-06-16文化

万事万物都有其独一无二的存在价值,这是由万物的创生之源——道(心性)的内在属性决定的。心性不但具有创生一切的功能,还兼具令其所创造之事物充分展现其特性,不断成长,最终回归心性而达至成熟圆满的职责与智慧。

「曲材有曲材之用,直材有直材之用」,任何一人或一物,自诞生起即被心性赋予了一个内在使命。此内在使命即是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由后天返还先天,由现象回归本体。发现和实现这一内在使命是每个人人生的终极目标,也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真正内涵。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

「笃(dǔ)」:忠诚,一心一意。「故」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词,「故」之前是原因,「故」之后是结果。因为「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所以「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为什么孔子那么肯定地说大德之人「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这里孔子给出了解释:那是因为天(心性)创生(亦可曰化生)万民与万物之时,「必因其材而笃焉」——顺着各自之特性(个性)而成就之,即李白所言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天(心性)不创生无意义、无价值之人或物,亦不创生后随即弃之。任何人、任何物都是心性的有机组成部分,皆是独一无二之彰显方式与呈现角度,无可取代。此「无可取代」,即是此人此物之存在意义与不共价值。道或曰天或曰心性,不仅创生(化生)此人此物,还要长之、育之、成之、化之:成长它,发育它,成熟它(主要指人性与德性),最后消化它(虹化身心等一切存在,虹化即心性化)。换言之,所有人所有物皆需将「天」创生它之时,赋予它的内在使命,充分地展现出来。如果此人于其一生中没能积极地、有效地、圆满地实现「天」所赋予自己的使命,就会落下无法弥补的缺憾。此缺憾于儒家,名之曰「天残」,名之曰「朽木」;于佛家名之曰「轮回之因」,名之曰「业种」。

曲材有曲材之用,直材有直材之用。生而为男,则以男人的方式成就之;生而为女,则以女人的方式成就之。如是类推,及于万物。道(心性)能如是这般地创生你,就能如是这般地成就你,因为道(心性)拥有这样的智慧和能力。「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天地没有一物不在道(心性)的化育范围之内,天地没有一物不在道(心性)的成就范围之内。只要天地间有此人有此物,道(心性)必化育你,必成就你,这即是道(心性)的超级能力,更是道(心性)的职责所在。

「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栽者」:种植也。「培之」:在根基部分增添泥土或肥料。「倾者」:植物在成长过程中因雨露不足而呈现出蔫蔫不振之状。「覆之」:雨水浇灌。「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这是以栽种植物或庄稼的过程来比喻培育人性和成长德性。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由瓜与豆之内因(基因)决定的;瓜与豆长势好不好、成熟得快不快等等,是由肥料、雨露、阳光和栽种者是否精心照料等外因决定的。将此理运用于修行上:「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属于「尧、舜,性之」;「栽者培之,倾者覆之」,属于「汤、武,反之」;将二者有机地配合起来,内外协调,相互促进,属于「浑圆中道(中庸之道)」。生活于一个良好的社会和文化环境里,再加上自己拥有一个理明法透前提下的修行目标,这对于以儒佛道为代表的各家修学者而言,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终生渴求的。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是无为法,是「率性之谓道」。在佛家之大手印与大圆满,这是「无为地安住于明体之中而任运成长」(特别是指大手印之第三「一味瑜伽」阶段、第四「无修瑜伽」阶段和大圆满「脱噶」之第三「明体达量」阶段、第四「法性穷尽」阶段)。「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是有为法,是积极地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家庭、社会、文化环境,让这些环境像雨露与养料那样,对「树苗」进行有益的「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当内外因缘和合,良知日夜成长而贞固,越来越深入地德化人生,迅速而彻底地转化气质,「四端之心」渐次充扩至涵盖乾坤,如是,实现立功立言立德,则成水到渠成之势,成就圣王大业,则成瓜熟蒂落之势。这就是孔子所谓的「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对于大德而言,在世间成就些言教功业,获得些地位爵禄,美名被人们自发地传扬于当代与后世,乃至如尧舜那样「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这些无非是人格光辉之后,生命觉醒之后,良知良能盛大之后,身心气质光化之后,在世间的临时性投射而已,在德化人生中捎带而来的副产品而已,真心的不值一提,真心的不过如此。

文字|潘麟:【〈中庸〉心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21年1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