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豆瓣9.4分,很久没读过这么好看的历史书了!

2024-07-21文化

说到好看的历史书,你会想到哪些?是司马迁的【史记】,还是吴晗的【朱元璋传】?或者是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这些都是经典中的经典,读起来让人爱不释手。

不过最近我读到一本堪称「治史圣经」的书,让我眼前一亮,惊呼「很久没读过这么好看的历史书了!」 这本书就是严耕望先生的【治史三书】

【治史三书】是严耕望先生以个人治学心得为基础,融合梁启超、陈寅恪、傅斯年、钱穆等几代史学大家的治史经验著述而成的一部史学方法论著作。

全书分为【治史经验谈】【治史答问】和【钱穆宾四先生与我】三个部分,内容涉及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体规律、论题选择、论著标准、论文体式、引用材料与注释方式、论文撰写及改订,以及努力途径与生活修养等诸多问题。

严先生语言质朴流畅,诚挚亲切,务求实用,可谓金针度人,功在学林。他不仅传授治史方法,还传递了做人做学问的道理。读着读着,你会发现这哪里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分明是一位智者对后辈的谆谆教诲,字里行间都是人生的智慧。

书中有很多金句让人眼前一亮。比如严先生说:「 一个谨慎的史学家写专门论著时要勤于检书,不可信口开河。 」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讲出了治学的真谛。

作为一个史学工作者,不能道听途说,更不能想当然。每一个观点,每一个论断,都要有扎实的史料支撑。这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查阅文献,去考证史料。只有这样,我们的研究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再比如先生说:「读书不必赶急。」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反常识,因为我们常常被各种高效阅读法轰炸,似乎读书就是要快。

但严先生却告诉我们,读书是一件需要慢慢品味的事情。特别是对于史学研究来说,我们需要反复咀嚼史料,需要静下心来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历史,才能有新的发现。

为什么这本书值得一读再读?因为它不仅教你如何研究历史,还教你如何做人做学问。严先生在书中多次强调要淡泊名利,强健身心,持之以恒,慎戒执着。这不仅是治学的态度,也是人生的态度。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何尝不需要这样的提醒?

读完这本书,我收获最大的是对待学问的态度。严先生教导我们要「 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 」。以前我总是想一口吃成个胖子,结果常常半途而废。

现在我学会了从小处着手,一点一滴积累,慢慢向着大目标前进。比如写论文,我不再一上来就想写出惊天动地的大作,而是先从一个小问题入手,慢慢拓展。这样不仅压力小了,效果反而更好。

还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严先生教导我们要勤能补拙。他说:「不能勤就谈不上做学问。」这句话朴实无华,却字字千钧。我想起自己以前总是羡慕那些天才,觉得自己资质平平,做不出什么大成就。

但严先生却说,即使资质平平,只要勤奋就有希望。这给了我莫大的鼓舞。现在我每天坚持读书写作,虽然进步缓慢,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终会有所成就。

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和一位智者进行了一场心灵对话。严先生的话语温和却有力,让我不知不觉就沉浸其中。

有时候读到某个观点,我会情不自禁地点头;有时候读到某个建议,我又会若有所思。这种阅读体验,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书,而是在和一位长者促膝长谈。

你可能会问,这么一本学术著作,真的有那么好看吗?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真的很好看!严先生的文字没有艰深晦涩的学术腔,而是平实亲切,仿佛就在你耳边轻声细语。

他会用生动的例子来解释抽象的概念,会用轻松的语言来讲述严肃的道理。读着读着,你会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就掌握了很多治史的方法和技巧。

更难能可贵的是,严先生在书中多次强调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要有开阔的胸襟。这些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生智慧。

如果你是一个历史爱好者,这本书绝对不容错过。它让你对历史研究有全新的认识,也让你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治学态度。

即使你不是专门研究历史的,这本书也值得一读。因为书中说到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对每个人都非常有用。

读完这本书,我忍不住想:「要是我能早点读到该多好啊!」不过转念一想,现在读到也不晚。因为严先生告诉我们学无止境,只要保持学习的态度,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所以,如果你想读一本既能长知识又能长智慧的历史书,或者你是一个历史专业的学生却不知道如何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就赶快去读这本【治史三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