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是一座很特别的城市,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同时也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和大自然景观,在这片充满历史和古韵的土地上,留下了许多宝藏的景点。
在一个休闲的周末,我们来到了位于佛山三水区的大旗头古村,始建于明朝,在清朝的时候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进行了扩大重建,郑姓族人就一直居住在这里,是一个祠堂、家庙兼备,聚族而居的建筑群,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广东第一村。40多座镬耳屋鳞次栉比,恢弘而壮观,建筑风格独特,是岭南规模最大的镬耳式建筑群。
刚开始看见这个村名心里是有个问号的,大旗头村听起来怪怪的,当我了解以后,不得不感叹,还突然有了很大的兴趣, 那么为什么会被称为「广东第一村」呢?
这个就得从清朝光绪年间说起,大旗头村有位奇人叫做郑金,也就是郑绍忠,因为剿匪有功,得到了朝廷赏赐-黄马褂,还一度成为广东水师提督,如今他的雕塑器宇轩昂地立于大旗头古屋群广场当中。
因为其为清廷立下汗马功劳,慈禧太后听说其回家乡为母亲守孝,但家舍残旧,于是让朝廷拨款让他回家修建私宅,才有了如今大旗头村的百年大宅的风光。
郑绍忠死后,就葬在了村西南的老虎岗,从村里远远就能看到,郑绍忠墓如大旗飘展,就这样村里的后人就把大桥头村改为大旗头村,一直沿用至今。
大旗头村是岭南规模最大的广府镬耳屋古建筑群,占地5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4000平方米,五座祠堂、家庙以及200多座一式的硬山顶镬耳屋,俯瞰非常惊人。
村中还有文塔、风水池、晒谷坪、麻石广场组成的「文房四宝」人文景观,分别象征毛笔、洗笔池、砚台和纸,希望后代通过读书做官,出人头地。
现在村中公园照壁上的一个「寿」字,据说是当年慈禧太后亲笔书写赐给郑绍忠的,由此可见当时朝廷对他的器重程度。
2003年,大旗头古村被列入首批1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2004年,又被广东省评为「广东第一村」。 现在有很多自封的第一村,但大旗头古村是官方认证的广东第一村。
村前有口池塘,倒映着古朴的民居,两棵百年古榕树旁建有一笔文塔,高高耸立。
村内建筑均采用硬山顶镬耳屋封火山墙,可挡风、可防火、可防盗。外墙还嵌有十分精美的灰塑,让人挪不开眼。
刚走进大旗头村,就觉得一股浓浓的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走进一家民居内部,典型的「三间两廊」式布局,中间是天井,两侧是行廊及厨房。正房有二,中间厅堂由一扇木屏风分隔为厅堂和餐厅。屋顶上有着各种吉祥的图案,内部雕刻和装饰精致绝美,不得不说,古人在住的方面确实很讲究。
巷子两边的房屋基本都是对称的,有些建筑木门已经不见了,就光剩下门洞了,透过门洞,一眼望去,仿佛一条幽深的时光隧道。
整个村落以郑氏宗祠为中心,是村内办理大事、商议大事的重要场所。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郑绍忠有意突出了他这一支在整个村落里的地位和权势。
他还将自己的 尚书第 建在宗祠旁边,彰显其孝道,永远伴随父母左右, 现在是清代军事陈列馆 。尚书第旁有一拱北门,门上有一幅对联,读着令人心潮澎湃。
除了郑氏宗祠和尚书第,村中还有三座祠堂,分别是:裕礼郑公祠、振威将军家庙和建威第。 建威第现在是村史展览馆,振威将军家庙现在是旅游文化创意展馆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穿梭在古村,很少看见村民,目前大部分民居都已经无人居住了,很多村民都已经搬迁了,如今只剩下几户人家,很多空房子由于年久失修出现了部分倒塌,日显荒凉。
据说这里的排水系统非常强大,在修建的时候就使用暗渠泄流,小巷全部以条石铺砌,方便清理下水道,仔细看,我们能在小巷道找到很多形状酷似钱币的眼洞,据说雨季的时候,水会沿巷道滑下,进入「金钱眼」排水口,再通过暗渠汇入村前池塘。正因为如此前瞻的设计系统,让这里百年来从未发生过浸村事件,即便在今天看来,也很科学。
这里的房子防盗防火,透过一处特意扒开的墙体看,里面竟然还夹杂着铁板和厚麻石板,墙身厚达半米,其坚固程度让人叹为观止。建筑上的气窗高达两米,而且每一条巷口都曾有铁闸,同时落下,村子便成了坚固的防守体系,无人能进出。
另外,郑大夫家庙、惠清钟公祠等也值得一逛。
时光荏苒,昔日辉煌的建筑群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渐式微,留下幽深的古巷和寂静,这里就像是一座文化博物馆,不仅可以欣赏到古建筑之美,还没感受到身后的历史文化底蕴,我想这才是真正值得打卡的地方。
你觉得大旗头村配得上「广东第一村」这个头衔吗?或者你心目中的「广东第一村」是哪里呢?
Tpis:
地址:佛山市三水区大旗头村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
交通:三水汽车站乘坐613路或661路到大旗头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