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明日4点50分迎「夏至」

2024-06-20文化

【夏至·一鸣惊人】

作品取夏至二候「蝉始鸣」之意,瓶身由水滴演变成蝉形,瓶口饰蝉眼,两肩饰蝉翼,阴刻线条自底部生出向上,阳极一阴生,阴阳流转,生生不息。

【夏至·一鸣惊人】夏至物候刻画其上,贴切地展现节气特色,构思巧妙,风格独特。

夏至是盛放的成长,大宋官窑用热烈的红色表达旺盛的生命力和太阳的热情,窑变的点点绿斑犹如夏日凉风,带来清爽和惬意。

【夏至节气】

2024年6月21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之名由此而来。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夏至是太阳北行的转折点。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中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来说,夏至过后,正午太阳高度开始逐日降低;对于中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区来说,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过后经南返,太阳再次直射后才开始逐日降低。

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夏至在中夏之位,即午位,午属阳;夏至虽然阳气较盛,且白昼最长,但却未必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因此时接近地表的热量仍在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

【夏至三候】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一候:鹿角解。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二候:蝉始鸣。雄性的蝉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夏至农事活动】

夏至前后,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扬花,田间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干湿湿,既满足水稻结实对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气养根,保证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话说:"夏种不让晌",夏播工作要抓紧扫尾,已播的要加强管理,力争全苗。出苗后应及时苗定苗,移栽补缺。

夏至时节各种农田杂草和庄稼一样生长很快,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而且是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因此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抓紧中耕锄地是夏至时节极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

过了夏至,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

这时,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

【夏至习俗】

祭神祀祖

夏至是「四时八节」之一,民间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古代农耕社会的人们在安居乐业之余择日拜神祭祖便有了各种定期节日,拜神祭祖丰盛祭贡品发展出节日宴饮活动,也渐渐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庆祝方式,即所谓节庆民俗。

夏至南北要吃面

自古以来,中国一些地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夏至絮语】

夏至是最灿烂的季节。

虫的吟诵,蝉的长鸣,蛙的齐唱,鸟的啼叫,各种声音此起彼伏,宣示生命的力量,给盛夏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心静自然凉。

在这个「火热」的季节,我们更应该珍惜时间。

转眼,一年过半,上半年我们默默耕耘,下半年仍需放手一搏。

在时光里积蓄力量,在岁月里绽放自我,静心凝神,不急不躁地和所有美好相遇。

一个在钧瓷领域努力搬砖的中国人

长期出售钧瓷各种摆件,茶具,小物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