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清明时节,踏青养身,愉悦生活

2024-03-29文化

清明,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

清明还有一个名字叫做:踏青节。踏青这种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传承至今,我们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所以踏青习俗由来已久。

所以,今天我们就聊聊【踏青】,在我的认知中,踏青就是春游,而古代叫探春、寻春。

传说远在先秦时就有春游的习惯,也有资料表明它始于魏晋时期。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量明池洁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在宋代已经很流行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生动描绘了清明时节的热闹情景。

佳节清明机孝笑,雨足郊原草木柔,清明时节,春暖花开,也正是人们出户郊游胜日寻芳的好时节。

那我们为什么要春游呢? 个人觉得春暖花开,多出去走走挺好的。又能改善血液循环,还能增强肌肉和筋健的活力,三五好友相约而至,烤烤肉串喝点啤酒,聊聊长家里短,喷喷当下囧境,不舒服么?

其次,多呼吸自热空气,让身体融入大自然中,春和夏明,大地续遍,空气新群,阳光充足,这可是调整人体代谢的天然「药物」,更是治疗精神紧张的理想「解毒剂」,不舒服么?

但是,踏青也要注意几点,比如:时刻关注着天气预报,当发现雨水较强,大风预警,沙尘预警的天气,就别出门了。

还要注意,量力而行,春游路青以近郊为好,最多不超过两天的路程过远春游,舟车之累,身心疲惫,既不利于健康也减少了兴趣。

第三,出门要穿戴适当,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要带足衣服,带好口罩,以防各种病毒的侵袭,鞋子应选用轻便、无调防滑和调弹性的运动鞋。

然后就是,不要忽略小虫子们,要防止昆虫叮咬,并做好防晒和保湿工作。

拓展小话题,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

清明节最初是由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要说起源,就得追溯到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您肯定耳熟能详,所以清明节也是农民伯伯播撒的节日。

清明节晋公子的传说,您听过吗?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即位后,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地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面写道: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听了故事,再说习俗,清明的习俗简单说就是:丰富有趣!

除了讲究禁火、扫墓等,还有一系列的风俗体育活动,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

扫墓不多说了,就是温馨提示您尽量绿色出行,或者安排好出行时间,尽量错峰,要不堵车就能让您心情「愉悦」了!

踏青上面我们说过了,不多赘述,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何去何从,您自己考虑!

蹴鞠,一定要多说一下,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 也可以说是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战国时期流入民间,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习武,并列于兵书。蹴鞠在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

我们的唐代,在西方列国应该是他们的中世纪时期 ,这个时候,英国还处于七国时代,还在为统一各种奔波;

我们的唐代, 美国当时还是处于印第安人为主的北美新大陆,美国是1776年7月4日建国,所以我们的唐朝时期,美国还没成立;

我们的唐代时期,那时候印度叫天竺,日本叫扶桑,朝鲜叫高丽,阿拉伯帝国叫大食。

说了这么多,就想表明一个意思:足球是不是起源于我们?辉煌与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传承呢?

最后说一下清明节的意义吧,写完蹴鞠内容,心情有些不稳定,请见谅, 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 。它既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三节气,也是传统祭祖的节日。

网上说:清明踏青是中华民族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活动,其核心是古人顺应天时、和谐共生的朴素理念。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祭奠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

清明祭祖体现了中华民族尊亲敬祖、崇宗隆嗣的传统观念,其核心是儒家伦理的忠孝文化。

其实清明祭祖具有 传承意义 ,其内涵是孝文化。

而我本人(仅我自己),会在拜祭祖先之后,在墓地待上一炷香的时间,反思自己,反思、反省自己过往错误,其实这也是向善的开始,自利利人,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清明也是国家乃至家族文化香火传承的最佳节日,一年之计在于春,也是你创业拼搏的好开端。

大国文化传承,靠国民;家族血脉传承,靠家人。清明的墓碑,写着民族文化;清明的青塚,记着华夏传统;清明的细雨,淌着亲人思念;清明的雨露,送来四季春风。

关于清明的诗句鉴赏: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

(南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