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曹组5首巅峰词作: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2024-05-07文化

曹组,北宋词人,生卒年不详,字元宠,颍昌人,也有一说他是阳翟人。曹组与其兄曹纬以学识见称于太学,但六次应试皆不第。

曹组的词以「侧艳」和「滑稽下俚」著称,在北宋末曾传唱一时。他的一些词描写了羁旅生活,感受真切,境界颇为深远。无论在手法还是情韵上,都与柳永的词有继承关系。

在本文的五首词中,【卜算子·兰】,曹组通过兰花的孤傲与清香,抒发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美的追求。【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则以翠绿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词人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青玉案·碧山锦树明秋霁】描绘了秋日旅途中的景色与乡愁,而【忆少年·年时酒伴】则是对逝去青春的缅怀与哀叹。最后,【青玉案·田园有计归须早】表达了词人对于田园归隐生活的渴望。

【卜算子·兰】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

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诗中「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描绘了一幅寒冷的景象,时间推移到了日暮时分,增添了几分萧瑟之感。接着,「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兰花虽然芬芳,却无人欣赏,诗人的才华与情感也无处诉说。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可能是指兰花与梅花相互对话,或者是诗人在寻找能够共鸣的伴侣。而「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则反映了一种哲理,真正的美往往存在于不经意之间,当人们刻意去寻找时,反而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整首诗通过兰花的意象和季节的变化,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执着。这种情感的复杂性和深刻性,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鉴赏力。

【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

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

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

人静,人静。风动一庭花影。

首句「门外绿阴千顷」,以大气磅礴的笔触勾画出一片翠绿葱郁的广阔天地,千顷绿荫映衬出夏日的生机勃勃与清凉宜人,奠定了整首词的基调。

「两两黄鹂相应」,通过黄鹂的欢歌相应,增添了几分生趣与活力,黄鹂的出现使得静态的绿阴变得鲜活起来,象征着大自然和谐美好的生态景观,也寓含着词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和谐人际关系的渴望。

「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词人从午后的梦境中醒来,满怀深情地漫步至碧绿梧桐围绕的金井旁,「不胜情」透露出词人沉浸在优美环境中的陶醉与眷恋之情,而「碧梧金井」则进一步营造了高雅幽静的氛围。

末尾「人静,人静。风动一庭花影。」反复强调「人静」,营造了一种空灵寂静的环境,而风轻轻吹过,庭院中的花影随之摇曳,动静结合,展现出一种静中有动、动中寓静的美学效果。词人以细腻敏感的观察力捕捉到了生活中微妙的变化,借由花影的舞动,寄寓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与哲思,也暗示了生命的流动与变迁。

整首词通过对外界景物的描绘,展示了词人淡泊名利、追求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和谐、生命节奏的独特感知,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韵味。

【青玉案·碧山锦树明秋霁】

碧山锦树明秋霁。

路转陡,疑无地。

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

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

凤楼远、回头谩凝睇。

何处今宵孤馆里,

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首句「碧山锦树明秋霁」,以秋雨初晴后的明亮景色开场,碧绿的山峦和色彩斑斓的树木映衬出秋天雨后天晴的清新与宁静。接下来「路转陡,疑无地」,写行旅途中山路崎岖陡峭,让人有种仿佛走到尽头的感觉,营造了一种地理空间上的迷茫和探索氛围。

「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突然出现的乡村景象给词人带来一丝惊喜,竹篱笆围起来的茅草屋,酒旗招展于沙滩上,形成了一个热闹的小村落,这画面既展示了田园诗意的生活场景,也为词人的情绪转折埋下了伏笔。

下阕,「凄凉只恐乡心起」,词人直抒胸臆,眼前的田园美景反而勾起了他的思乡之情,一种凄凉之意油然而生。凤楼远眺,回首凝视,家乡似乎遥不可及。「凤楼远、回头谩凝睇」进一步强化了词人远离家乡、思念故园的情感深度。

最后三句「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词人设想自己今晚将在陌生的驿站独宿,听到远方大雁的哀鸣,看到窗外那半轮残月,这些意象都深深寄托着离别的痛苦和思乡的泪水,使得整首词的情感表达达到高潮,也体现出古代文人士大夫在旅途中的寂寥、惆怅与怀乡情怀。

【忆少年·年时酒伴】

年时酒伴,年时去处,年时春色。

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

念过眼、光阴难再得。

想前欢、尽成陈迹。

登临恨无语,把阑干暗拍。

首句「年时酒伴,年时去处,年时春色」,词人以三个「年时」开头,形成排比,展现了往日与朋友共饮美酒、畅游佳境、欣赏明媚春光的情景,这些温馨的画面深深地烙印在词人心中,成为难以忘怀的记忆。

「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点明时间背景,正值清明时节将近,而此时的词人却身处异乡,漂泊天涯,无法与故友重聚,此句流露出浓厚的离愁别绪和身世飘零之感。

「念过眼、光阴难再得。想前欢、尽成陈迹」,表达了词人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惋惜,意识到那些曾经的美好时光已不可复得,只能化作记忆中逐渐褪色的陈迹。这种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叹,蕴含了词人深深的无奈与哀愁。

结尾「登临恨无语,把阑干暗拍」,词人登高望远,心中满是思绪却又无言以表,唯有默默地拍打着栏杆。这一动作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词人的孤独与压抑,同时也突显了其内心的激荡起伏和对过往欢乐的深切怀念。

全词通过对比过去、现在的情境,反映了词人对于人生短暂、友情珍贵以及岁月易逝的深刻认识,表达了他身处异乡、思念故土亲朋的悲凉情绪,体现了宋词婉约派善于抒发个人内心世界的特点。

【青玉案·田园有计归须早】

田园有计归须早。在家纵贫亦好。

南来北去何日了。

光阴送尽,可怜青鬓,暗逐流年老。

寂寥孤馆残灯照。

乡思惊时梦初觉。落月苍苍关河晓。

一声鸡唱,马嘶人起,又上长安道。

首句「田园有计归须早,在家纵贫亦好。」表达了词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肯定,认为即使家境清贫,也要早早归隐田园,那里才是心灵安放之所。这一句揭示了词人厌倦仕途奔波、向往淡泊的心态。

「南来北去何日了。光阴送尽,可怜青鬓,暗逐流年老。」接着反映了词人常年在外宦游,南北辗转,不知何时才能结束这种漂泊生涯,感叹岁月如梭,青春易逝,青丝悄然变白,流年不待人。

下片情感更为深沉,「寂寥孤馆残灯照。乡思惊时梦初觉。」刻画了词人在寂寥的客馆中,面对昏黄的灯光,从梦境中醒来,被浓浓的思乡之情所触动的情景,生动表现了羁旅生活的孤独与无奈。

最后一句「落月苍苍关河晓。一声鸡唱,马嘶人起,又上长安道。」通过描绘黎明时分的苍茫月色,以及鸡鸣、马嘶、行人起身等情景,展现出词人又要踏上前往京城(长安)的道路,尽管心中满是乡愁与疲惫,但身不由己,不得不继续前行。此句以极其形象的方式收束全词,既有生活的真实描绘,又寓含了词人深深的无奈与哀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