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郝俊丽:浅谈陕北伞头秧歌

2024-04-01文化

「陕北伞头秧歌」是流传于陕北及周边地区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的传统歌舞。它起源于纺纱,农耕等劳动生产生活中,又和古代祭祀神农、祈求丰收、祈福消灾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农歌技巧、舞蹈艺术、体操技艺、从而发展成为生动活泼、技巧高、造型美、深受群众喜爱的一种歌舞。

陕北伞头秧歌多姿多彩、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阔的黄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陕北人民的热情、质朴、刚柔和乐观的性格特征发挥的淋漓尽致。「扭「」是陕北秧歌基本动律,「走」是陕北秧歌动律的基本形式,「摆「是伞头秧歌动律的特点。秧歌队员们踩在地上,扭在腰上,功在腿上、艺在手上,情在脸上。扭起秧歌来、动作舒坦、潇洒、大方,风趣逐默、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陕北人喜扭秧歌,遇到喜庆事、节假日都安排扭秧歌。特别是每年的元宵节、人们通过扭秧歌这种「闹红火」活动,庆贺过去一年的劳动收获、祈求当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陕北伞头秧歌由"锣鼓队、演出队和仪仗队组成。音乐伴奏是整个秧歌表演的灵魂,秧歌的伴奏乐器有锣鼓和唢呐。 鼓手们用路鼓、流水鼓、起五锤、落七锤、凤凰三点头等鼓点来指挥秧歌队的动作和队形的变化,或以打击为多, 或以吹奏唢呐为主,还有伴唱,忽如行云流水,忽如细浪淘沙,重在突出旋律的 韵律美、和谐感。

在秧歌队中,锣鼓乐队占有至关的重要地位,鼓点明快响亮,大镲要扬高拍亮, 唢呐要吹的音调准确、抑扬顿挫, 所有成员都要动作整齐、姿势优美踩着鼓点扭。

扭秧歌每个人都有固定的位置和套路,"伞头"是秧歌队的领头人和指挥, 伞头人要标致、英俊且德高望重,有一定的素养和文化底蕴, 伞头不仅要熟悉秧歌场图,引好场头, 还要即兴发挥好,唱好秧歌的歌。伞头秧歌唱词属于民间口头语言与歌唱结合的艺术精品, 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士气息。 好在即兴、妙在即兴、贵在即兴也难在即兴 。所以"伞头"不仅要知识渊博、头脑灵活,反应敏捷。而且要熟练掌握秧歌的各种套路,控制整个秧歌队的灵魂,从而使秧歌演出,变化多端,丰富多彩。

陕北伞头秧歌的踩大场是秧歌表演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变的队形,气势恢宏的场面,优美精致的图案,充分体现了陕北人民创造的智慧和才能,展示了劳动人民对艺术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跑场图都具有它的吉祥含义和一个民间故事。

大场秧歌是全体队员在伞头的带领下,踏着锣鼓唢呐的节奏边走边扭,摆成一定的吉祥图案,载歌载舞,意气风发,以喻全国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工农联盟跟着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

作者简介

郝俊丽、女、陕西府谷人、

大专学历,现在府谷县园林所工作,酷爱秧歌艺术,偶尔写一点小文,记录生活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