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曹禺三女儿万方:继承父亲衣钵,却出书披露父母最难以启齿的隐私

2024-06-26文化

「那时候,他们爱得死去活来。」

回忆起父亲曹禺和母亲方瑞之间的感情,万方总想写点什么,却迟迟下定不了决心,她一直觉得情感是他们个人的事情。

事实上,母亲当年的身份对她也是一种障碍。

万方想突破这个障碍来写他们的故事,一年半时间,写作过程无比艰难,几度暂停,愈是将父母恋爱时的一切敲击进电脑,她愈发了解父亲、母亲,为彼此之间炙热的恋爱备受触动,感慨万千。

一年半时间,【你和我】写成。

这本书从何说起,父母的故事又从何说起?其实这也是一直困扰万方的问题,她曾问儿子:「这本书从何切入?」

「你怎么想的,就怎么写。」

儿子苏蓬的回答,让她一下就想通了,那就从那不被世俗所认可的爱情写起,从40年代父母初遇写起。

方瑞是曹禺第二任妻子,是大众眼中的「第三者」。

一、为爱情追昏了头

1931年,曹禺和第一任妻子郑秀见面。

曹禺在清华大礼堂演出【娜拉】,郑秀则是台下观众。表演结束,在同学介绍下,两人算是认识了。

第一次见面,曹禺对郑秀很有好感。

那是一种对爱情最诚挚的期许,被定义为情窦初开。次年,郑秀考入清华大学,曹禺闻询后很高兴,却苦于没有接近的机会。

情窦初开的年轻人,总是热烈的、真诚的、急切地,乃至于想方设法接近。

1933年春,话剧社排演【罪】,曹禺担任翻译、导演、男主角,他趁机邀请郑秀出演。借此机会,双方渐渐熟络。

话剧公演后,轰动清华。

借此良机,曹禺开始对郑秀的猛烈追求。彼时没人觉得这段感情不合适,只觉得曹禺追求郑秀昏了头。

万方在【你和我】中表达了自己的疑惑:

父亲和他的第一任夫人的不合适是众所周知的,怎么会走到一起?

情感的问题很难说清,更何况深陷其中的曹禺和郑秀。

面对曹禺的追求,郑秀说不动心是假的。虽说曹禺貌不惊人、个子不高,却遮掩不住他的才华。

1933年暑假,曹禺和郑秀都没有回家,当时曹禺在苦思冥想【雷雨】的剧情,他每写完一段,郑秀就用清秀的笔法帮他再抄一遍。

郑秀是【雷雨】第一位忠实读者,为剧本中的人物痴迷、为创作【雷雨】的曹禺钦慕。

【雷雨】剧本创作渐入佳境,两人也从相识、相知到热恋,每个傍晚,两人从图书馆出来,并肩而立相谈甚欢。

深秋,【雷雨】诞生。

是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创作【雷雨】的动力源于情感迫切的需要,那是一种困陷于旧社会的黑暗、腐败、不堪,不甘模棱的活着的反抗,宣泄着内心被压抑的愤懑。

那一年,曹禺只有23岁。

一朝闻名天下知,他成为文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郑秀彻底爱上了才华横溢、热烈张扬的曹禺。

1936年11月,两人在南京举行订婚仪式。

订婚仪式很热闹,来了许多文化名人,巴金、张天翼、田汉,一直到晚上12点,仪式才在欢腾热闹的气氛中结束。

次年,两人结婚。

相识、相知、相恋、结婚,婚姻并没有想象中美好。郑秀为曹禺放弃过学业,甘愿做贤内助,生过两个女儿,感情却渐渐趋于平淡。

「他在情感上只有一个女人,是不可能的。」

万方坦言,像父亲曹禺那样的人,需要心灵上的共鸣,从不囿于生活点点滴滴,显然与父亲生活几年的郑秀与父亲再也达不到琴瑟和鸣的地步。

特别是避难到重庆江安后,两人在性格志趣、生活习惯上矛盾渐大。

郑秀困于小城,只能靠打牌打发时间,有时还拖着曹禺一起打,那时曹禺忙于事业,又苦于灵感匮乏,逐渐不满郑秀的市侩习气。

恰在此时,方瑞走进曹禺生活。

二、不被世俗接受的恋情

方瑞本名邓译生,是曹禺给她起了这个新的名字:方瑞,意味着新的开始,让一切重新开始,旧的一切留在身后。

相识那一年,方瑞住在曹禺对门。

方瑞虽没上过大学,却因家学原因,文化素养极高,自然也读过曹禺创造的剧本,尤其在得知曹禺毕业于清华大学英文系,想请曹禺指导指导她学习英文。

于是妹妹邓宛生带她去拜访了曹禺,曹禺也乐于帮忙。一来二去,慢慢熟悉,方瑞身上的特质无一不吸引着曹禺,相较于市侩习气的郑秀,方瑞温柔、善良、秉性高洁,配得上一切美好的词汇。

毫无疑问,方瑞是曹禺十分欣赏的理想女性。

曹禺和方瑞交往,并不只是被方瑞容貌所吸引,重要的是她身上那些特质,给予了曹禺很多灵感和启发。

1941年,曹禺创作了话剧【北京人】。

他在话剧中塑造的「愫方」一角,就是想着方瑞来写的,他后来坦言:

「如果没有方瑞,就没有愫方。」

于这样的文人来说,行为并不被世俗所约束,也不会掩饰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可他毕竟是有家室的人,免不了流言蜚语。

曹禺并不害怕,他身边有方瑞陪着。

面对已婚的曹禺,方瑞毫不掩饰内心的感情,和曹禺出双入对。作为曹禺的现任妻子,郑秀无法忍受却无可奈何。

她挣扎过、反对过、抗议过,唯独没有放弃过。她深爱着曹禺,即便曹禺移情别恋,也想和他在一起。

可曹禺早已对郑秀「死心」,两人之间已经没有爱,只有相伴数年的情分。他不曾否认当初确实为追郑秀疯狂过,不过那都是过去式,他想要和郑秀离婚,和心目中理想的妻子方瑞在一起。

郑秀拒绝了,这让曹禺很苦恼。

方瑞并不在意,她和郑秀一样,深爱着曹禺。至于名分?无关紧要。冲破世俗的枷锁,两人同居了,住在重庆。

不同意离婚的郑秀照顾着两个孩子,曹禺只能两头跑,在重庆如是、在上海亦如是,照顾着两个家庭。

他并非不负责,只是深爱着方瑞。

或许许多人会说,曹禺和郑秀的感情又算什么?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后来万方也承认:

「小时候总对这件事有障碍,没法理解,觉得父亲是出轨了。」

用现代标准衡量,方瑞是第三者。

但是又有人说,方瑞的做法何尝不是方瑞的一种反抗。

出身大家闺秀的她,精通琴棋书画、文化底蕴深厚,却甘愿背叛自己的家庭、放弃自己的姓名,只为和爱的人在一起,何尝不是一种反抗?何尝不是一种牺牲?

没人清楚当时的情况,只有曹禺、方瑞、郑秀才知道。

「爱情这个东西太神秘了,解释不明白。」

曹禺和方瑞之间的爱情,是美好的、叛逆的、决然的。两个被爱情折磨得发疯的人,只能通过信件倾诉心肠。

「那时候,他们爱得死去活来。」

万方过去不理解,直到看完父母往来的信件,才能真切体会到他们之间绵延、浓烈、让人感动的情感。

信中,曹禺从不掩饰对方瑞的爱意,他不期许和方瑞做些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如果可以,只想在咖啡馆坐坐、小馆吃三两道小吃,或者去湖边闲逛,至于琴棋书画、写文章,都是身外事。

有没有成就?无所谓。

只要做了有灵性的人该做的事,一切都够了。

方瑞

曹禺纯粹的爱意让方瑞痴迷,那不是虚妄的、夸大的,而是虔诚的、有希望的。正是这份炽热的爱情,让方瑞奋不顾身地站在曹禺身边,不求名分、不怕骂名,这段半公开状态的恋情持续长达十年。

是婚外恋情,没人否认。

是真心相爱,亦没人否认。

曹禺和郑秀分居后,数度要求郑秀离婚,迟迟没有结果,无奈只能和方瑞保持名不正言不顺的同居关系。

郑秀很不甘心,并不打算放手。

她就像一个「斗士」,尽全力维护着自己的尊严、带有一丝幻想,骨子里她还是传统的,总觉得靠有名无实的婚姻关系或许能让曹禺回头。不爱就是不爱,曹禺和世界上大多数男性一样,再也没有回头。

郑秀死心了,同意离婚。

两个人经历过动乱不堪的抗战岁月,是患难夫妻、是人生伴侣,一路走来有太多辛酸苦楚、悲欢离合,本以为能陪伴彼此度过余生,最终却归于陌路。

感念至此,曹禺也情不自禁的哭起来。并非不舍,而是感激,感激世间尚有如此至真的女子,感激她对这段感情的虔诚。

不过爱情总归是神秘的、复杂的,感动代表不了心动,亲情取代不了爱情。至此,两人的感情画上了句号。

三、爱情的虔诚信徒

离婚不久,曹禺和方瑞正式结婚。

十多年名不正言不顺的同居关系结束后,反倒多了些流言蜚语,间接影响到一天天长大的万方。

她没办法理解,总觉得父亲做错了。

不止父亲做错了,母亲也是错的。许是带着几分赌气的心思,她年轻时和父母关系并不亲近,也从未询问过那段一度想了解、却迟迟不敢了解的往事。等她主动去了解时,母亲却已经病故。

方瑞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一个家散的散、走的走,从未和曹禺分开太久的她,整夜整夜睡不着,只能靠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

1974年的一天,方瑞在自家床上离开人世。

母亲走了,走在万方尚未真正关心她的那一年,这让万方心怀愧疚,心里一直想着为父母做点什么,特别是父亲逝世后。

做点什么呢?源自内心的渴望,她想让世人看到最真实的曹禺、方瑞,以及那段牵扯几十年的爱情。

然而她还是把这件事想简单了。

并非难以下笔,而是情到深处难自已。她从未真正了解过父母,只能从父母互通信件来描述这段感情。

信件是李玉茹妈妈给万方的,还包括电报、手稿。

李玉茹是曹禺第三任妻子,两人是故交、同事。1979年,曹禺和李玉茹结婚,李玉茹负责照顾曹禺。

曹禺病逝后,李玉茹将保存的信件、电报、手稿悉数交给万方。她知道这些物件很宝贵,起码对万方来说是这样。

看完一封封信件、电报,万方内心久久不能平复。虽不能亲临,却从那一封封信件中看见了父母之间最真挚的爱情。这份炽热、真挚的感情,将万方彻底融化,过去的不理解终于释怀,甚至有些内疚。

动笔的念头越来越强烈,却因从何切入而停滞。

这本书从何说起,父母的故事又从何说起?其实这也是一直困扰万方的问题,她曾问儿子:「这本书从何切入?」

「你怎么想的,就怎么写。」

她想通过这本书去寻找真相,去理解父亲人性的弱点,去追念父母的爱情,在理解、追求、寻找的过程中,原谅年少无知的自己、理解不完美的父母。

将父母恋爱时的一切敲击进电脑,过去的一切重现。一年半的时间,【你和我】初稿基本完成。

里面将父母爱情的故事尽数展现在大众面前,是真实的、不掺杂任何夸大情节,万方只希望更多人能看到更真实的曹禺、方瑞。

或许美化一些也无所谓,不过她觉得没必要。在她眼中,父母的爱情称得上美好,值得用真实的文字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