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弗洛伊德之死:因为连接,所以存在,没有连接,生命不再精彩

2023-12-05文化

今天是日更写作的第 666/700 天

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今天分享的听书书目是【缺爱】,这本书指出,现代人普遍缺爱其实是存在感的缺失。

全书基于存在主义心理学,解析了人们的存在感是怎么形成的、如何缺失的,以及缺失后带来的痛苦如何减轻。

其实这本书被书名耽误了,它并不是说缺爱的现象,而是探究了人存在的本质,直译书名也应该是存在。

本书作者是新锐心理学家罗伯特·纳伯格,他也是法国知名精神病学家、心理分析师。

1.听书笔记

01)人同时存在于三个世界。

周围世界,也就是物理意义上的。

内在世界,指的是内在自我。

人际世界,跟周围人组成的关系。

02)没有人可以孤立存在。人必须存在于某一段关系当中。我连接,所以我存在。

每个人,都是众多身份的集合。而每个身份,又都存在于某一段关系当中。所以,构建关系,本质上就是在构建自己的存在。

03)你跟什么人,构建什么样的关系,这个过程本身就直接决定了,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

04)存在感,是一个人最底层的需求,不管你是谁,曾经经历过什么,对存在感的需求,都一直存在。

2.听书感想

马克思说,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自然属性是我们生存的基础条件,而社会属性是我们生活的现实境况,与他人的连接,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然选择。

一个人终究无法离开群体而获得更好的生存,一个人可以通过构建人际关系来获得存在感。

存在感是一个人最底层的需求,不仅是现实世界的基础,而且是精神世界的基石。

这本书中弗洛伊德的例子恰好可以说明。

弗洛伊德,著名心理学家,写出【梦的解析】,成为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新基础,他和荣格、阿德勒被称为三位伟大的心理学家。

在心理学发展史上如此举足轻重的巨匠,你知道他的结局吗?

1923年,弗洛伊德确诊患上口腔癌,虽然多次手术,却依然无济于事。

到后来,他已然不能正常说话,也就无法参加学术活动、社会活动,所以只能通过女儿安娜与外界联系。

可是,随着与外界的连接越来越少,陪伴在他身边的,只有朋友送的一只牧羊犬。

但是随着病情加重,弗洛伊德口腔组织坏死,嘴里发出恶臭,这只牧羊犬也不再陪在他身边,没有进过他的房间。

1939年,这位做出划时代贡献的心理学家,用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就像他的私人医生说的,牧羊犬的离开,切断了弗洛伊德与世界的最后一点联系,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没有存在感,即便是曾经辉煌,即便是开宗立派,即便是饱经风霜,弗洛伊德的精神世界仍然是崩塌了。

足以见得,存在感对于我们的重要意义。

我们的存在,与他人连接而形成的存在,应该是具有情感价值、实用价值,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有多少连接,有多深入的连接,就有多少价值,人生也就具有相应的意义;反之,价值感就不明显,存在感随之减弱。

因为连接,所以存在,我们在与他人的关系中体会到爱,体验生活的美好。

而阿德勒所说的, 「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我们存在于关系之中,幸福感、价值感由此而来,可同时烦恼也随之而来。

所以,我们既要敞开自己,多去连接,连接身边的人、社群的人,也要注意避免带来损耗的连接。

特别是不要把爱抱怨、不作为、负能量的人请进自己的生命中,生活本就不容易,这样的人会让脑海阴云密布,看不到明媚阳光。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