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灵魂和来世,关于佛陀不回答的「十四无记问题」

2024-09-27文化

有人说修佛是修来世,今生受苦,来世得福报。早年,这种说法几度甚嚣尘上,有人为此损身修行,燃指、燃顶、断臂、舍身者皆有,甚至部分经书中亦有鼓励以上行为的说法。

唐朝,韩愈在【谏迎佛骨表】中对皇室引领的民间崇佛乱象曾有过描述:「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唯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

今生受苦,舍身礼佛,来世灵魂可得安乐。这是佛的初衷吗?是佛陀倡导的吗?

就此,佛陀对「十四无记问题」的回答或许可以看出答案。

问题:

1.世界恒常存在(「世有常」);

2.世界不会恒常存在(「世无常」);

3.世界恒常而又不恒常(「世亦有常亦无常」);

4.世界非恒常非非恒常(「世非有常非无常」);

5.世界有边际(「世有边」);

6.世界无边际(「世无边」);

7.世界有边际而又无边际(「世有边无边」);

8.世界非有边际非无边际(「世非有边非无边」);

9.生命即是物质身体(「命即身」);

10.生命与物质身体并非同一(「命异身」);

11.佛死后还存在(「如来死后有」);

12.佛死后不存在(「如来死后无」);

13.佛死后存在而又不存在(「如来死后亦有亦无」);

14.佛死后非存在非不存在(「如来死后非有非无」)。

这十四个问题,古人在灵智初开时便已在思考,现代人依然在追寻答案,简单总结为:

宇宙是什么样子?身体与灵魂是否统一?死亡是不是生命的终点?

十四个问题,佛陀没有直接回答,他举了一个例子:

一个中了毒箭的人,在亲友找到医生替他诊治的时候,不好好地让医生为他治疗,却骄慢地对医生说我不要你把箭取出来,不要你给我解毒疗伤,除非你能解答我以下的问题:伤害我的人是什么种姓?名字叫什么?身材怎样?是哪里的人氏?他用的弓是什么做的?弦又是什么做的?箭杆是什么做的?箭翎是哪种鸟的羽毛?箭镞的样子怎样?在没有圆满的解释之前,伤者拒绝治疗。

佛陀为什么举这个例子?

在佛陀看来,「十四无记问题」对于修行和解脱并无益处,都属于没有必要回答的一类。修行者明心见性,重点是实现内心的平静、智慧的开启和最终的解脱,而非在一些形而上问题上多做纠缠。

所以,回到题目,修佛是修来世么?

来世和灵魂,皆是「十四无记问题」,今生便是今生,来世虚无缥缈,因缘和合而生,无从知晓,也无需执着。

对于宣扬「今生受苦,来世灵魂托生安乐」之说,多是别有用心者、既得利益者愚化、麻木大众的「工具」。

佛教建立至今,其教义有着超然的价值观和修心方法,导人向善,理性看待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方可建立正确的信仰观念,不被形式主义的繁文缛节所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