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回顾:俗语「白露前是雨,白露后是鬼」,白露下雨是好是坏呢?

2024-04-08文化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有这样的说法:「白露之水,味道苦涩,米与米接触,白色沙,青菜,苦涩。有句谚云,白露之前,有一场大雨,过了一夜,就有了鬼魂。这是一种叫做「苦雨」的说法,田里的水稻被露水浇了以后,就会患上白露症。不采摘的青菜,遇着露水就会变成苦味,古人有云:「白露之前是雨水,白露之后是鬼魂。」显然,「白露」是一道分水岭,对于农作物来说,「白露」不是什么好时节。那为什么白露之后会有雨?这是怎么回事?「白露」「白露秋宵,一夕寒」,白露过后,大自然的温度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炎热的天气已经接近尾声。冬天的风越来越大,气温也越来越低,夜晚也越来越冷。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水、土、水、湿,则为露」。古代讲究四个节气对应五种元素,秋天为金,黄金被阳光照射,就会发出白色的光芒,再加上秋露过后,就是丰收的时候了,所以叫「白露」。白天的时候,太阳还很毒辣,但是当太阳落山的时候,温度就会急剧降低,晚上的时候,天空中的水分就会被冻住,变成一片雪白。


在朝阳的照耀下,晶莹剔透。古代的人们把这个时节称为「白露」,这和它有着密切的关系。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这样的描述:「秋露之盛,以碟之,煮之,可使人长寿,不饿。」因此,每年白露之日,都要采摘,原是求长寿之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已成为一种风俗习惯。秋天进入室内,需要及时保暖和保湿,因为秋天的到来,不但气温下降,连空中的湿气也被吹干了。


因此,我们在古代的电视节目里,常常能听见更夫打着铜锣大叫:「天气干燥,心里有一团小小的火苗。」这可不是好心,这是一个非常干燥的现实,如果真的着火了,在没有消防系统的情况下,人们的房屋大多都是木制的,一旦着火,想要扑灭可就难了。下过一场大雨,白露之后,是立秋和处暑两个节气,说是秋季,其实和夏天也没什么区别,特别是短暂的「暖冬」,更是让人苦不堪言。


古语有云:「热在三伏」,就是白露以前,温度高,而且潮湿,潮湿,多雨,这个时候,降雨就很重要了。气温越高,水汽就越容易被蒸发,而且,作物生长也离不开水,所以,农田里的作物,必须在这个时候浇水,才能起到最大的作用。由于我们国家地处大陆,盛夏时节降雨并不罕见,对于农夫们而言也是一种享受。不过,白露过后,天空一片晴朗,天空中的云层越来越稀少,雨水的概率也越来越小,除了遇到台风,或是出现一些特殊的气候现象,但这些都是很罕见和意外的。


即使是下雨,做农活的人也不愿意看到天上落下一场白露,这是怎么回事?白露成鬼随着白露节气的到来,寒冷的天气开始向南方移动,在寒冷的天气下,降雨会转化为寒冷的「冷水」,对农作物的危害很大,很可能会导致农作物的病害,导致产量下降。鬼魂这种东西,一般人都是躲着走的。白露之后的雨,被比喻为鬼魂,说明他们是真的不想在白露之后下一场雨,最起码也要等到作物成熟,收割完毕之后才会下。


清代梁章钜所著的【农侯杂占】有如下记载:「白露之前,是一场大雨。那时候有云,就是下雨,那朵米花一遇到太阳就会喷出来,然后就会下雨。就在我呕吐的时候,忽然下起了一场大雨,打了我一个措手不及,这才有了白飒的性命。」在中国的南部,「白飒」是最容易发生的一种现象,那就是晚熟的时候,也就是棉花开花的时候,所以才会有「白露天,谷米白如银子」的说法,但是如果白露的时候没有晴朗的话,那就是灾难了。所以,广大农户要注意预防,及时利用气象信息系统,及时进行相关的农业科技防治,从而达到规避秋汛的目的。而且,「白露」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会。华南东部普遍出现「白露」后多雨的现象,此时应抓住这一时期的降水,或可用于其他用途,或可留待来年使用。结束语「八月寒霜,湖上一方老。「一夜秋雨多,衰荷半倒。」距离白露只有数天的时间了,对于农耕来说,白露是一种考验,但对于祖国的广袤大地来说,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天气晴朗,正是出门的好天气,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准备好?当然,还要注意白露之后的鬼魂,比如秋天的雨,不要着凉。#图片和粉丝奖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