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高致贤五十年写作杂谈||怎样度过写作「更年期」

2024-06-24文化

高致贤

当人们处于生理上的更年期时,写作者也同时进入写作上的「更年期」了。

网图侵删

从生理上说,女人更年期约在45-55岁,男人则在55-65岁期间。从社会角度来看呢,这个年龄也正处于退位闲置到离退休阶段,生活激情由热变冷。事实告诉我们,寂寞可以使作家创作出佳品,记者却是耐不得寂寞的。然而,每个记者和通讯员都必然要经过这个「更年期」,就看你如何去度过。如何度过这个「更年期」?愚以为:

一是要克服消极心理,同样热爱生活,继续关注社会。你不向我1提供材料,我就主动上门采访,不怕被人讥笑为「厚脸皮」,诚心为民鼓与呼。有的文友,如都匀的杨明振和黔西的李文章以及已故的车发奎等,退休之后仍坚持不懈写作,其中虽有许多困难,但也有许多有利因素。他们以人熟地熟历史熟去战胜困难,越过了「更年期」的种种障碍;而有的笔友呢?曾经火爆过,辉煌过,但因过不了「更年期」,人未退休,文已不见,退休之后更无文。这当然并非什么过错,只觉过「期」一蹶不振,可惜!

二是转变写作体裁。必须承认现实:退职退位之后,当然不可能像在职在位时那样采访方便,消息来源面大大缩小了,还想像在位时那样去写消息是不可能的。但是,不写消息还可以写通讯,写评论,写述评,写调查报告之类的新闻呀!这些体裁的时限要求不像消息那么强,而且可以利用自己生活积累厚实的优势和丰富的社会经验把文章写得深刻些,变年龄劣势为思考优势,作品以质取胜,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逐步过渡到文艺创作或理论写作。既然到了「更年期」,就有几十年的生活阅历了。一个有心人,便可以从写消息逐步过渡到写通讯、调查报告、新述评、时事杂谈、报告文学等「两栖作品」,一旦无力再深入基层采访之时,便可写些小说、散文、杂文之类的东西,或写回忆录,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作为一种社会精神财富留下来,仍可为社会作出贡献。冰心、巴金等老前辈们,耄耋之后还时有新作问世,我辈虽不敢与之相比,但可向他们学习,以他们为榜样,就可顺利度过写作「更年期」,继续写作。

侵删

本人作为一名老通讯员,现已垂垂老矣,即将退休,早已进入写作「更年期」,时时感到坚持写作之困难,但仍咬紧牙关在过渡。因为我认为:一是我有几十年为民鼓与呼的坚实社会基础,干部、群众对我信得过,不愁无米下锅;二是我已作过不少写作「两栖作品」的练习,可以使之成篇;三是我多年积累下来的百余本采访记录和写作笔记,还有七八十大本习作草稿。这千余万字的资料,完全可以提供我退休后的「纳故吐新」需要。这大概就可以让我顺利度过找写作上的「更年期」了。这「更年期」一旦度过了,就会像长跑运动员度过途中困难期那样,步履便会轻松起来,出现写作上的「第二青春期」。

侵删

(发表于1996年第8期【毕节报通讯】)

今注:而今我已退休二十多个年头,顺利度过写作「更年期」,正以写作上「第二青春期」的轻快步伐,作写作长跑中夺取最后胜利的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