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生儿育女过程中的民俗

2024-06-13文化

在凉州民间,一个人从婴儿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要经历洗三、避哭神、出月子、过「百六」、留头发、寻干爹、过周岁、取乳名、取学名等一系列的民俗。有的孩子健康乖巧,则经历的民俗就少一些,有的则因家长缺乏科学育儿知识或受条件限制,孩子营养不良而造成先天不足,孩子出生后「毛病子」较多,这种孩子经历的民俗就相对多一些。

1、洗三 洗三,顾名思义就是孩子生下第三天,要给孩子洗个温水澡。给孩子洗三,既要把全身各部位都清洗干净后,首先要给他(她)穿上其他孩子幼时穿过(洗干净)的衣裳,据说穿上大孩子穿过的衣服,这个孩子就会健康成长。也有的人家要给孩子穿上新做的或买的一套衣裳。同时要给孩子戴上个小巧而合适的帽子,还要在双眉间点(贴)上个红点点,寓意「印堂」发光,好运连连。

洗三,是孩子生下后第一个带有喜庆性的日子。主人要在室内献上一副大馒头,还要点一对红蜡烛,燃三柱香,另外要做一顿上好的饭菜,一家人同桌共餐,表示庆贺。亲戚贺喜来时要提上一饭盒羊肉香头子面送给产妇吃,这叫「送奶」。

2、避哭神 有的孩子因先天不足或后天染恙,或初到新的环境中,人体生物钟倒置等原因,往往是白天呼呼酣睡,晚上则哭闹不休。大人认为是孩子遭遇了「哭神」,于是就在长五至六寸,宽二至三寸的一块红纸上面写上「天皇皇,地皇皇,谁家养了个夜哭郎,×家养了个夜哭郎。避哭神咒语写纸上,天地人神请来看,过路君子念一遍,哭神离儿远又远,从此小儿不再哭,一觉睡到大天亮。」写4至6个同样的红纸条,然后分别贴在村子四面通道旁的树上或墙上。据说这样做了,孩子便不再哭了。这种愚昧的做法往往贻误了给孩子治病的良机。

3、出月子 「出月子」又叫「过满月」。女孩子生下第二十九天为「出月子」的日子,男孩子要满三十天才「出月子」。「出月子」这天,要在产妇「坐月子」的房内献上大馒头,点蜡、燃香后再由孩子的爷爷或外爷(公)要为孩子剃个光光头,寓意把胎儿里带回来「毛病子」全部剃除干净。还要把剃下来的胎毛蘸上洗头用过的水放在手心里使劲搓揉成一个圆圆的毛发球,把它搓揉得越圆、越紧密,象征孩子长得越结实、健康。这一天,家中要做一顿长寿面大家同吃,寓意孩子长命百岁。孩子的外奶奶(婆)或者姨妈要提着活鸡和一个中间薄、边缘厚的锅盔送来,叫做「看月子」。送鸡,谐音为「送吉」,中心薄得近乎透亮的锅盔象征孩子心中明亮,长大很聪明。送来的鸡要宰了洗干净后炖熟,让产妇吃肉、喝汤、吃锅盔,目的是给产妇「补扶」一下元气。

4、过「百六」 「一百天」的时间概念,不仅在凉州人,而且在差不多的中国人心目中都是个成功圆满或者完美的时间概念。如某人不慎摔倒造成骨折,其疗伤时间有「跌打损伤一百天」之说;某人因病做了个小手术,也有「伤筋动骨一百天」之说。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到第一百零六天要为孩子举行一个仪式——过「百六」。

「百六」,谐音为「百禄」,寓意为财路广阔。孩子过「百禄」,标志着孩子已经基本适应了生存的新环境,说明孩子已经初步「成熟」了。孩子过「百禄」时,家人要给孩子买顶新帽子,帽子一侧别一枚大缝衣针,把事先准备好的长约三米的三根红头绳(红毛线)对折挂在缝衣针上,然后由专人到周围人家去「化百禄」,每到一家,主人一看来人手上的小孩子帽帽,都明白来人之意,就很快拿出自家缝补衣裳用的线轱辘,一边扯一根长长的线对折后挂在小孩子帽帽上的缝衣针上,一边说「长命百岁」,「福禄双全」之类的祝福语。

「化百禄」线各种颜色的线都可以。等「化」满106根线后便由家中的老人把线理为花色均匀的三股,在「百禄」线的最中间部分要辫成长约一尺五寸的一段,然后把辫成部分对折,把六股线合并为三股再辫,辫到收尾处,还要拿三枚古铜钱套在三股线上直至把「百禄」线辫完后打结,由老人把「百禄辫」挂在孩子的脖子上,并说「长命百岁」,「福禄双全」。尔后全家人同桌共餐「长寿面」,以示庆祝。

5、留头发 有的孩子出生后,因种种原因不是多病,就是啼哭,家人便认为是孩子受了邪气侵扰,于是就在出月子剃头时要给孩子留寓意不同的发式。如果孩子大病没有而小病不断,在给孩子剃头时就把囟门部位的头发留下半圆形的一块,这叫留「前髽髽」,寓意孩子若有个闪失,可以从「前髽髽」上揪牢他(她),以防不测。有的孩子「毛病子」较多,在给孩子剃头时不但要留「前髽髽」,还要在后脑勺下部中央位置再留一块半圆形头发,等这块头发长长后还要梳成个小辫子,辫尾用红头绳扎个结,这叫「后扽扽」。寓意孩子虽「毛病子」较多,但可从头前或头后抓牢他,可保孩子安然无虞。还有个别的孩子「毛病子」很多,家人为其安危时常提心吊胆,在给孩子剃头时就沿着头围线留一寸多宽的一圈头发,这叫戴「铁箍子」,寓意「头戴铁箍子保万全」。另外,有极个别孩子「毛病子」特多,就给孩子留全发,所留全发长长后,是男孩就在脑后梳成辫子,是女孩就在头两侧各梳一根小辫子。寓意孩子已长成大人了,这样就可脱离「幼魔」的纠缠。上述奇异的幼儿发式,至今仍普遍见于凉州城乡。

6、寻干爹 有的孩子虽历经了「避哭神」、过「百禄」、「留头发」等种种民俗的「洗礼」,但仍然是「毛病子」不断。家长及亲朋们便打出另一张「王牌」——给孩子寻个干爹。寻干爹的原则是没有亲缘关系且辈份顺的男人才有做干爹的资格。寻干爹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撞干爹,撞干爹那天,孩子的父亲要早早起来,穿戴整齐后带上点钱,走出家门后按自己的意愿向某一方向走去,他撞见的第一个不相识的男人,无论年龄大小就可和他答话。经寒喧只要没有亲缘关系,就可认作孩子的干爹。所撞的干爹若是个成年人,孩子的父亲便和他约定时间前来家中举行「拴娃娃」仪式;若是个未成年的男孩,那就给他点钱,并一同到市场买齐「拴娃娃」的衣物用品,按约定时间请到家中后举行个「拴娃娃」的仪式。另一种是按算命先生「指点」的要选年龄段、选属相、选儿女双全者为干爹。

「拴娃娃」那天,孩子的干爹到来,家人们便迎门相接地把他请进家里。等点蜡、燃香、献供品后,孩子的干爹就将带来的一套新衣裳、新帽子、新鞋、新袜子给孩子穿戴好,然后再把一把银锁挂在孩子的脖子上后,家人就教孩子叫声「干爹」,干爹答应一声「唉—!」后要说「干儿子乖乖」或者「干女儿乖乖」,再把孩子抱起来亲一亲后说:「穿新衣裳戴新帽,银锁拴住跑不掉」。最后给孩子怀里揣个大馒头。从此以后,孩子的父母与孩子的干爹便成为亲戚,双方以「干亲家」相称。

7、过周岁。「过周岁」又叫「过岁」。孩子「过周岁」,是一家人的一件大事,大人们要给孩子做一套新衣裳,给孩子洗脸净手后要穿戴一新。还要准备一顿好饭,把亲戚们请来同庆共餐。被邀的亲朋来时都带着送给孩子的衣服、玩具等礼物,孩子的外爷(公)外奶奶(婆)要给外孙子准备崭新的帽子、衣裳和鞋袜,还要带一个很大气的玩具小熊、小狗、熊猫或布娃娃什么的。亲朋好友登门的第一件事是先看小宝宝,并说小宝宝聪明、漂亮、健康等赞美语,随即给孩子的怀里揣上数量不等的压岁钱,以示庆贺。有的人家还要在一张桌子上有意识地放置钢笔、玩具枪、算盘、玩具汽车等具有行业特征的器物让孩子自己去拿。孩子拿到什么就意味着他(她)长大要从事相应的行业,这叫「抓周」。尔后宾主同桌共餐,猜拳行令,我敬你陪,共饮同乐。

本文作者简介:孔德禄,儒学会会员、甘肃省水利学会、武威市水利学会会员,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武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先后发表专业论文17篇。曾参与【武威市志】(水利篇)和【武威市水利志】的编纂工作。还曾参与全球【孔子世家谱】(武威部分)的续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