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继【舌尖上的中国】之后,这部节目也反响广泛!一起看大咖评【风物】

2024-03-07文化

继【舌尖上的中国】之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大型人文类节目【风物】第二季近期在综合频道播出以来,在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这档节目以独特视角和深度挖掘,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新面貌,以精美画面生动描绘了中国大地的风土特产及文化精华,铺陈出一幅动感「国家风物画卷」。

近日,由【中国广播影视】杂志社主办的【风物】第二季座谈会暨风物盛典在北京举行。【风物】第二季总导演吴敬出席致辞,剖析了节目创作背景和特色。

他表示,该节目系总台倾力打造的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纪录片,用独具特色的精美画面、纵贯历史的风物故事和涵盖东西的宏观视野,展示中国特色的风土特产,挖掘风物背后的文化底蕴、历史脉络和生活智慧。

【风物】第二季中,节目组精选出稻米、菌菇、海参、棉花、羊肉、葡萄和茶叶等最具代表性的时令特产,深入产地,通过与当地人与专家的交流与实地考察,深挖这些风物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智慧,影片生动呈现这些特产的历史与现状,勾勒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中国风物版图」。

此外,吴敬强调,【风物】第二季创作团队不仅挖掘了风物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智慧,还巧妙地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手段融合,营造新颖的视听感受,期望以此唤起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热爱。【风物】第二季总导演吴敬着重强调:作为央视出品的纪录片,须始终铭记其肩负之重大使命和责任,秉承对国家和民族的热情与关怀,用更宽泛的视野和更高的视角,主导整部纪录片的创作与传达。

须秉持正向的立场和价值观,创作和传递中国卓越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使观众能深入理解和认识中国的历史与现状,领略中国的魅力与实力,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此外,需持续创新和完善创作手法及表达方式,力求立意深远,诠释好中国故事,展现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风物】节目在形式与内容上均具创新性和独特性,相较于以往的风光纪录片和其他美食类纪录片,以中华传统历史文化为经线,以时代风貌为纬线,通过描绘各地风土人情、饮食文化、民间艺术等元素,让观众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与深远。同时,节目还充分展示了中国新时代的新面貌、新气象、新成就,将历史与现代、文化与现实巧妙结合,赋予【风物】节目独特的底蕴与风格。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教育节目部副主任那尔苏与【风物】第二季融媒项目负责人王世强在座谈会上强调,风物,家乡之味,与城市品牌形象紧密相连。那尔苏指出,在春节期间盛行的哈尔滨冰雪经济中,具有标志性的小土豆、小沙糖橘、小冻等地方风物,已成为城市品牌的象征。

孙若风,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前任司长、全国旅游标准委员会主任,同样赞同此观点,他认为物产与旅游间的联系极为紧密,风物是地方文化特色的体现,也是城市品牌形象的象征。他建议推进地方风物的商业化运营,提升其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同时,要保护在地文化,传承中华风物,需要从多个角度着手,首先要溯源风物文化性,梳理其文化脉络和特色;其次,推动风物商业化运营,提升知名度和竞争力;最后,还要加强风物在国际上的推广,让世界更深入地感受中国风物的魅力。

最后,联合国旅游组织专家贾云峰也发表了他的观点,他认为,在信息技术和交通高度发达的今天,风物的特性变得日益模糊,保护在地文化,持续传承中华风物需多角度发力。

联合国旅游组织专家贾云峰先生在活动现场生动地讲述了两位「风物创业者」的奋斗历程。四川熊猫谷农场的创始人张玉波,作为根正苗红的蜀地之子,在创业过程中发现了此地优越的自然条件,遂决定创办一家以熊猫为核心元素的特色农场。

游客不仅能观赏到憨态可掬的熊猫,还能品尝到纯正的川菜佳肴。通过这一创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张玉波成功地帮助乡民实现就业和收入增长,同时提供了别具一格的旅游体验给游客。

云南风羽慢城农庄的创始人陈代章,则是一位来自云南乡村,充满热血的年轻人。

创业伊始,他看到了丰饶的本土农产品,却遭遇市场销售乏力的困扰。

因此,他决定创办农庄,将当地特色农产品与旅游业相融合,为消费者构建全新的消费模式。这样一来,陈代章不仅解决了农产品的销售问题,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品尝。

从而真正实现了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在活动现场,两位「风物创业者」通过现场视频连线的方式,与听众分享了他们的从创业艰辛到成功的心路历程。

他们强调,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产业创新颇为重要。将地方特色风物与旅游、农业等行业深度结合,能有效提升经济发展层次,同时为乡民创造更多就业和收入机会。

最后,联合国旅游组织专家贾云峰对两位「风物创业者」的创新产业发展模式赞誉有加,并呼吁更多有志之士投身于乡村振兴大潮,共同推动乡村经济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