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东方苍龙星宿与古代的历法——方山石塑龙与远古六龙季历

2024-06-21文化

山东栖霞方山位于胶东半岛的地理中心的一处盆地中央,形似祭坛,在山上观测星象条件极佳,因此这里才被设置了观象台。方山的龟甲平原四周,有十几条几十米到上百米的石塑龙,他们除了有图腾崇拜、乘龙登天的寓意外,肯定与历法有关。【尚书·尧典】中有:「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其中「星火」指的就是大火星,即心宿二。「日永」指的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也就是夏至。当白天最长,黄昏时大火星上中天,就是夏至。大火星属于东方苍龙七宿中的心宿,位居龙心位置,是天蝎座最亮星,是一颗红色的一等星。

远眺方山

方山风光

冯时分析殷周文字「龙」时,提出「殷周古文字的‘龙’字实际取象于东宫七龙」,「中华民族对巨龙的崇拜,事实上就是对东方星宿的崇拜。而这一崇拜的缘起,则在于诸星官对于远古先民的授时意义。」

东方苍龙七宿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共有46个星官,186颗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形象地在天空中勾勒了一条苍龙,这就是这七宿名字的由来。新石器时期,人们认识的苍龙星象应该至少包括角、亢、氐、房、心、尾六宿。具体而言,角为龙头,亢为龙颈,氐为龙胸,房为龙腹,心为龙心,而尾自然就代表龙的尾巴了。在夏季的夜晚,我们可以在偏南方天空中看见它们。

苍龙七宿

乾卦

很多学者主张【周易·乾卦】「六龙」的原始含义,是「观测日落后苍龙星象在天空中的形象来确定季节」。乾卦六个爻位,自下而上排序,分别为初九潜龙、九二见龙、九三惕龙、九四跃龙、九五飞龙、上九亢龙,可以说是龙的一生、六个阶段或所处环境。乾卦六龙的爻辞是:「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方山风光

战国中期以前的【彖传】记载:「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元即苍龙,苍龙星的出现,标志着「万物资始」的春天到来。大明,指太阳。终始,指四时,即一年长度。大明终始,即地球绕日运动的一个回归年周期。「六位时成」,指六爻爻位效天地四时变化而成就「易气历」(长度为360天的历法)。「时乘六龙以御天」,即掌管历法的羲和驾着天上的苍龙星,走了六个阶段,完成了一年的周期,使天道(历法)得行。为此【彖传】的意思是说:乾龙出现,春天到来,羲和观察掌握了一年中的六种龙态,据以制定了反映「天道运行」的太阳历法。汉代易家正是据羲和御六龙、观象制历的古老传说把乾卦六爻配于月份的。

64号石塑龙

先秦秦汉的许多古籍都记录了观苍龙而授时历法。【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太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自颛顼以来,不能纪远,乃纪于近。杜予注:「太皞,伏羲氏,风姓之祖也,有龙瑞,故以龙令官。」纪,当指记时制历的「历正」官;龙纪,指历正制订的以龙为纪的历法。【古坟书·太古河图代姓记】记载:「伏羲氏……命臣潜龙氏作甲历。」表明伏羲时代已观龙象而作卦、观龙象作「龙记」、「甲历」(以天干排日序的历法,即龙历)。

10号石塑龙

除伏羲外,远古帝王几乎都有乘龙制历的记载,像神农、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和夏启等,因此乘龙制历时一种权利的象征。古籍所载的「乘六龙以御天」和以龙象授时制历事,反映了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初,先民们已对龙星观察的相当细致,「六龙」即苍龙在一年中的六种龙象,也即以龙星为准分一年为六个阶段,这就是周易乾卦六龙龙象的来源。为此人们认为秦汉之前人们用六龙在天空不同区域的出现,来计算历法,所以也叫「六龙季历」。「六龙季历」是在古老的易占系统中流传的「易以三百六十析为期」的、创制于原始社会晚期的一种太阳历。

37号石塑龙

【周易】乾卦的七条爻辞中,有五条直接描述了龙的状态,另外二条虽未出现龙字,但根据其所在爻位,可知它们也间接地描述了龙的状态。古人多认为这些运动的龙太反映了天之「阳气」运动在一年中所导致的寒暑、气候、节气、时令的变化,汉、唐大儒们又把六种龙态(用九爻除外)各配上月建,形成了一种六季十二个月的「卦气历」。乾卦六龙实际反映了古人对自角至尾六宿龙星于不同季节天球位置变化的观测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六种著名的天象。具体地说,苍龙星宿在完成了回天运动的过程之后,又会重新走到太阳附近,此时它的主体星宿与太阳同出同入,这在古代叫「日躔(chán)」。

乾卦六龙形成的星象与时间季节如下:
初九:潜龙勿用。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引汉马融曰:「物莫大於龙,故借龙以喻天之阳气也。初九,建子之月,阳气动於黄泉,既未萌芽,犹是潜伏,故曰潜龙。」建子之月(夏历十一月),也就是说大约在冬季,苍龙星宿重新走到太阳附近,此时它的主体星宿与太阳同出同入,苍龙星宿基本上目测不到,此时为「潜龙」。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周易集解】引三国王弼注九二云:「出潜离隐,故曰见龙;处於地上,故曰在田。」据此,见龙在田反映的天象是,当夏历正月时,东方龙星的角宿在初昏时会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以上。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文言传】曰:「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集解】引何妥曰:「此当三月,阳气浸长,万物将盛,与天之运俱行不息也。」此爻未出现龙字,但以君子比龙。这时苍龙正处于从地平线处上升的阶段,按照汉唐人的看法,这种卦气所代表的天象相当于夏历三月。

方山平原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周易集解】引隋何妥曰:「此当五月,微阴初起,阳将改变,故云乃革也。」「或跃在渊」的龙象当夏历五月(建午之月)。宋会群认为夏历五月「或跃在渊」的天空苍龙,并未退回地平线以下,而且确实是在从「渊」中跃出,只是这个渊不是地下之「渊」,而是天空之渊——银河。夏历五月时,苍龙之宿的尾、箕陷在银河之渊,而房、心二宿此时接近中天。九四爻辞「或跃在渊」,形象地反映了夏历五月苍龙星所呈现的这种天象。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周易集解】引何妥曰:「此当七月,万物盛长,天功大成,故云天德也。」引东汉苟爽曰:「飞者,喻无所拘。天者,首事造制,大人造法,见居天位,圣人作而万物睹,此其义也。」按古人的看法,「飞龙在天」当指苍龙在天空无拘无束的飞翔。九四爻之渊为银河,到九五时银河已呈正南北或偏西,苍龙主体必然已位于西南方,所呈现的正是龙「无所拘」的天象。

10号龙

上九:亢龙有悔。【周易集解】引王肃曰:「穷高曰亢。知进忘退,故悔也。」亢龙,即飞的极高已看不到的苍龙,「悔」字通「晦」,义为尽。月尽为晦,龙极高必尽晦。隋何妥解释【文言传】「亢龙有悔,与时偕极」时说:「此当九月,阳气大衰,向将极尽,故云偕极也。」阳气在这里比拟苍龙,苍龙「向将极尽」,也是指龙体已尽晦于西方地平线以下,故曰「亢龙有悔」。实际天象是,夏历七月飞龙在天以后,太阳逐渐躔在角、亢……箕等宿,龙头、龙身、龙尾也逐渐没于西方地平线以下,至九月份,整个龙体在初昏时都看不到了,所以说夏历九月「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从潜渊龙、见田龙、惕厉龙、跃渊龙、飞天龙至亢晦龙,古人初昏所见者都是一条龙。按理说这条龙亢高尽晦后,在来年之前不应再见。但实际上,它仅在「日在尾、箕」的一个多月内不见(相当今夏历十一月、战国时十月、虞夏时九月),而在以后的早上均可看到。由于苍龙星全长75度,所以,在春战时的十一月早上(日出前三刻),可在东南方地平线上看苍龙;十二月早上,苍龙的脖子、胸部中天,龙体在正南。

虞夏时(约前2400~2000年)这种天象由于岁差等因素会分别提前一个月出现(即十月、十一月)。这二个多月只有在早上看到的龙态与全年六七个月初昏时都能见到的龙态在古人看来显然不是一条龙。昏见的龙是一条常常见到的正常的龙,古人以它定节气、授农时。旦见的龙则是从属于昏见龙,「群龙」表示的是「阳消」阶段的群龙,故「见群龙」阶段当指昏见龙看不到、阳气消没的冬季月份。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六龙天象也不断发生变化,我们现代夏历三月份才能看到的龙头角宿初昏时出现在地平线以上的天象,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秦汉时期则出现在二月份,「二月二,龙抬头」即当时实测天象。如果再提前到距今4400年前的虞夏时期(原始社会末期至夏初),先民们看到的七种龙态与月份的关系如下:

夏历正月,看到「龙抬头」,西周爻辞称作见龙在田。三月看到东南方的「惕龙」身体绝大部分出现在地平线以上,称作君子(龙)乾乾。五月份天上银河横空,苍龙的心、尾、箕跌入银河与赤道交叉部位所形成的天渊中,而头、脖、胸则伸展欲跃出银河,称作苍龙「跃龙在渊」。至七月份立秋前后,无拘无束的苍龙在西南星空中飞翔,称「飞龙在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高飞的龙头、身、尾会逐步的没入西方地平线。至九月份,日躔在尾宿。苍龙体与太阳同升同落,什么也看不到了,此即上九高亢的龙走向其反面,像月晦一样,尽晦于地平线以下,称作亢龙有悔。

十月以后至十二月以前,苍龙星以不同的形式(或见头、或见身、或见整体)表现为晨见东方,故此时见到的不是正月以后、九月以前见到的那条天龙,而是呈现不同形态的「群龙」,故用九爻称作「见群龙」。显而易见,虞夏时代的苍龙天象与汉儒们所说的乾卦六龙天象是相当吻合的。换言之,西周晚期以前形成的乾卦六爻爻辞所显示的苍龙在夏历十一月、正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的不同形态,只能用虞夏时的初昏或平旦时的天象来解释,其观测年代当是虞夏之时,其观测年代当在公元前2400年左右。

32号石塑龙

方山风光

方山的山上平原各方有十几条石塑龙,但是位置特殊,最具特色的石塑龙却只有六条,想必这就是在模拟乾卦六龙在天穹的具体形态,形成形象而具体的六龙季历。65号石塑龙位于方山平原正北,南北第11大路尽头的山谷中。因为方山平原形似龟甲,代表天上的宫廷或者天穹。而65号石塑龙不在龟甲平原上,即不在天穹之上,这表明他正处于「潜龙勿用」阶段,对应夏历11~12月份,这时天空中看不到苍龙星宿。

37号石塑龙位于方山南北16大路尽头,圈子墙外侧。因为圈子墙在方山龟甲平原外围,也代表天穹的外围。37号石塑龙所在位置表示东方苍龙开始即将跃上苍穹,而方山平原代表的天廷纵横交错,即像棋盘,更像一片农田,37号石塑龙所处位置,表明他已经上升到天边,正处于「见龙在田」阶段,对应夏历1~2月份。31号石塑龙位于方山龟甲平原的东北角,圈子墙内,有一百米长,是方山最大的石塑龙。这条石塑龙所在位置表明苍龙星宿已经开始升起于天穹,只是升起的不太高,表明他正处于「惕龙无咎」阶段,对应夏历3~4月份。

10号石塑龙

10号石塑龙位于方山南北第10大路的南端,方山龟甲平原的正南方,代表着苍龙星宿升到天穹更高的位置,接近南方天穹的上中天,表明他正处于「跃龙在渊」阶段,对应夏历5~6月份。62号石塑龙位置与众不同,他位于方山龟甲平原的西南部中心部位,龟甲平原代表天穹,内部只有这一条石塑龙在自由自的飞翔,表明他正处于「飞龙在天」阶段,对应夏历7~8月份。56号石塑龙位于方山正西方的一处山体凹陷中,雨天会形成一条小溪,龙头向东,龙头北面不远就是63号祭祀大地的祭坛。56号石塑龙又开始接近圈子墙,即天穹的边缘,许多时候,太阳都从他的西面落下,表明他正处于「亢龙有悔」阶段,对应夏历9~10月份。方山西北圈子墙不多,积石堆也不多,因此群龙隐没,即进入「群龙无首」阶段,与「潜龙勿用」时间段重合,正好就是一年。

62号祭坛

一些专家学者对许多远古的祭祀、观象遗址,像良渚文化汇观山祭坛;良渚文化瑶山祭坛;湖南省常德市澧县,中国南方史前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的城头山遗址;红山文化的一些祭坛,进行了各种详尽的分析,认为它们都有观测东方苍龙星宿制定历法的可能,尤其根据苍龙七宿中的心宿,即大火星在天穹的位置制定历法。不过,尽管所有研究都经过各种详尽的分析和计算,不过结论大都是猜测。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六龙出现在天上的时间发生很多变化,比以前的记载明显退后;二是凭着地上的祭坛想象当年的星空,地面缺少与龙相关的遗迹,因此一些结论只能是猜测。

而方山观象祭祀遗址就完全不一样,他就是在方山龟甲平原上的不同方位塑造了六条龙,形象、直观地表达了乾卦六龙一年中在不同时间段的形象,完美诠释了「六龙季历」的运行过程,是最珍贵的古代观象遗址。方山乾卦六龙分布的位置、代表的时间与虞夏之时的乾卦六龙分布的位置、代表的时间吻合,说明这处遗址应该在4000多年前,或者有4400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