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吕洞宾的一首"云雨诗",本意是劝人戒色,却被【金瓶梅】选作开篇诗

2024-06-26文化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请知悉。

相传仙人吕洞宾,曾写下一首诗,这首诗将男女情爱描摹尽致,画面直白露骨,被誉为云雨诗之首。

后来此诗还被【金瓶梅】选作开篇诗,很多人对此津津乐道。

不过也有人疑惑,吕洞宾既是仙人,本该行善济世,怎会反其道而行之,写一些淫词俗语蛊惑人心呢?

究竟此事真假如何?要了解这首诗的来龙去脉,还要从吕洞宾本人说起,他究竟是传说中的人物,还是历史上真有其人?

历史上的吕洞宾,他是传说中人物还是真有其人

关于吕洞宾,历史上记载很多,比如【列仙全传】这样描述:

「金形木质,鹤顶龟背……身长八尺二寸,喜顶华阳巾。」

后世吕真人的形象,很多来源于此。

后来的神仙传记,也有很多引用这段话。但列仙传毕竟不是正史,最多只能算民间传说,难免有夸大之词,不足为凭。

除了野史传说,在唐宋正史中,没有吕洞宾的单独传记,只在【陈抟传】中,有几句话提到了吕洞宾其人:

「关西逸人吕洞宾有剑术,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

陈抟传属宋史,还是比较可信的,也能从中找到一些端倪。

从陈抟传这段话来看,吕洞宾会剑术,鹤发童颜,这说明他养生有道,而且武术造诣比较高。

所以大家都把他看作神仙一流的人物。

如此看来,吕洞宾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并不是虚构人物。

而真实的吕洞宾,很可能是一位山林隐士,通晓养生奥妙,异于常人,很受世人崇敬。

至于神仙之说,恐怕只是后人的美好向往。

除此以外,吕洞宾还是一位诗人。

全唐诗收录了他的诗词两百多首。

要知道李白也只有九百多首诗。

可是吕洞宾活到一百岁,还能身轻如燕。说明他远离世俗,洁身自好,他写诗也只能是修身之类,又怎会写情爱诗词,迷惑世人呢?

要了解其中状况,让我们看看吕洞宾的诗到底是些什么内容,答案自然明白。

云雨诗是否为吕洞宾所写,这首诗又有什么含义?

既然吕洞宾是一位隐修高士,除了修身养性,自然还要济世救人。

相传宋朝的一位官员滕子京,因直言不讳而触怒皇帝,被贬到巴陵担任太守。

一天,滕子京在巴陵的石桥上遇到了一位蓬头垢面的老人,老人被差役无礼对待时,他及时介入,将老人搭载自己的官轿中,并命令随从将老人带回府中治疗。

到府后,老人神秘消失,留下了一把写有劝言的纸扇。

这一事件启发了滕子京深入了解和解决百姓的困苦。

在一系列的改革和公共工程之后,滕子京的名声和地位在民间得到了显著提升。

然而,个人的悲剧也接踵而至,他的夫人在一次自然灾害中病重。

在他四处求医救治期间,再次出现了神秘的救助,一个老道士救活了他的夫人,并再次神秘消失,只留下一把纸扇,上面写着「太守与民同忧,可亲可敬」。落款是「华州二口仙」。

「二口」就是「吕」,再结合当时老者的自称「回道人」,所以通过这些超自然的体验,滕子京最终领悟到救人者为吕洞宾。

他的这些经历和吕洞宾的劝诫深刻影响了滕子京的治理方式,使他更加注重民生与公正。

除了这些关于吕洞宾济世救人的小故事外,纵观吕洞宾的诗词作品,修道济世的内容比比皆是,而情爱故事却很难找到。

比如: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又有: 「息精息气养精神,精养丹田气养身。」

要想从中找到一首云雨诗,的确很难。

世间传言虽然不会空穴来风,也多有歪曲情节。

原来传言诗句出自吕洞宾的【警世】诗,因诗名为【警世】,所以很难将其与云雨情爱联系在一起。

细看其诗句如下: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年轻貌美女子,体态曼妙,动人心魄。

世上凡夫多为女色迷惑。

虽然没有人头落地,淫欲也好比利剑一样,耗尽精气,变成一具枯骨。

从内容看,和诗的标题并不违背,这是一首警世诗。告诉人们沉迷女色,百害无一利。

这和云雨情爱,丝毫不相干。

由此可见,吕洞宾写云雨诗,可能是一个误会。

诗的内容没有露骨描写,主题也是劝诫。

如果单论这首诗,还不至于让人们产生误解。

只不过【金瓶梅】的开篇引用了吕洞宾的这首诗。而这部小说后来被列为禁书,这才让很多人以为这是一首云雨诗。

金瓶梅书中有很多男女情爱的细节描写。

既然书是艳书,其中诗词也必定是艳诗。由此便产生了误会,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是世俗一般的看法,其实真实情况远不止于此。

【金瓶梅】作者,选这首诗为开篇诗,想必不是随意为之,必然有它的道理。

金瓶梅为什么要选这首诗为开篇诗,后人多误解

在很多人看来,【金瓶梅】是情爱小说,情节露骨,子弟禁读。

其细节描写过于直白,对于世俗教育适得其反。而人们也容易被书中名色所迷惑,争相仿效,导致世风日下。

近代李叔同曾有言:

「各地新闻中,杀盗淫妄等事,记载最详。而淫欲诸事,尤描摹尽致。虽无淫欲之人,亦必受其熏染。」

不过凡事也要一分为二的看,虽然这本书有不少失当之处,饱受非议。但它的主旨还是劝诫为主。

开篇警示诗就是明证。

劝告人们不要沉迷女色,否则书中人物便是例子。

这是其正面意义所在。

然而读者只记得那些艳辞俚语,却忽视了那首开篇诗。甚至把这首诗也归于不雅之列,这实在是一个误解。

其实除了警世诗,【金瓶梅】还有很多情节,都有积极意义。

比如西门庆闲散浪荡,不安本分,最后酒色过度,重病而亡。

再如庞春梅骄狂作态,荒淫无度,最后也是死在淫字上。

这都是作者良苦用心,拿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千万不要误入歧途。

小说和诗,都是从反面角度告诉大家淫欲的后果。

这样来看,吕洞宾警世诗和【金瓶梅】主旨还算匹配,怪不得作者要选用这首诗作为开篇诗。

如果能识得其中真意,迷途浪子也能悬崖勒马,平常人更应该警醒。奈何世人不解作者用心,错解了金瓶梅,也误会了吕洞宾。

凡事都有两面性。

不管是金瓶梅还是警世诗,它们本意都是教化众人。

虽然会有一些反面教材的痕迹,我们也要善于分辨,不可本末倒置。

古人云:「宜识其意,勿泥其迹。」就是这个道理。

好比金瓶梅这本小说,固然有一些瑕疵,有偏有正。

更多也是读者心不正,这也罢了。

却不该将吕洞宾也连累进来。警世诗短短四句话,可谓是字字珠玑,金玉良言。

如果这样的话也要被错疑,那是我们现代人的悲哀,而非古人的错。

参考资料:
1.【金瓶梅】

2.古诗文网【警世】吕洞宾

3.齐鲁壹点【移宋入唐的吕洞宾】202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