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尝书‖以吃货的眼光评判【生命册】的厨子

2024-07-21文化

尝书2024第9条[总第9条]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

以吃货的眼光评判【生命册】的厨子

我评价自己的写作是「一个资深的吃货顺带做做厨子」。作为吃货,我水平很高;作为厨子,我还是个学徒。读李佩甫老师的【生命册】时,我陷入一种分裂:我清晰地看到一条「作家的写作水平线」,还有一条「读者的阅读水平线」,两条线时常交叉,谈不拢。

本来,两条线应该天然地前者高于后者,不交叉的。一交叉,就意味着,我竟要质疑:作家的写作水平怎能低于读者的阅读水平?或者,我竟要判定李佩甫老师的写作水平?文坛有我说话的份儿吗!

好在,这些感受,还可以做批注,把个人的意见发表给自己,不为外人知。

余华说:所有的文章,必须过了发表的水平线,才能进入发表的通道。李佩甫老师的【生命册】发表在了【人民文学】上,还获了茅盾文学奖,这个「写作水平线」,总是极高了。可是,在读的时候。我总在质疑:「这样写不好,这样写不真实。」

拿它和我读到的其他获奖的、成名的作品比,我觉得不好。 这个判断的标准,是很清晰的。那我作为一个读者(吃货),有资格来评价【生命册】吗?

我的结论是:可以的。

在读书领域,眼高手低是允许的, 甚至很正常。我的写作水平没你高,但我的欣赏眼光并不比你们作家低。就像一个观众,我的运动水平不行,但不影响我观看和评判任何体育运动。围棋界讲棋的,比赛成绩也都不好,但不影响他们在点评知名棋手的比赛时直抒胸臆「太臭了」、「这是败招」。从纯欣赏的角度讲,每一个读者都是美食家。他可以一辈子不发表一篇小说,但不影响他对任何一个作家的小说品头论足。

于是,我坦然公开我的意见了。

以下是我的几处批注:

大家能理解,我说的「过山车」的意思了吧?

如果画一个曲线图,理想的状态应该是这样的:作家的写作水平(红线)应该始终高于读者的阅读水平(蓝线)。

如果红线撞破蓝线,说明在读者心中,那一刻作者的写作水平遭到了质疑。

如果红线一会儿高于蓝线,一会儿低于蓝线,说明作者的写作水平在读者心目中遭遇了过山车。这种情况很少。

还有一些作家,竟然红线低于蓝线!有。比如,一些赠书,或者编校质量次的书。一本书,只要出现一个硬伤或错别字,在我心中,立刻就「低三下四」。莫言的处女作、贾平凹的初期作品,简直让我读得想吐。但到了后期,他们的红线就一直高高在上了。还有很多获奖的作品,也在我的阅读水平之下。

还有一些书,我欣赏不了,权当是人家写得实在好,只是我读不懂,高高挂起。如萨特的【存在与虚无】、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索尔仁尼琴的【红轮】等等。

最特殊的,就是李佩甫老师的【生命册】!不停地让我「过山车」。他的写作水平不停地在「高于我」、「低于我」之家穿梭。我一时想不起,还有其他作家的其他作品有这种情况。我斗胆放言,【生命册】并非超越同时期作品一大截的杰作,能和它一样获奖的作品还有很多,它能获奖,也只是获个奖而已。(完)

李佩甫的书很好买,大家对比着挑。买书讲的就是「不买贵的,只买对的」,欢迎有良知的书商留言,让我的粉丝买到最低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