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姑苏桃花半姓唐

2024-03-30文化

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春的天下,半数桃花皆姓唐。这个「唐」,不是唐朝的「唐」,而是唐伯虎的「唐」。就像一提到月亮,总是想到大唐的月亮,提到大唐的月亮,总是觉得都属于李白的一样。

而每读那些经典的桃花诗,又总是情不自禁地与唐伯虎联系在一起。比如唐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那么美的「人面桃花」图,美在人面,美在桃花,美在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然美在那里,可我知道「人面」去了哪里,去了姑苏唐伯虎家;比如唐代大诗人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这两句说得可不对,桃花怎么没主人呢,唐伯虎是也。

当然这只是戏言,纯粹是佩服唐伯虎对桃花的情有独钟。桃花之于唐伯虎,就如蝶之于庄周、酒之于刘伶,菊之于陶潜,梅之于林逋,月之于李白,他们皆痴爱入骨,已成历史佳话。

因前人没有总结唐伯虎爱桃的定性言论,所以以佩服故而言天下半数桃花姓唐,难免有些大话了,但说姑苏桃花半姓唐,应该不为过吧。

@橘涂初四

姑苏城外有什么?

这道题你肯定会,答曰:「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有什么?答:「夜半钟声到客船。」

其实还有答案二:「姑苏城外一茅屋。」破茅屋有什么?答:「万树桃花月满天。」(桃花一作梅花)

这个「万树桃花月满天」的「茅屋」,就是明代唐伯虎的「桃花庵」。诗句出自唐伯虎的【把酒对月歌】,其中有非常著名的诗句: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读罢,让人感觉怎一个「狂」字了得!这就是唐伯虎,狂放不羁,特立独行。唐伯虎本名唐寅,伯虎为字,其诗书画都堪称一绝,系明代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秦淮桑

祝允明评其「坦夷疏旷,漫负狂名」,文徵明评其「旷古风流,超尘墨妙」,一言其性情,一言其才华。唐伯虎确实有才,出身商人家庭,自幼聪明有才,【明史】记载:「少年伯虎,恃才傲物,纵酒张扬,人称孺子狂童。」25岁之前几年里,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后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不料受江阴富家子弟徐经科场舞弊案的牵连而被下狱,后被罢黜为吏。这事闹得沸沸扬扬,唐伯虎倍受折磨,深感耻辱,拒绝就职。归家后,唐伯虎又与第二任妻子失和,终分道扬镳。随后几年,唐伯虎靠卖文画为生,纵情于酒色以自娱。

△唐六如先生小象

36岁时唐伯虎谋求在桃花坞一旧别墅地建别业,遍种桃树,建成后取名「桃花庵」,他自号「桃花庵主」,自称「桃花仙人」。他以种花为娱,赏花为趣,对花饮酒,醉卧花丛。有钱就呼朋唤友,没钱就卖画为计,他自豪地写诗晒幸福:「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就写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45岁的唐伯虎曾被建藩南昌的宁王朱宸濠征聘,唐伯虎没想到的是,朱宸濠密谋反叛,唐伯虎只好装疯卖傻始得脱离朱宸濠的阵营,回到苏州。虽然躲过一劫,但唐伯虎对此常有心有余悸,何况这也是他人生的一大「败笔」。晚年的唐伯虎更加的放浪颓废,饮酒、赋诗、绘画,靠卖画维持生计。

纵观唐伯虎居桃花庵的人生,他创作了大量的桃花诗,其中有著名的警世大作:

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换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诗中呈现出一个「桃花仙人」的日常生活,他「种桃树」「摘桃花」「卖酒钱」,就这样「日复日」「年复年」,他的生活状态就是「酒醒」「酒醉」「半醒半醉」,他安于这种生活,不求名利,对人生的追求就是「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而这样的生活,别人笑他「疯癫」,他却回之一笑,笑他人「看不穿」。

@酒窝的碎碎念

唐伯虎这首诗「语殊理浅」,抒发情感,快畅淋漓。明代王世贞评其「语肤而意隽,似怨似适,令人情醉,而书笔亦自流畅可喜」。

复旦大学教授骆玉明曾评此诗说:「这诗在当时是一种新格。它语言浅显,差不多完全是白话,音节流畅,首节更有衔连不绝气流注的效果,读起来非常爽快,它正好表现诗人真诚坦率的感情和诗中歌颂现世快乐的情调。」

读此诗,大多给人一种「爽快」之感,「桃花仙人」的形象也跃然纸上。这多少得益于诗一落笔,四句之中全是「桃花」意象,采用了「联珠」修辞手法,即上下联中,下一句的开头均为上一句的末尾,相邻两句上递下接,前后蝉联,环环紧扣,给人一气呵成、生动明快之感。如此重沓咏歌,声韵流转,情感递接,让人一读之下,桃花意象便深入人心了。

@秦淮桑

唐伯虎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其实是在向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里怡然自乐的人生观看齐,因人生之经历,加之性格使然,曾踌躇满志,终疏狂玩世,所以唐伯虎格外向往隐逸山林,遗世独立。

因此,他向往做一个逍遥自在的「桃花仙人」,除了看花饮酒,赋诗作画,他还会遇到「同行中人」,即桃花仙,还作诗为记:

桃花庵遇仙记

那时那日此门中,桃花树下初相逢。

只见仙人种桃树,未闻仙人看花红。

朝朝期待仙人顾,日日桃花笑春风。

忽闻仙踪一朝至,桃花人面分外红。

桃花谷里桃花仙,桃花美人树下眠。

花魂酿就桃花酒,君识花香皆有缘。

美酒消愁愁不见,醉卧花下枕安然。

花中不知日月短,岂料世上已千年。

不入浊世凡尘染,情愿枝头做花仙。

春来三月香风送,便是花奴问君安。

在唐伯虎的诗中,我们还能看到其他花的影子,比如他写杏花「绿水红桥夹杏花,数间茅屋似仙家」,写梨花「一箱朱碧漫纷纭,独惜梨花一段云」,写海棠「海棠庭院又春深,一寸光阴万两金」,写牡丹「谷雨豪家赏丽春,塞街车马涨天尘」等。但是只有桃花,是唐伯虎最钟情的,不知费尽多少笔墨,反复歌咏。

@秦淮桑

唐伯虎为什么对桃花如此情有独钟?我们不妨先简单来看看桃花所具有的诗学意蕴。

春之花,梅最有清骨,「无意苦争春」,既有高标孤洁的心气,又有清雅俊逸的风度,桃花似是梅花的反义词,非要从妆容上取胜,李白赞其曰「花艳惊上春」,又咏其「三千阳春始一花」,白居易的堂弟白敏中则赞曰「占断春光是此花」……桃花艳,新蕾含丹,吐艳成霞,一片春色锦绣似乎都被桃花占尽了,王维诗曰「水上桃花红欲燃」,桃之红,似火,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赞美桃花的句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早已流传千古,其中,「夭夭」是花朵怒放的样子,而「灼灼」则是指花朵鲜艳明亮、闪耀如火。自「灼灼」一词出,可以说此后再也没有一个词比得过它了,这个词形象地写出了桃花的艳丽与跳动。

@橘涂初四

【礼记·月令】里说二月的一个物候特征即为「桃始花」, 南宋韩元吉的【六州歌头·桃花】词中有句「东风着意,先上小桃枝」,原是春风有意,所以桃花才「红粉腻,娇如醉,倚朱扉」。正是春风有意,桃花一开便热烈,清代周茂熔有诗云:「东风吹暖春如海,万树桃花红到门。」

晚唐诗人皮日休有【桃花赋】云:「伊祁氏之作春也,有艳外之艳,华中之华,众木不得,融为桃花。」伊祁氏即春神,春神也青睐桃花,因为桃有「艳外之艳」,亦有「华中之华」,这是其他花木所难有的品质,这种品质融入桃花一身。皮日休此语,对桃花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与赞美。

桃花又常常被赋予青春易逝的意蕴,比如李白的「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李贺的「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等。

总结起来,桃花有两方面最引人注目,一是怒放的生命,二是易逝的命运。而这两点,恰恰与唐伯虎极为相似。

@一直有好好吃饭

借同时代的张鼐评唐伯虎书法之语,可说唐伯虎一生多「慷慨激烈,悲歌风雅」,「眼底世情,腔中心事,一生冲宇宙凌海岳之气」,确如桃花之怒放。而一生多羁,只活到54岁,又如桃花之短命。

自诩桃花仙,笔下多桃花,身在桃花家,诗酒对桃花。桃花庵成了唐伯虎寄托理想之地,桃花成了他的知己,「娉婷红粉歌金缕,歌与桃花柳絮听」,他的生活不是作画写诗就是饮酒,「中间有甚堪图画,满坞桃花一醉人」,看画看张梦晋半身美人图,便题诗「记得昔年曾识面,桃花深处短墙头」,自己作画也是桃花,「野店桃花万树低,春光多在画桥西」……

@秦淮桑

一生才气雄逸,花吐云飞,他说「九十春光一掷梭,花前酌酒唱高歌」,一生任情任性,放荡骄恣,他说「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 。

任凭后人评说,唐伯虎,与桃花过了一生。

姑苏桃花半姓唐,不是大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