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南大文学课|陷入内耗?不会写作?许结和马伯庸为你答疑解惑

2024-07-28文化

「道法自然」「上善若水」,这些古代的哲学理念如何帮助当代人消解内耗?如果想写一个故事,最应该注意哪些要点?7月26日,2024年南京大学优秀中学生文学营最后一天的讲座可谓精彩纷呈。南京大学辞赋研究所所长许结带着同学们进入老子的哲学世界,将玄而又玄的概念化为生动有趣的例子,让活动现场传出阵阵笑声。南京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人气作家马伯庸则向写作初学者传授了他的写作要诀,点燃了同学们的写作热情。

专注聆听讲座

把人生自然化,烦恼会少很多

许结指出,当下人们的很多烦恼,往往缘于不够「真」。如何才能「真」?老子的答案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最终应该追求与自然融通,像自然一样没有目的性,达到一种自然的本真。

许结

「中国文化缺少宗教信仰,但非常重视道德。很多时候,人们会把自然道德化。」许结举例,屈原在两次流放之后形容自己的眼泪是「木兰之坠露」;【西厢记】写崔莺莺与张生告别是「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发出的感慨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甚至我们现在看到立在草坪上的牌子,写的也是「请君绕一绕,小草笑一笑」……「把自然道德化之后,人性中的事业心被激发到爆棚。因为天人合一,所以人的每一个行为都置于宇宙伦理之中,在这种思想引导下,人们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书也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都有至高的境界。」

与此同时,道家则主张将人生自然化,以此消解苦难。「就像苏轼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遇到困难别着急,熬一熬就过去了,好运就来了,风雨之后会有彩虹。有人认为人生的坎坷指的是各种挫折、苦难,其实人生最大的障碍是荣誉、成绩。奖章虽好,但把它太当回事就成了枷锁。天地做了那么多好事,它有到处说吗?我们也要把奖章当作自然而然,继续前进。」

故事的动力从哪来?要把握好主题的金线

「大家可能听到‘中心思想’这个词的时候会两眼一黑,我中学时也非常反感这个词,但是读多了、写多了以后,你会发现其实中心思想是有它的用处的。」根据自己多年的创作经验,马伯庸对一个故事的内核做出简要的总结,「中心思想决定了人物的命运,而人物的命运会碰撞出精彩的故事情节。在中心思想之下,是作者想表达的价值观和哲学思想。」

中心思想贯穿故事始终,形成了一条「主题的金线」,它为故事设置了世界规则,人物在世界规则的基础上作出抉择,顺从中心思想就获得成功、违背中心思想就遭遇挫折,由此形成了故事的低谷与高潮。马伯庸以迪士尼动画版【花木兰】为例,具体解析了好莱坞等一众商业电影的情节套路。

「写作有时候就是为了这瓶醋去包了盘饺子。」马伯庸在现场分享,他的小说【长安的荔枝】其实就来自「一骑绝尘妃子笑」这句诗引发的诸多联想,「这个方法只是一个套路的方法,给大家写作起步作参考,教大家把自己的想法拓展成故事,并让故事成功展开、进行下去。其实真正好的文学作品一定是千变万化的。」

童岭为营员们颁发结营证书

讲座结束后,举行了2024年南京大学优秀中学生文学营结营仪式。为期5天的文学营就像一场精神盛宴,让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中学生收获颇丰,几位营员代表上台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童岭对此次文学营活动进行总结,并为营员们颁发了结营证书。在欢声笑语和依依惜别中,2024年南京大学优秀中学生文学营圆满落幕。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姜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