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看过【金粉世家】的你,可知它的民国大V作者?

2024-04-20文化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他是一个奇异的存在。

他曾经是民国最热门的作家,没有之一。就连鲁迅文化程度不深的母亲,都看过他的小说。

他一生创作了120多部中长篇小说。在那个没有电脑的时代,创作高潮时,他一天可以同时发表六篇小说连载。不同小说中的不同人物、情节、进度,从不出错。

他的小说【金粉世家】中的金燕西与冷清秋,【啼笑因缘】中的樊家树与沈凤喜,【纸醉金迷】中的魏端本与田佩芝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是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章回小说大家、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张恨水。

1895年,张恨水出生在江西广信,祖籍安徽潜山。原名「芳松」,字「心远」。他的祖父和父亲是清末的小官吏。

张恨水是他的笔名。曾经他最初的笔名叫「愁花恨水生」,后来读到后唐主李煜【相见欢】里面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自觉时光流逝飞快,于是取名张恨水,表达自己珍惜时光之意。

7岁时,张恨水进入学堂读书,8岁时就被乡邻公认是「神童」。当学堂里其他同学还背不出「三、百、千」时,张恨水已经应先生的要求将其它书倒背如流了。

张恨水的母亲也曾怀疑过自己孩子有这厉害的本事,便取张恨水从没背过的书,用纳鞋底的锥子用力扎,扎透半本书,并让他背诵扎到的书页。结果才第二天,张恨水就能将那扎了眼的半本书背了出来,令全家人惊讶不已。

1905年,张恨水随父赴任,开始辗转各处。有个这个好机会,张恨水的童年不仅对各地风物有了见识,还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

他尤其爱读古典文学,比如【红楼梦】、【儒林外史】、【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小小年纪,张恨水的脑子里就装进了很多精彩的故事,并诗词歌赋样样精通。

年仅13岁时,张恨水就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1913年,张恨水的父亲因病骤然去世。家道中落,十五岁的张恨水只得辍学与母亲回到老家潜山。

人生突然的转折让张恨水历经波折,品尝了人间冷暖。迫于生计,他拿起了手中的笔,辗转各地报社,以文字编辑和出版为生,业余时间也发表小说和文章。

1914年,张恨水开始用「恨水」这个笔名发表小诗诗文。之后,张恨水到安徽芜湖【皖江日报】担任总编辑,发表了他真正的处女作品——中篇文言小说【紫玉成烟】。

在小说很受欢迎的民国初年,很快,张恨水悬念丛生、人物命运跌宕起伏的作品就得到了读者的青睐。

张恨水一生中有三段婚姻,每娶一个妻子,他都要为对方改个名字。这三段婚姻也代表了他人生中的三种不同境遇。

18岁时,张恨水与那个时代的大多数青年男子一样,被家中包办了一桩婚事。对方叫徐大毛,张觉得这个名字太粗俗,于是,后来给她改名叫徐文淑。

最初张恨水是非常抗拒这门婚事的。结婚前,他要求与女子见了一面,好在女子身材窈窕、容貌姣好。出于孝道,他同意了婚事。

没成想,新婚之夜,当张恨水揭开盖头,他不禁大吃一惊,眼前的妻子根本不是之前那位佳人,而是一个长相粗矮又丑陋的女子。

一切木已成舟,母亲含泪向儿子表达了歉意。从那一刻起,这桩被媒人从中作梗而「调包」的婚姻在张恨水的心里就是一场骗局、一个笑话。他一直都没接受徐文淑的感情。

婚后不久,张恨水毅然决定北上闯荡。

1923年,经过四年打拼,张恨水终于在京城站稳了脚跟。当时他专为【申报】和【新闻报】撰稿,收入不菲,不仅个人生活有了保障,还可以负担家中弟妹的教育费用。

此时,张恨水在北平遇到了他的第二任妻子——胡秋霞。

看过【金粉世家】的人,一定对身份低贱但聪明伶俐的「小怜」这个角色有所印象,她爱而不得又不愿委曲求全,最后选择了削发为尼。

小怜的原型,正是张恨水的第二任妻子。

胡秋霞原名招娣,长相俊秀,身世凄苦。出生在贫苦人家的她,四五岁时被拐卖给上海一户姓杨的人家当丫鬟,后来随这家人来到了北京。杨家对她非常刻薄,不堪凌辱的招娣找机会逃了出去,投奔到了救济妇女的贫民习艺所。

张恨水来在这里赎出了16岁的胡招娣。在她17岁时,两人举办了婚礼。

婚后,张恨水为她改名胡秋霞,取自王勃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胡秋霞年轻、活泼、能干,在她的照应下,张恨水的生活不仅有了朝气,饮食起居也得到了大大改观。

在这几年幸福的时光中,张恨水进入了一个文学创作的高峰。【啼笑因缘】【金粉世家】这些扛鼎之作正是出于这一时期。

1924年,小说【春明外史】连载后,张恨水成了名噪京都的文坛红人。紧接着,秋霞又为他生下了大女儿。

1925年,张恨水将老母亲和全家都接到北京一起住在宣武门东大街的一间四合院里,徐文淑也随同前来。

来到北京后,张恨水的大妹考上了北京女师大,两个弟弟同时在上私立大学,小妹又要念高中。为了负担一大家人极高的生活成本,张恨水不仅白天在家写小说,晚上还要去报馆编报,用一支笔养活全家30多口。

忙碌的生活减少了他和胡秋霞的相处。外加张母同情原配徐文淑的隐忍和付出,特别希望张恨水能和她有一个孩子。

母命难为,在此期间,徐文淑连生两子,但不幸全部夭折。之后,自觉愧对丈夫的徐文淑把胡秋霞的孩子视如己出,两位妻子生活上相处融洽。

但日子久了,多愁善感、情感丰富的才子张恨水并不满足胡秋霞「贤内助」式的陪伴,他想把胡秋霞改造成他理想中的样子。为她制定学习计划,教她握笔写字,培养高雅情趣。但碍于文化程度和思想差异太大,这种改造最终事与愿违。

1931年,36岁的张恨水在北平的一场赈灾义演上,遇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红颜知己——16岁的春明女中学生周淑云。

周淑云是大家闺秀,长相清丽,聪明伶俐,优雅端庄,完全符合张恨水完美情人的标准。此外,周能歌善舞,爱唱京剧,还是张的小说迷,十分崇拜他。

共同的兴趣爱好让两人聊得越来越投机。之后不久,周淑云不顾母亲的反对,也不在意张恨水已有两房妻子的婚姻状况,毅然嫁给了大了自己将近20岁的张恨水。

面对丈夫执意再娶的事实,胡秋霞是万万不愿的。一气之下,她撕碎了二人所有照片,闹着离婚。最后,在婆婆力劝之下,再加上三个幼子的牵绊,她最终选择了委曲求全。直到在张恨水五十来岁时,胡秋霞带着儿子搬离人口众多的大家庭,独自生活。

婚后,张恨水为周淑云改名周南,「周」、「南」二字取自【诗经·国风】。寓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周南放弃了学业,在张恨水为她购置的宅院里全心照顾丈夫。闲暇时,周南唱京剧,张恨水就拉二胡,二人琴瑟和谐。

不久后,两人迎来了第一个儿子张二水。

平静的幸福生活没有持续多久,1937年,抗战爆发。

张恨水将一家人送回安徽老家,只身去重庆办报。周南因思念丈夫,后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历经艰险,千里寻夫,在重庆与张恨水团圆,并陪他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

战争爆发后,一向以言情小说闻名的张恨水,开始用丰沛流畅的笔触直面战事。他自费出版【弯弓集】,创作了【八十一梦】和【五子登科】抨击国民党和军阀统治下的黑暗,之后,他写了【热血之花】、【大江东去】、【虎贲万岁】、【太平花】等抗日小说。

他用从容、冷静、真实、深刻的文字雕塑了一座座民族精神的纪念碑。他的最后一部小说【巴山夜雨】是抗战文学的代表作,可以与巴金的【寒夜】相媲美。

张恨水有一好友叫王锡恒,任大中银行经理。当年为了帮助好友冲业绩,也为了抵抗当时货币超发带来的通货膨胀,张恨水把所有写作积蓄换成黄金,存入银行。不过未立存折,只开了一个收据。谁料,解放前夕,王锡恒携黄金逃亡台湾,卷走了他的毕生积蓄。

这场变故重重打击了张恨水。1949年,张恨水突发脑溢血,昏迷不醒。

为了给丈夫治病,周南变卖了所有首饰,以及张恨水为她在北沟沿购置的大宅子,与徐文淑、胡秋霞同住并共同照顾张恨水直到他痊愈。

病愈后,张恨水发表了【写作生涯回忆】。之后,新中国聘请张恨水为文化部顾问,按月给他补助。待身体状况好转后,他仍坚持以写作为谋生方式,辞去了顾问一职。

1956 年,周南被检查出患有乳腺癌。之后,张恨水一直在病床前陪伴她,直至最后。

期间,在潜山老家年逾花甲的徐文淑突发中风,意外去世。当时,周南要做手术,抽不开身的张恨水交给长子700百元,委派他操办后事,将徐文淑葬于张家祖坟山头。

在与死神搏斗了三年之后,周南去世。去世时五十岁还不到。周南的死,对张恨水打击很大,怅然所失的他常常独自一人乘坐三轮车去往八宝山墓地,去周南坟前和她说说话。

1967年,张恨水因脑溢血发作在北京逝世。

张恨水的三段婚姻共孕育了子女13人。在子女心中,他们没有认为父亲是一位「渣男」,「作为子女,我们不愿意用世俗的尺子去衡量父亲更爱他的哪一个妻子,我们只能说,父亲的人性是丰满的、仁慈的,充满了温情和善良。」

虽然,张恨水并不满意徐文淑的长相,和她也无感情上的沟通,但他从未想过遗弃远在老家的徐文淑。即使在抗战的艰苦岁月里,仍然每月按时给她寄生活费,尽职尽责地养了她一辈子。

对第二任妻子胡秋霞,张恨水一直在弥补歉意。在胡秋霞搬出张家后,张恨水每月都定时去看望胡秋霞,带着胡秋霞母子下馆子。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无论是写作生涯还是感情生活,张恨水的一生都是一个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