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致所有头条上的文创者

2024-04-30文化

所有的创作者,都会遇到这样的一个瓶颈问题:

坐在电脑边,面对空空如已的Word文档,左思右想,抓耳挠腮,就是写不出半个字来;

或是站在书桌旁,已经练习了很久的书法,就是不能突破,总是差那么一点火候;

是强行写下去?还是休息放松会儿,反思一二然后再写?

看似选择问题,实则是一个心态问题。

因为不论那一种选择,都是对的,都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合理的选择。

但若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而一直只选一种,那适得其反的结果,最终是坑苦了自己。

曾国藩往往选择第一种,死撑下去。

他说:「手愈掘,字愈丑,意兴愈低,所谓困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也就是说:学习书法,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的「困」境。

执笔的手越写越僵,写出的字越写越丑,练习的热情也越写越低。

但一定要坚持住,只要再多写几字,十几字,几十字,便可以熬过去,熬过去,便能够有了点滴进步。

日后练习,再遇到这样的情形,便再如此行为,时间一长,自然就有精通成功之日。

不无道理。

跑步的人都知道,只要跑上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极点现象,胸闷,气喘,不想再继续。

但是如果坚持跑,熬过极点,就不再疲累,反而会感到一种轻松自在。

成功都是反人性的,越是坚持不住时,越要逼自己一把。人的潜力,往往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包括你自己。

每种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依照规律而行,才是最好的捷径。

练字、弹琴、跑步等,师傅领进了门,掌握了其中的技巧后,剩下的就是苦练,咬着牙抵制自己心里不断产生的,想放弃,想偷懒的诱惑。

只有不断的正确重复,重复正确,才能在昼夜不断的打磨中,日趋精进,用「一万个小时」,最终到达成功彼岸。

很赞同一句话:人不能赚到他认知以外的钱。

同样的道理,人也不能写出他积累以外的文章。

厚积薄发,就是文学创作的最基本要求。

必须要有大量的原料,素材,才能在此基础上,通过思考进行去伪存真,去粗留精,写出自己的文章。

若面对白板一张的屏幕,与其认为灵感未到,倒不如反思下,你的积累,是否足以支撑你的产出。

在北大的一堂文学课上,曾有学生请教国学大师季羡林:为什么自己的论文,就是写不出来?

他幽默的回答:「你水喝多了,尿自然就有了。」

话糙理不糙,没有充足的水分,哪有自然的尿意?

苏轼也曾自我评价道:「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

也就是说,他肚里有文章万千,随便何地,要想写一篇文,赋一首诗,分分钟搞定。

由此可见,积累的重要性。

若是真的还是枯坐在电脑边,半天打不出个字,那就不要再坚持了。

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的去想「一万个小时」,坚持「一万个小时」,依然是写不出一个字的,不过是浪费了这「一万个小时」。

倒不如,离开电脑,打开一本书,认真的去看去积累,有了足够的底蕴,才能有足够的底气,才不会成为那个,难为无米之炊的「巧妇」。

也可以报上一节课,学习别人的写作思路,写作技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模仿与借鉴,永远都是最快的提升方法。

只有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到更远的风景,知道更远的路在何处。

在写作过程中,有了足够的素材和积累,有了足够的经历与沉淀,剩下的,也就又回到曾国潘练字的情形。

用自己的方式写出来,用别人好的方式对照打磨,再不想写,再觉困难,也坚持下去,每写出一篇,每打磨出一篇,就是进步一篇。

这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这世上也没有白写的文,每一字都算数。

先喝水,再消化,最后尿尿。

先积累,再吸收,最后成文。

万法合一,殊途同归,明了其原理,清晰其规律,找到其方法,写作开始可能是一个苦差,但是到了后面,一定会成为一件乐事。

点亮再看,愿与所有在头条上的文创者,一同前行,一同分享,一同进步。

红叶情感,烁见人生。感悟生活百味,分享人生哲理。我是红叶,感谢点赞关注。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