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汉语神秘的注音符号,废弃之后还能用来做什么呢?

2024-03-25文化

注音符号

如何给汉字注音?

先辈想了很多办法,从1892年的清末开始,民间就发起了「切音字运动」,切音字就是拼音的意思。

「切音字运动」是鸦片战争后,当时极为活跃的中国顶级知识分子痛定思痛,以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认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早期切音看着就头疼

切音字运动,主要的目的就是「汉语拼音化」,这其中当然包含了给现有的汉字注音。此前,中国2000多年的注音史,主要有两种注音方式:一是直读,就是「读若」,一个字读若另一个字,用一个字给另一个字注音。其二,就是切音。用两个字给一个字注音,比如「东,德红切」,意思是「东」这个字,分别取「德」字的声母,和「红」字的韵母和声调,两字各切一半,组合起来就是「东」字的读音。切音比直读先进很多,但是仍然要先认识一部分汉字才行。

切音字运动的兴起,逐渐影响到了官学两界。当时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威妥玛拼音」(1867),但是拉丁字母在中国知识分子中还没有普及,能够认识的人也难以接受这种「豆芽文字」,此时恰好大批留学日本的知识分子受到日本假名的影响,认为日本能用假名书写文字,而假名也是来自汉字偏旁部首或草书、楷书字体,那么汉语当然也可以这样做。

于是,1913年,当时的北洋政府以章太炎发明的记音符号为蓝本,制定了一个国音字母表,这些字母都是来自汉语的偏旁部首,因此算是正儿八经的国货,后来经过数年的修订完善,共计有40个符号,其中声母有24个(实际使用21个),韵母有16个。

图手机

自从汉语拼音发明以后,这些注音符号在大陆地区就废弃不用了,但是字典里还有。

字典上的注音符号

实际上,以上说的「注音符号」也并非第一套用偏旁部首注音的方案。早在1900年,语言学家王照就已经发明了一套「 【官话合声字母】方案 」,同样是用汉字的偏旁部首来注音,这套更早的方案,共有62个字母,其中声母50个,韵母也是12个。这套「合声字母」推出之后,很受欢迎,一些因此,从1900年,到1918年北洋政府正式公布「注音字母」的近20年间,官学两界就是使用这个「合声字母」。但是,合声字母并没被国际采用,因此现在的输入法是打不来的,只能通过图片了解,如下图:

合声字母的50个音母,即声母

合声字母12喉音,即韵母

合声字母的音调标注在音节的四个角,还挺科学:

四角标调法

回到本文正题。

「注音字母」自公布起,迄今已有100多年了。后来的民国政府,把注音字母称为「国语注音符号第一式 」,这是因为后来又公布了一套以拉丁字母书写的「国语罗马字」。国语罗马字就比较复杂了,我们择日另表。

「注音符号」在大陆地区完全不使用了,写出来大多数人不认识,但是台湾地区一直使用至今。

废弃不用了,并不代表完全没有用了。注音符号已经被国际采纳,现在大部分输入法都带有「注音输入法」,有心的朋友花半小时就能学会,毕竟这些符号都取自汉字,读音也和原来的汉字很像,很容易能学会。比如,ㄅ念b,就取自「包」字的一部分,ㄆ念p,是ㄅ的出气音,就加了一个点。 ㄉ念d,就是「刀」嘛,ㄙ念s,就是「私」字的一半嘛。还有更简单的,比如,ㄖ念r,就是「日」字而已。

那么,这些废弃不用的符号能来干什么呢?喜欢耍酷的年轻人,完全可以用来写密语短信,防止别人偷看了去。比如下面这段,你猜写了什么?

ㄋㄧㄕㄧㄋㄚㄏㄞㄅㄧㄢㄉㄧㄕㄚㄗㄧ,ㄨㄛㄐㄧㄡㄕㄧㄋㄚㄏㄞ ㄌㄤ,ㄧㄑㄧㄝㄙㄠㄉㄨㄥㄉㄡㄕㄧㄅㄣㄋㄧㄦㄑㄩ。ㄐㄧㄣㄨㄢㄅㄚㄉㄧㄢ,ㄒㄧㄠㄕㄨㄌㄧㄣㄐㄧㄢ。

试一试,译出这段密码情话。

如果大家除了拼音,还都学会用注音符号,也挺有趣。

图片引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