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林黛玉嫌弃是宝玉「银样镴枪头」,多姑娘试后也说:没药信的炮仗

2024-07-10文化

林黛玉嫌弃是宝玉「银样镴枪头」,多姑娘试后也说:没药信的炮仗。作为红学不朽经典,这部大家闺阁吏文字的杰作,承载了太多生命的感悟与哲思。而在这浩瀚洪流中,宝玉这个形象无疑是最富有争议和神秘色彩的。纵观全书,众人对他褒贬不一,有人视其为多情浪子,有人则认为单纯善良。在如此分歧的评价背后,宝玉这个复杂性格究竟如何解读?黛玉和多姑娘不约而同地给出了两种看似矛盾的判词,恰恰道出了宝玉的本性。那么,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又隐藏了怎样的玄机呢?

老话说得好,"半斤八两也就罢了,装腔作势成这个样儿"。红楼梦中,几乎人人都爱评头品足宝玉这位富家公子哥。黛玉和多姑娘对于他的性情,都给出了中肯的评判,虽有褒有贬,却正好暴露出宝玉这个性格的复杂多面。

先说林黛玉,这个古往今来备受推崇的绝代佳人,在一次与宝玉同阅风月小说后,竟当面将他比作"银样镴枪头"。听起来似乎十分贬低,但仔细审视,其中暗藏真知灼见。要知道,这"银样镴枪头"原指锡质枪头表面如银子般光亮,内里却虚浮无用。黛玉借此妙喻,用意非同小可。

一来,黛玉看穿了宝玉表里不一的性格缺陷。宝玉从小儿生长在豪门富贵之家,骄纵惯了,难免外表光鲜亮丽,内里却浮华空虚。二来,黛玉自己也承认了宝玉表面确有几分好处,犹如枪头略显银色,仍有可取之处。总之,这一绰号准确反映出宝玉善良纯真的一面,与目空一切虚荣浮躁的另一面,两面性格并存却相互矛盾,贻笑大方。

不过,同为丫环出身的多姑娘,对宝玉却是另一番评价。在一次试探中,她发现宝玉不仅守身如玉,对她更是毫无非分之想,遂称他为"没药信的炮仗"。用多姑娘那风尘女子的视角来看,宝玉实在就是位过于纯真的"老实人",犹如颗连药引都没有的炮仗,对于如她等风月场中人而言,自然就索然无趣了。

两人评语看似针锋相对,实则暗合其实。宝玉之所以会被冠以"银样镴枪头"的委婉之言,正是因为他表面虽光鲜,内在却保有纯真本性,以致于在床笫之事上显得过于清高傲慢,难怪被形容为"没药信的炮仗"。一语一喻,正是对宝玉复杂性格的剖白与解构。

能让如此两种极端人物对同一个人产生出同样评判的,宝玉的性格无疑就是这般矛盾而独特。作家笔下,他是出身富贵却骨子里最质朴的,他对寻常女子清高自持,却又对心上人孺慕备至。这般天然去雕饰的性情,不正是当时大家闺秀梦寐以求的君子形象吗?所谓"行有余力,然后作",这正是宝玉的真实写照。

要深刻理解宝玉这个性格的复杂多面,不能不提及他和怡红院那群"通房丫头"的故事。按照当时的规矩,富家少爷入秧岁后,家里便会安排两名丫环伺候"房中事"。目的就是在这一过程中,让少爷们循序渐进地体会男女之事的门道,为将来的婚姻生活打好基础。

宝玉也不例外,很早就和袭人有了那层关系。有一回,宝玉在外馆做了一个梦,梦中竟与秦可卿你勾我缠,梦醒之后竟有"遗泄"之祸。回到自己房中,宝玉就把这一情状告诉了袭人,两人就那般亲热了一回。看似很有掩盖,却怎能瞒得过怡红院中那许多丫鬟的"火眼金睛"呢?

宝玉和袭人只是个开端,往后他和怡红院中除了晴雯之外,其他几名大丫鬟,似乎也都难免有些越矩的行为。毕竟她们个个都希冀能得宝玉青眼,获封小妾身份,那可就从丫鬟变成了半个主子。更何况她们所生下的孩子,也可以为正福晋的嫡子,将来可是个大好命哩!

审视这一层,宝玉倒也没那么单纯。面对那些身份卑微却青春诱人的丫环,他还是会被血气所动。不过也只限于此,真到了像多姑娘那般风尘情场老手面前,他可就完全没了兴趣。归根结底,不过是宝玉对不同女子的态度各有分别而已,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罢了。

就好像那首当世无双的【红楼梦歌】中写的:"风月无情人暗好,烟花明艳人渐老"。宝玉对色相之事表面上云淡风轻,实则也有七情六欲。只不过因着远祖薰陶,自幼读书明理,对下等的风月场中事,他多持有些许傲气,故而待人也分了高下贵贱。

这不正是大家闺阁文人笔下描绘的那个青春年少、贵不可亵的公子形象吗?不张扬却内敛低调,不放浪却高洁自律,鱼雁之佳期,正当如此。纵然无法完全做到旷世罕见的清高,至少在外人眼里,宝玉仍是个彬彬有礼、不失身份的纨绔子弟。

有趣的是,作为女主的林黛玉,对宝玉这种做派似乎也是认可的。别看她在外给了宝玉一个"银样镴枪头"的难听评价,实则心里还是很欣赏他的。就像她所说"看人的最低处,最低处都可以接受,那么这个人就是可以完完全全能接受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