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闷热的午后,宝玉百无聊赖,到处闲逛,但大家都在午睡,没人理他。
当他逛到王夫人那里时,王夫人也在午睡,金钏儿坐在旁边为王夫人捶腿,但也已经是昏昏欲睡了。
宝玉来了兴致,跑过去和金钏儿调笑,两人开始了互动,而且互动的内容少儿不宜,惹得王夫人大怒,照金钏儿脸上就打了个嘴巴子,带骂她是「下作小娼妇」,把宝玉教坏了。
然后,王夫人还马上把金钏的娘叫来,让她把金钏领回去,意味着金钏被开除公职,也就是贾府最常用的处罚方式:撵出去。
被撵出去是很丢脸的事,金钏儿性子烈,想不开,投井自尽了。
读者们因此恨透了王夫人,认为她太偏心,明明是自己的儿子先调戏金钏的,凭什么只惩罚金钏,却放过了宝玉?
其实,真相就在文本里,还真不是王夫人偏心,真正信心的是贾母,王夫人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从文本中找答案。
林黛玉进贾府时,王夫人就急着告诫她要远离宝玉,并且说明了原因:
「他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若姊妹们有日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纵然他没趣,不过出了二门,背地里拿着他的两个小幺儿出气,咕唧一会子就完了。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所以嘱咐你别睬他。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这段话,通常被理解为王夫人对黛玉不怀好意,也正因为这样先入为主地理解,才忽略了蕴含在这段话里的真相。
注意,这段话里的重点是这句:
「若姊妹们有日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纵然他没趣,不过出了二门,背地里拿着他的两个小幺儿出气,咕唧一会子就完了。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
知子莫若母,王夫人非常了解儿子宝玉的脾性,喜欢去沾染女孩,但他又不会死皮赖脸地纠缠。如果女孩们不理他,他就会觉得没意思,也就收手了,自己出去跟小厮们玩。
如果女孩们搭理他,跟他互动,他就兴致更高,而且不知天高地厚,由着性子乱来,最后就一定会生出事来。
我们带拿这段话对照宝玉和金钏儿的互动,发现完全对得上,王夫人简直就是预言家。
宝玉首先是摘了金钏的耳坠,金钏发现是宝玉,用手势示意宝玉出去。
这个时候,金钏的回应是正常的。但是,她的这个回应,到底是怕打扰到王夫人睡觉,还是不想自己被宝玉骚扰呢?
我们再往下看。
金钏的示意,并没有让宝玉停手,而是从荷包里拿出润津丹塞到金钏嘴里。
金钏没有拒绝,接受了。
这就等于给了宝玉一个信号:可以继续。
于是,出现了王夫人所预言的情况:「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疯疯傻傻。」
此时的宝玉正是「心里一乐」,傻劲上来了,说起了「甜言蜜语」:
「我明日和太太讨你,咱们在一处罢。」
「不然,等太太醒了我就讨。」
「凭他怎么去罢,我只守着你。」
这就是典型的甜言蜜语,光过嘴瘾不走心,宝玉和金钏的关系,并没到要占为己有的地步,纯粹就是为了一时解闷,有口无心。
注意,宝玉并不是在自娱自乐唱独角戏,金钏和他是有互动的:
金钏儿睁开眼,将宝玉一推,笑道:「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话语难道也不明白?我倒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
金钏的互动,有语言也有动作,那一推一笑,就有娇嗔的味道,再加上「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句话,等于是答应了宝玉「咱们在一处」的要求。
好,到了这里,我们暂停一下,去看看其他丫头对宝玉的态度。作者非常巧妙,安排了两个特别有代表性的人来进行对比,一个是鸳鸯,一个是金钏的亲妹妹玉钏。
鸳鸯是贾母身边的第一秘书,深受贾母倚重,以贾母对宝玉的溺爱,如果鸳鸯和宝玉互相调笑,贾母不但不会生气,反而会支持。如果宝玉确实喜欢鸳鸯,到一定时候,贾母把鸳鸯赐给宝玉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是,鸳鸯对宝玉是什么态度呢?
第二十四回,鸳鸯到怡红院传达贾母的指示,宝玉看到鸳鸯,发了花痴:
宝玉便把脸凑在她脖项上,闻那粉香油气,禁不住用手摩挲,其白腻不在袭人之下。宝玉便猴上身去,涎皮笑道:「好姐姐,把你嘴上的胭脂赏我吃了罢。」一面说着,一面扭股糖似的黏在身上。
这段话,作者写得非常有画面感,大家可以自行想象。
面对宝玉的骚扰,鸳鸯并没有迁就他,而是朝在里屋的袭人喊:
「袭人,你出来瞧瞧。你跟他一辈子,也不劝劝,还是这么着。」
聪明的鸳鸯,用这一喊,既巧妙地躲开了宝玉的骚扰,又侧面敲打了宝玉:你这样做不对,要改。
这才是做姐姐的风范,不但自我约束,还不失时机地提点教育宝玉。
再看玉钏,第三十五回,玉钏奉命送莲叶羹给宝玉吃。因为金钏之事,玉钏对宝玉有怨气,不肯亲近宝玉,对宝玉的搭讪也不愿意搭理。
这很正常,也能理解,毕竟是亲姐姐,因宝玉而亡,对宝玉多少会有些怨恨。
不正常的是,当宝玉不断陪小心后,金钏的态度有所转变,书中是这样写的:
那玉钏儿先虽不悦,只管见宝玉一些性气没有,凭她怎么丧谤,还是温存和悦,自己倒不好意思了,脸上方有三分喜色。
玉钏和金钏一样,也是王夫人房里的一等丫头,自然和宝玉的接触也不会少。
但从这句描述来看,她像是新来的,对宝玉毫不了解。
为什么会这样呢?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她平时刻意和宝玉保持着距离,从不和宝玉打闹厮混,做到了王夫人说的「不理他」。
再联系第五十七回,当宝玉对紫鹃动手动脚时,紫鹃说:
「姑娘常常吩咐我们,不叫和你说笑。」
这说明主子通常会嘱咐下人们一些行为规范,希望他们能遵守。
王夫人嘱咐黛玉的那些话,同样嘱咐过丫头们,包括宝钗和三春,所以她会说:
「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只不过,同样的嘱咐,有的人遵守了,有的人没遵守。
金钏就是没遵守的那个。
也许有人会说:金钏一开始也是拒绝的呀,没看她对宝玉摆手示意他出去吗?
是的,如果单纯从这个情节来看,确实是这样。
但是,只要我们看金钏平时的表现就知道,这并不是她的本意,或者说,在宝玉看来,这并不是拒绝。
理由就在第二十三回,因元省下旨让宝玉和姐妹们搬进大观园去住,贾政把宝玉叫去嘱咐几句。宝玉走到王夫人房门口,丫头们都站在那里,只有金钏不分场合情势,主动和宝玉调笑:
金钏一把拉住宝玉,悄悄的笑道:「我这嘴上是才擦的香浸胭脂,你这会子可吃不吃了?」
这个情节说明,金钏在宝玉面前随便惯了,而且还是主动,所以,宝玉对她也毫不忌惮,当然也不会把金钏的摆手当真。
王夫人虽然是宝玉的母亲,但因为贾母溺爱宝玉到「无人敢管」的地步,王夫人也没办法严格要求宝玉。但她又知道宝玉有些影响很坏的臭毛病,怎么办呢?也只能像黛玉嘱咐紫鹃一样,嘱咐女孩子们离宝玉远一点,尽量不要去招惹他,这样才能避免产生不良后果。
这样的嘱咐起到了一些作用,至少大部分人做到了和宝玉保持距离。
金钏是个反例,没把王夫人的嘱咐当回事,做不到自律,终于因太过自由散漫而把自己葬送了。
这就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早就告诉了你不要招惹宝玉,招惹了他会生事,你偏不听,还要主动去招惹,现在出了事,能怪谁呢?只能说是自作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