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聊聊对文化传统的理解和对未来中国的期待,不忘与时俱进

2024-03-30文化

上周我们聊了那个「虚幻」的量子纠缠和「被造的世界」,提到量子纠缠和量子的双缝干涉告诉我们。 本周聊聊实在一点的,小编的每一篇周末聊都是当时聊的,当然,随着事情的发展和时间的流逝,那时的聊天想法从现在的时候来看,不一定就是对的,都是有其局限性的。

先聊聊文化和传统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文化和传统,很多地球人的文化和传统都已经消失在岁月当中,被尘沙所掩埋,如古埃及,巴比伦等可能是当年非常辉煌的文化,但现在其文化早已无影无踪,除了一些金字塔坟墓还在……从这些历史来看,文化和传统是有其阶段性和历史性的。

图:位于伊拉克的古巴比伦遗址

一段在当时觉得有意义的文化或传统未必就能长远流传,或者说值得流传, 每个时代都会出现与当时环境和时代所需相适应的文化,这都是和当时的地球人对当时的世界,事件和对天地自然的认识和理解是息息相关的,也和当时的统治阶层想要的东东有关……但是不论哪种文化,从历史来看,如果文化不顺应天道,基本都是走不长远的。很多历史上的大国崛起,强大,最终又因不公义,顺人欲而不顺应天道和公义,失民心失德而终消亡在历史的尘土中,除了世界各地,中国历史上,就有很多的朝代经历了这样的演化。而顺应天道和公义,与自然和睦的文化,追求真善美的文化,往往能长远流传…因为造物主喜欢公义和真善美的东西。

小编觉得,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最顺应天道的,最牛的或许算作古诗词了, 从古诗词中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和所达到的和谐境界,意境,从意境中可以感受到当时人文气息,而中国的这种历史文化能流传这么久,和对天道,自然的理解与认识,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无不息息相关…

图:诗经,中国最早的爱情诗(说实在,这首诗让小编想起圣经中所罗门的雅歌,也是爱情诗歌)

除了文化,小编认为信仰也应该属于文化的一方面,那中国最早的信仰是什么呢? 是佛吗?不是,佛教是公元后的西汉(公元60年左右)才从西域传入当时的中原的,而西域佛教的由来则来自印度或尼泊尔一带,佛教中的佛祖更是来自于尼泊尔的贵室释迦牟尼。所以站在历史上看,佛教不属于源自中国本土的文化信仰,只是在当时中国的统治阶层的支持之下,才慢慢在中原扎根生长,而很多中国的后代都认为佛教是自己本国的传统信仰,传统文化……可见信仰如果能为我所用,也是不管她来自哪里的。

如果从历史上看,小编认为道家和儒家文化更应该算是中国本土的信仰, 道家起源于老子,老子生活在公元前570年的时代,比佛教传入中国早了将近600多年。而儒家文化的孔子,也和道家的老子所处的时代差不多。道家的思想追求无为而治,天人合一,顺应天道,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在道德经中可见端倪,其智慧是深刻的。比如其中一种治理思想:「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大的国家就好像煎小鱼那样,也就是说领导者不可乱加干扰,要按照火候来照料,绝不可以还不到时候就乱翻乱搅,把小鱼都搅糊了。还有往期周末聊中提到的老子【道德经】中对天道人道的深刻领悟: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说实在,道家的思想智慧深刻入骨髓。

而孔子儒家的思想则追求礼义智信,追求中庸,和谐和平,说实在 ,这两家的思想如果合起来,道儒所追求的合起来那么就和【圣经】当中所追求的几乎是一致的,圣经追求智慧和聪明真理,同时又讲公义,怜悯和平与爱(其本质有点类似于聪明智慧的跑在前面领头,但是又不丢掉公义,怜悯和爱,这和中国的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子很像)。

但是很不幸,道家和儒家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并没有融合,在封建时代,儒家文化几乎占了大头, 使得道家在历史上并没有占据更长的历史时光,智慧并没有广泛深刻的传播,不然现在的中国可能又是另外一番模样。而儒家文化的影响则是深刻的,儒家的礼等大大的束缚了人的思想发展,礼仪建制,等级观念深入人心,让人的思想失去了活性。当然,在封建时代,对于统治者而言, 乖乖听人话 才是最重要的,普通百姓也形成了一种「怕事」的思想观,中国缺乏「不听话」的人,这导致近代科学史上中国闭关锁国,又缺乏创新的人才和创新的思维文化,而遵循传统和继承传统观念,成了这个那时国家的大头。

而同时代的欧美国家和犹太人族群以圣经为信仰形成的社会氛围,则渐渐形成了以公义为基础建立的法律,人人平等,以爱和怜悯为基础形成社会福利慈善制度,以追求知识智慧和聪明形成了对自然科学等的追求,以敬畏「上帝」(造物主)为行为准则,同时也开启了大规模的殖民或称「解放压迫,释放自由」的开疆扩土运动,因为在圣经旧约中,将不信圣经的人视为外邦人,属于不敬畏上帝的人,自大的人,此类人一般属于不一样价值观的人……这也是西方人很多认为中国无信仰无敬畏的原因,也是价值观不一样的原因之一。

不过说实在的,现在很多当年被殖民的国家依旧和殖民母国保持着相对友好的关系, 反而没有那种被压迫的「仇恨」,这种文化输出倒是耐人寻味……如果从更长远的历史看,世界史的演变会成这样,科学和知识会更多的在西方,让西方成为殖民他国的人,这或许也是有原因的。试想,如果把儒家文化放到西方去,而不是圣经的文化,那么现在的西方可能就是另外一番模样了,整个世界史也将被改写,而如果当时把圣经文化放到中国,那么现在的中国可能又是另外一番模样了……在小编看来,现在的西方文化需要儒家文化来融入,因为西方已经变得锋芒毕露,远离圣经倡导的怜悯和慈爱,而现在的中国文化,则需要圣经的文化引导,因为儒家文化影响太深,等级的思想束缚还在隐性影响。

在小编看来,儒家文化的氛围是阻碍中国创新性人才出现的原因,也是阻碍中国法治发展的原因,因为儒家讲究中庸,凡事按照人情世故论断,以和为贵, 而且儒家是从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具有其原本就带有的强烈的等级思想。在小编看来,现阶段的中国更需要类似圣经那种追求智慧知识以及公义,爱和怜悯的社会氛围,等这种氛围形成了坚固的基础后,再来融合儒家文化发展,当社会上大家都富有个性和创新精神后,再来讲儒家文化,让大家来为社会的发展需要相协调而服务。

而现在,中国需要从儒家文化的传统土壤中渐渐形成追求智慧知识和大胆创新的富有个性的氛围,如果没有好的指引,路途是漫长的,而且需要一代代被儒家文化深刻影响的人离开之后,社会才会有新鲜的氛围形成,不会受到老一代的阻力。有些留学归来的学子带回了先进的知识或技术,但是中国的老土壤上却缺乏足够的氛围和土壤来留住这样的人才,或让这样的技术或知识在土壤里形成一片树林。而在欧美国家,这样的先进和技术则有相应的配套和土壤来让其快速繁衍,从而带动「草木」生长,形成一个生态圈,在小编看来,其根本还是因为文化的氛围的不同。

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传统的中国了,需与时俱进,未来的世界是充满科学探索的,充满知识智慧的,可 以道家为治理智慧,以圣经的公义,爱和怜悯及对知识智慧的追求为社会氛围。为什么西方的圣经文化能普遍广传并根深蒂固下来,就是因为他们灵魂里有敬畏「上帝」的心,每个周日都要去教堂接受警醒的教导(当然现在去的人少了,所以在走下坡路),而在中国,几乎没有每周固定的信仰教导和心灵救赎课,在小编看来,社会的人文如果要更美好,心灵要更美好,当代的中国需要这样的每周一次的心灵救赎和学习课堂。

治心也需「中西」结合

中国可以从地方试点,大胆改革,开拓新的社会氛围,将西方好的文化融入东方文化之中,西文中用,中西结合, 让未来的中国社会形成公义,爱和怜悯及追求知识智慧的土壤,在这样的土壤中,慢慢的走向共产主义,就像小编之前聊的那样,共产主义的本质也是圣经当中提到的和平的爱的世界,没有爱己及人做心灵的基础,光靠物质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

中国人在过去战争时期为什么能爱己及人,是因为当时的百姓普遍希望建立一个美好和平的国度,大家愿意为之奋斗甚至献出生命,都是为了让下一代人过得更好。

与时俱进,实事求是,这是中国在文化层面需要去思考的,你希望给自己的下一代人留下什么样的文化氛围,留下什么样的社会?西方的社会现在变得越来越远离圣经公义和爱的引导,变得以人欲和选票为基础,所以其路是走下坡的。

小编觉得,还可以试点在某些发达地区省份实施中英文基础教育,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英语,也可以定为中国的官方语言, 这样对未来中国人才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也是非常有意义,未来的中国是科技大国,生产和文化大国,万国朝拜的大国,需要国际市场和拥有国际视野的人才,而且中国的英文社会氛围,也更能方便外来投资者的融入和生活及长期发展,这对吸引外来资金,进入中国的股市和金融系统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试想如果你是欧洲人或南非人,你一句中文都不会,连中国的社会情况,法律情况和氛围都不知道,你敢把你的钱大量投进去中国股市吗?俺是不敢噢!

穷则思变,变则通, 站在深入全球化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内部需要做出大胆的变革,才能为外来投资,外来资金还有外来技术和人才在中国生根发芽打下基础。

美国等国之所以能吸引大量外来资金和人才,一方面是因为英文社会氛围 ,作为官方语言的国际语言,大家都能看得清,看得懂,所以大家敢把钱投进去,加上有圣经发源形成的公义的法律基础和圣经引导形成的人人平等,爱与怜悯,追求知识智慧的人文基础,所以她能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而人才的到来,则进一步推进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必定要同时带动语言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和人文全球化的流通, 这种底层文化的流通和联结,才能反过来促进经济,金融领域的流通和联结,当然,依然要保持一党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因为这一过程中必然会有破坏的力量来破坏,之前全球化香港的就是个例子,但你不能看到香港那样就举步不前,而是要大胆改革迈进,做好预防措施。

小编认为,未来的中国,应该是一个人人都会讲英语,人人都能讲中文,大家爱好研究科技,喜欢追求知识智慧,到 处都是中英文的标识标志,而外国人喜欢来中国定居游览,投资,同时也能方便的进出教堂做礼拜的国家……未来的中国是一个包容性的中国,大家都喜欢中国,爱中国,大家都喜好和平,不管道家,儒家,佛教和基督教等信仰的教会都自由发展,百花齐放。

如果穿梭到未来,你会看到一个中东的人,或者欧洲的白人,或者非洲的黑人,在中国可以方便的吃小吃或旅游或转移国外的钱到中国投资,也可以开心的庆祝圣诞节,或开心的过自己信仰的节日……当然,还是要一直保持中国共产党执政,还是要法律公义引导和监督,还是要社会公义。

最后说一下,语言其实是一种工具,和文字一样,目的都是为了文化的传播和思想知识的传播和信息从传播,所以不要认为英语是外来的就排斥,西方社会为中国发展全球化打下了语言的基础,与其让全世界来学中文,不如自己学英文,然后联系全世界,中国只要接入这套系统,便能为我所用,西为中用。

祝愿中国越来越公义,越来越美好,愿社会有更多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