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老话说「早梅旱断伏,晚梅雨生寒」,今年梅雨季,来的早还是晚?

2024-06-15文化

导语

初夏江淮间,一股阴沉的潮湿之气弥漫于大地,经重重的山脉白云终于聚集成了一片密云将苍蓝的天空笼罩其中,如同抛洒了一笔墨汁,仿佛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都被蓝色的颜料浸润,于是乎从空中到处传来细碎的阵阵潮湿声响……

初夏的江南正是梅雨季,也叫做「黄梅雨」。

关于梅雨,【三字经】中有一条经文:「六月连梅雨,稻花山泽绿」。

同时门中有谚语:「早梅旱断伏,晚梅雨生寒」,用来猜测梅雨的早晚。

什么叫梅雨?

梅雨的名称很清晰地说明了它的出现的原因,这个时期正是梅花初开的季节,但是为什么还要跟雨联系在一起呢?

传说中,最早将梅雨命名的是西汉时期的天文学家贾衮,他认为梅雨和春天的各种花都有密切的关系,不过最早毋宁是春天的「桃花雨」,但是同时也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个时候是梅花初开,所以比较适合叫做梅雨。

梅雨的概念还在宋代时就已经被记录在历书上了,作为一种常见的气象现象,但是梅雨是指什么呢?

「梅雨」就是指流行于我国江淮流域的一种阴沉多雨的天气,这种天气常常出现在清晨或者傍晚,大气高空都是一层厚厚的云层,白天不见太阳会显得阴冷,晚上不见银河也显得一片漆黑。

这种阴沉的天气一般都会持续很久,会在连续的阴雨天过后出现连绵不绝的阵雨,慢慢的便会过渡到汛期,从而引发江河的洪水,这时候梅雨会结束,进入了炎热的夏天。

那么梅雨季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梅雨季的开始时间是:在立夏后,是芒种过后的第一个丙日,这一天叫做「梅雨节气」。

而梅雨的结束则是在小暑过后的第一个未日,这一天叫做「梅雨节」。

如此一来,梅雨季便被确定了下来,从最早的梅雨节气开始一直持续到最晚的梅雨节气结束。

梅雨季的时间是不是越来越长了呢?

当然不是,梅雨季的时间有一个稳定的范围,每年都是这样,只不过是在按照传统的历法上划分的时候有时候会有些许的变化而已。

早晚梅雨的相反影响。

那么回到开头那句谚语:「早梅旱断伏,晚梅雨生寒」,这句谚语传遍了全国各地,人们从这句谚语中可以大概推测出今年的梅雨季节是比较早或者比较晚。

那么这句谚语又是怎么用来判断早晚梅雨的呢?

这个谚语其实有两句,在古代,开始梅雨的那一天叫做「梅雨节气」,这一天叫醒便是「早梅旱断伏」,而梅雨结束的那一天叫做「梅雨节」,这一天便是「晚梅雨生寒」。

「断伏」的含义在这里是「结束」、「断事」的意思,这一天以后梅雨就要结束了,大地也不会再潮湿下去。

而「生寒」则是说,从梅雨节开始的下一个几天,天气就会一下变冷起来,又变成了春天的样子。

时间到了梅雨节气,但是却没有梅雨从天空中下落,这表明梅雨晚了,这一年的农作物往往都长得很好,再加上没有了梅雨,没有了潮湿,沼泽地和湖泊也干了,于是便再也没有了蚊虫嬉戏的声响,所以这一年的梅雨晚,反而是件好事。

那么早了梅雨,人们又为何会认为梅雨早了是因为干旱呢,这是因为在规定的梅雨节气到来之前,天气逐渐开始阴沉,接着就会下起小雨。

如果梅雨到来的时候,天空中却依然是晴空万里,势必会让人们感到担忧,这是因为如果没有了梅雨的浇灌,农作物的生长便会受到影响,甚至还会因为缺水而死亡。

今年的梅雨是早还是晚?

今年梅雨的时间是早了还是晚了呢?

从现代的气象学角度来看,既不早也不晚,都是不正常的。

气象学家觉得梅雨是不正常的,是因为根据现代的观察和记录下来的数据来看,梅雨现象一直都在逐渐减少,尤其是这几年,梅雨的时间几乎都是连着缩短的。

可能会让人们联想到全球暖化的问题,的确,全球暖化对梅雨季节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梅雨的开始和结束的时间都会偏离正常范围,还有更重要的是,梅雨季节的变化对其他方面也有很严重的影响。

梅雨季往往是春天到夏天的转折点,春天的植物趁着暖气和雨水都在不断长高长大,一切都在向着繁茂的方向发展,然而梅雨一来,雨水渐渐变成了「水」,气候变得又潮又湿,一切都被「水」阻隔住了,外面的光线就很难进到里面来,植物也会因为没地方生长而渐渐进入枯萎状态。

另外,梅雨季的这些大量的雨水还会导致水位上升,甚至还会导致洪水,这样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不仅会毁掉农田,还会因此让田地变成了难以耕种的泥泞地,更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导致城市里的池塘、湖泊泛滥,造成瘟疫流行。

梅雨的结束还会改变指甲山的样子,梅雨结束后,太阳就会重新出现在夏天的天空中,温暖的阳光也会重新照耀到大地上,植物等生命也会重新活跃起来,你会发现城市里的人们都穿得比较少,甚至会有不少人一边走路一边擦汗,原来潮热的天气终于过去了,现在是炎炎夏日了。

结语

梅雨季是非常重要的节气,因此现在很多气象预测员都会根据过去的梅雨季的记录来推测出今年的梅雨季是早是晚,为农民以及其他相关部门提供依据,今年的梅雨时早时晚,是根据过去梅雨的规律来判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