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我们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佳节

2024-06-09文化

【编者按】 无花无酒过端阳,兴味萧然似楚狂。一片麦出南亩熟,连朝梅雨北窗凉。入门剑挂菖蒲绿,退食盘盛角黍香。多少锦标休去夺,料他制艾为人忙。——来源 【京园游草】_【端午即事】

古书上说:五月五日午时为天中节。又因为历书定五月为午月,初五日是午日,所以阴历五月初五日称为重午,也称重五。再则因为「端」字是开始的意思,所以又叫做「端午」。民国初年,把这一日定为夏节。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端午指农历五月初五。又名重午、端五、端阳、蒲节,端为「初」意,故初五为端五。五月又称午月,五日又作午日,所以端午又称重午。

源【良友】杂志

端午节主要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每逢此节,民间有带香袋、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相传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汩罗江而死。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后人把这天定为端午节。龙舟竞渡是拯救死者的象征,后来成为人们喜爱的一项水上运动。带香袋表示屈原的高尚品德流芳百世。粽子是防止鱼吃屈原尸首,后成为节日食品。各地传说不同。但以悼念屈原一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源【良友】杂志

屈原于五日沉汨罗江而死,楚人于是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屈原,途相沿成俗,几历三千年矣。吴自牧【梦梁录】载:五日采百草,制药品,为辟疯疾等用,藏之,良验。月令事宜戴,五月五日收藏浮萍,乾爲末,和雄黄作纸缠香,焚之,能避蚊。湘楚旧俗,五日门前多悬挂艾叶苍浦,妇女簪艾叶槐花,各以雄黄入酒偶饮,小孩则于身上涂雄黄。谓此可以免生疮都也。武汉爆竹店,并于是日制传雄黄燥,于室中暗处燃放,可杀虫机?盖端午为夏令之始,虫类滋生,藉此作一次扫灭,亦古代卫生之法也。

屈原像 来源【良友】杂志

传说,战国时候,楚怀王不接受大夫屈原关于联齐抗秦的主张,被张仪骗到秦国软禁,不久忧郁成疾而死。消息传到楚国,屈原悲愤欲绝,上书新即王位的顷襄王,望其近忠远奸,选将练兵,为怀王报仇。谁知顷襄王宠信奸安,反将屈原削职放逐。秦国一看时机成熟,便立即出兵,在很短时间内,楚国失地千里,百姓尸横遍野,屈原眼看自己祖国被侵略,自己却救国无由,殊感心如刀绞,但始终不愿舍弃自己的祖国,于黄帝纪元2420年农历五月五日投汩罗江而死,以自已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江中的渔夫闻讯赶来打捞,可总未见屈大夫身影,一个渔夫从船上拿出准备好的粽子和鸡蛋扔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不再吃屈大夫的尸身,一位老医生拿出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忽然,水面上浮起一条昏晕蛟龙,龙须上还沾着一片衣襟。人们就把这条蛟龙拉上岸,剥了皮,抽了筋,以解心头之恨。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毒蛇害虫不敢伤害像屈原一样心灵贞洁的孩子们。

这就是每年五月五日端午节的由来以及端午节吃粽子、孩子们在腕上缠五彩线的肇端。

来源【良友】杂志

端午节的起源,在台州有多种说法。台州旧属吴越地界,有的说是纪念吴王夫差在这天疏通运河;有的说是纪念越王勾践为复国在这天集中训练水师;有的说是为了纪念伍员投钱塘江;有的说是为了纪念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台州部分地方,还因为这个节日正值五月,又把它叫做「五月节」。节日习俗中的「送粽」、「洗午时草浴」等颇具地方特色。

来源【良友】杂志

台州 各地民间都有在端午节互相赠送粽子的习俗,称为「送节」。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天台岁时记】中有 天台人 端午以角黍相馈的记载,清光绪【玉环厅志】也有以竹箬裹糯米为角黍互相赠送等的记述。民间在端午节以粽子互相馈赠,除作为亲友邻里间的一般礼尚交往外,还含有一些特定的含义:如玉环民间,义子、外甥在端午节用粽子和一刀猪肉(或用黄鱼、鳓鱼、鲈鱼、鲜蛏、鲳鱼之类)送给义父和舅舅,表示孝敬。因为「粽」和「宗」同音,有寻宗的意思。义父和舅舅则以枇杷、杏、梅等时鲜果品回赠。

五月已进入夏季,气候日渐湿热,正是时疫最多的时候,民间在端午节有许多驱邪的习俗,除贴五毒图、悬艾叶、菖蒲剑等外,流传至今的还有一系列比较实际的措施,如饮菖蒲酒,在小儿脸面上涂雄黄,在房屋角落撒蜊灰粉、喷洒雄黄酒等,说是可以避邪和避蛇蝎诸毒。这一天,渔民在船舱内也撒石灰粉和洒火酒。

温岭、三门、玉环 的乡间人在端午节采集艾叶、菖蒲、马鞭草、大小蓟、香附草、鱼腥草、薄荷叶等到市上出售。各家都去配购,在正午时分烧汤洗浴,称为「洗午时草浴」。煎午时草汤时,还要放入青皮鸭蛋,煮熟后给小孩分吃,据说可以去瘀除秽,清凉解毒,避暑湿,不怕淋冷雨。乡间人家还在端午日采集桐叶、夏枯草、鹿衔草等晾干,以备四时常用。各药铺也有在端午日向邻里乡人赠送雄黄,做好事的。

旧时端午节有用五彩丝线缠在小孩的手腕、脚踝或悬挂在颈的风俗,也有把丝线编结在一起缠挂的,称为「挂花钱」,古人叫作「长命缕」。五彩丝线象征五龙,传说五龙在身,可以远避鬼邪,祛祟保寿,近年已不多见。

端午节还有送荷包香袋的习俗。荷包香袋用棉布和丝线绣制而成,妇女们在上面绣成花卉、果物、鸟兽、虫鱼、人物等图案。香袋内装着苍术、雄黄等香药。也有用丝线织成极小巧的网袋,只容纳颗把樟脑丸,赠给小孩,带在身上,可以驱昆虫、散浊气。这种风俗,至今在乡间仍然流行。

清嘉庆年间编的【太平志】中可以得知,有过端午赛龙舟的习俗。因袭旧俗,各地乡间至今还有请戏班公演【盗仙草】、【钟馗嫁妹】等戏文的习俗,其资金由民间自行筹集。

1 来源【皇览】

2 来源【皇览】

3 来源【皇览】

4 来源【皇览】

【说明】

1、本文纯属个人整理的学习资料和史料,仅供参考,资料来源【皇览】、【太平志】、【沅陵文史】、【台州风俗】、【中华全国风俗志·天台岁时记】、【玉环厅志】、【談端午節風俗】(民国)、【端午·中秋】(民国)、网络;

2、图片主要来源网络、【良友】杂志、【皇览】,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华文化精神;

3、文章简单,欢迎多多交流,难免有疏漏之处,还请指正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