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孙青瑜:京房为什么要推六十律?——汉易通考(四)

2024-07-17文化

前面已经讲过,三分损益法可以生出多种律制,但又不是乱生的。对于立法制律都极为严密的古人来说,具体采用什么律制,都必须要有天道与之对应。

比如【连山】太阳十个节气历,就是由夏朝五音律制以及由五音清浊——阴阳二气生出的十个天干之结果,其五律制对应的正是河图之中五——北极五星。

到了商代中后期,我国开始实行日月合历,于是对应一个回归年的十二个月,改用了十二律制。

由此可见,京房之所以在十二律制的基础上,密生六十律,也不是乱生的。

咱们先看一下京房所推的六十律。

按照严格的应用音乐学来说,京房推至十八律,基本上就可以解决旋宫难题了。推到第五十四律,实际上已能回到第一律,误差仅为3.51音分。这个误差,在实在的音乐应用中,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但他为什么还要继续往下推算,非凑满六十律呢?

这个问题让很多不懂历学的音乐学者百思不得其解。

咱们先看一下【太初历】积年算法。

什么叫积年法呢?

古人制定历法,都必须先定历元。

什么叫历元呢?也就是一年一度的起算点。

什么意思呢?

就是从这一年的冬至点,到下一年的冬至点,太阳刚好完成一个周天行度,为一年一度。

可由于测绘、圆周率、推算方法、以及岁差等多种原因,从冬至点出发,转了一年的太阳本来该回到冬至点,可实际上却往往回不到那个点,总有那么一点误差。于是古人推出的历法,经过年复一年的误差,导致的误差越来越大。

于是到了汉【太初历】时代,测绘历法的天文坐标就从黄道转向了赤道,而五大行星呢,也史无前例地成了推天定历的主角。

这样一来,汉代的历元就多了。

除了一年一度的冬至点,又多了一个「五星连珠」。

可「五星」并不是年年都出现「连珠」,而是六十年「连珠」一次(汉时天文),赤道呢,刚好也是六十年退一度,于是汉人就把这六十年作为一个历算组,开始了积年算法。

【太初历】作为易历分家后的第一部历法著作,它的很多历学改革和历学理论,可以说在古四易里根本找不到合理性的解释。

于是汉代易学家,为了历法与易学的融合的问题,便开始了几代人的东奔西忙。

从杨雄的【太玄经】到【京房易】,从【周易参同】到郑玄的易纬系列,无不是也!

也就是说,汉易和汉前易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汉前易是直接的依历画卦,属于易历未分家时期。而汉易呢,则是易历分家后的依历附卦。

而京房融合易历的主要标志,就是他推出的六十律。

根据三分损益推出六十律,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把六十律「附会」到八卦里?

因为在汉前,无论是清浊五音而生的天干,还是六六十二律,对应的只是季节或月历。

也就是说,天干和地支在汉以前并没有合用的传统。

当【连山】的十个天干的季节历,随着日月合历的诞生,到了商代中后期的【归藏历】和【周易历】时代,等于说已经淘汰了天干纪年——当然这种被淘汰也可以说成是,由清浊五音而生成的十个天干,到了阴阳合历时代,又变回五音,以旋宫的形式,分布在十二均里,以此对应五天一元与十二月(这一点非常重要)。

而京房正是抓住五音旋宫成十二均,对应的天道五天一元与十二个月的理论,并推至成了六十年,十二律对应岁星十二年一个周期,五音十干对应五星运行,从而构成了六十年一个周期的干支纪年法(附:京房之前就有干支纪年,也就说干支纪年并不缘于京方,但京房是干支纪年的完善者)。

也就是说,京房六十律之所以诞生,不只是为了「黄钟还生」的问题。

在天道为大,艺道为小的古代,京房所推的六十律,更多是律历意义上的——为推天定候之用,而不是为了纯粹的音乐应用。同时这也是他明明推到18律,就可以让黄钟还生了,还要不顾音乐应用的实际,继续朝下推的真正原因。

正是【古今律历考源】中所言:「律生于历,则历其尤重也」。

也就是说,中国文化是一个考证时间——历法为主的文化,故而中国音律之首务是推天定历之用,而不只是为了单纯的音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