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为何宋朝牛肉稀缺售价却便宜?李逵骂酒保,道出大宋牛肉的卑微

2024-10-08文化

文 |小文

编辑 |小文

宋朝的街头巷尾,牛肉的香味似乎总是若隐若现,但这份诱人的美味却带着难以捉摸的「卑微」。为何在宋朝,牛肉竟如此稀缺?更奇怪的是,尽管稀缺,牛肉的售价却意外地便宜,这其中究竟隐藏了什么玄机?

酒馆中,浑身是胆的李逵怒斥酒保,一句不经意的谩骂,竟将这背后的隐情暴露无遗。难道是某种制度限制,还是背后另有隐秘的原因?牛肉的身份和命运到底为何如此「卑微」?

穿越千年,拨开历史的迷雾,让我们一起揭开大宋牛肉背后的故事。

在水浒传中,"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几乎成了梁山好汉的标配。这个"肉",通常特指牛肉。试想一下,如果换成是猪肉,恐怕英雄的逼格就大打折扣了。而牛肉,总能给人一种粗犷豪迈的感觉。

可奇怪的是,水浒传中的很多酒楼,居然都不卖牛肉。浔阳楼可是江州最热闹的地方了,店里居然没有牛肉,这不是很奇怪吗?

原来,在宋朝,官府明文禁止屠宰耕牛和买卖牛肉。杀牛卖牛肉的,都要受到法律的严惩。

据【宋会要·刑法志】记载,宰杀耕牛之人,要被发配千里,徒刑三年;知情买肉、兴贩牛肉的,也要徒刑二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那为什么官府要如此严厉地禁止杀牛呢?这就要从中国的农耕文明说起了。

在以农立国的古代社会,耕牛可是农业的根基。秦朝就有"盗牛者枷,盗马者斩"的规定,可见古人对牛的重视。到了宋朝,朝廷更是颁布了五十多道禁令来保护耕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不仅如此,官府还会对牛肉价格进行干预。据【宋会要·刑法志】记载,牛肉每斤不得超过二十文。你想,都已经是病死的牛了,肉价还要官府说了算,可见宋朝保护耕牛的决心。

除了官府的严令,还有一个原因导致牛肉的地位一落千丈,那就是士大夫阶层的不屑。在士大夫看来,牛是辛勤劳作的动物,理应受到善待和尊重,而不是被宰来吃肉。

受儒家思想影响,很多士大夫都不吃牛肉,认为那是低贱之物。你瞧,官方不让吃,上等人又瞧不上,牛肉的地位能不低吗?

但有意思的是,禁令归禁令,老百姓还是很喜欢吃牛肉。毕竟,相比动辄几百文一斤的羊肉,牛肉的价格实在是太亲民了。

对穷苦百姓来说,牛肉不仅是果腹之物,更是难得的美味。 而水浒中的草莽英雄们之所以偏爱牛肉,除了价格便宜,更多的是一种反叛意识的彰显。在他们看来,朝廷的禁令算个什么,大口吃肉喝酒,才是好汉本色!

相比牛肉,羊肉在宋代可是货真价实的贵族食材。据史书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就特别爱吃羊肉,宫中每天要宰杀200多只羊。到了后来,食用羊肉几乎成了宋朝皇室的"家规",宴席上若是没有羊肉,都不好意思见人。

受皇室影响,羊肉也成了宋朝达官贵人们的最爱。他们对羊肉的追捧,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在他们看来,羊肉不仅美味,吃了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

【东京梦华录】和【梦梁录】中,对上层社会极其讲究的"羊肉餐品"有大量记载,什么羊肚羊肺、羊血羊肝,样样不落。

那宋朝有那么多羊吗?并没有。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经常战争,农民大多被要求养马,可没功夫去放羊啊。所以,羊肉基本靠从契丹"进口"。

据史料记载,宋辽之间有项很有特色的贸易——以宋朝的猪换契丹的羊。 在辽国,牛羊遍地,猪肉反而成了稀罕物,这和南方恰恰相反。双方各取所需,倒也算互通有无了。

说到这,李逵为何对牛肉如此执著,大概也就明白了。一方面,在百姓眼中,能常吃上牛肉,那是真的不容易;另一方面,在禁令的时代,吃牛肉本身就象征着一种草莽豪气和反叛精神。

再联系到水浒故事的背景,北宋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梁山好汉起义造反,标榜的就是"替天行道"。在这个语境下,他们对牛肉的偏爱,更多了一层政治和社会的隐喻。通过对禁令的公然违抗,他们表达了对腐朽统治的蔑视和挑战。

从一碗牛肉的风波,我们窥见了宋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官府的严苛律令,士大夫的矜持做派,贵族们的奢靡生活,以及普通民众的食不果腹。李逵的愤怒,不正是所有被统治阶级欺压的平民百姓的愤怒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食物从来都不只是食物。它们背后,总有一个复杂的经济政治图景,总隐藏着人性的悲欢离合。正是在这些鲜活的细节中,历史变得立体而丰满起来。

结语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大多已经不必为一碗肉发愁。但回望历史,我们仍能从李逵的执拗中,感受到小人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理解草莽英雄的热血叛逆。

古人云:"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愿每个人都能尽情享用人生这顿大餐,无愧于内心的渴望。也愿我们不要忘记,餐桌上的一草一木,都曾经饱含了时代的烙印和人性的悲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