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古代制茶的锅和灶【安志强趣讲陆羽.茶经03】【第3轮学习】

2024-06-02文化

第二章 茶之具

【第二章茶之具.第1段】古代制茶的锅和灶

【原文】

yíng ,一曰篮,一曰笼,一曰筥 。以竹织之,受五升 ,或一斗、二斗、三斗者,茶人负以采茶也

【注释】

①籝(yíng):竹编的筐或笼子。

②筥(jǔ):竹编原型盛物器具。

③受:能装下,能承受。

④负:背负,背着。

【大白话】

籝,也叫篮,又称为笼或筥,是一种竹编容器,容积大小分为五升、一斗、两斗、三斗。它是采茶人背着采茶叶用的。

【趣讲一下】

唐代一升相当于现在的零点六升左右,十升为一斗。度量衡也是现代社会的一项大工程,全世界基本统一了。

【原文】

~(籝,音盈。【汉书】所谓:「黄金满籝,不如一经。」颜师古云 :「籝,竹器也,容四升耳 。」)

【注释】

①颜师古:唐代训诂学家,曾为【汉书】等古典文集作注。

②容:容量。

【大白话】

(籝,读「盈」音,在【汉书】中有「黄金满籝,不如一经」之说。颜师古说:「籝,是一种竹器,容量四升。」)

【趣讲一下】

满箩筐的黄金,不如一部经典书。古代把文字传承下来,是高难度侗族,书籍太珍贵了。

【原文】

灶,无用突者

【注释】

①无用:不要用。突:烟囱。

【大白话】

制茶之灶,不要带有烟囱。

【原文】

釜(fǔ)①,用唇口者②。

【注释】

①釜(fǔ):古时的炊具。

②唇口:沿锅口向外翻出。

【大白话】

釜,要用锅口外翻且有唇边的。

【原文】

甑(zèng)①,或木或瓦,匪腰而泥②,篮以箅(bì)之③,篾(miè)以系之⑤。始其蒸也,入乎箅(bì);既其熟也④,出乎箅(bì)。

【注释】

①甑(zèng):古时蒸煮炊具,底部有许多透蒸汽的小孔,放在鬲上蒸煮食物,类似于现在的蒸笼。

②匪:通「非」,不要。泥:一种解释是用泥巴封好;作者的理解,「泥」是封堵,就是用毛巾等封堵住釜和甑之间的缝隙,不要让着水蒸气漏出来,用泥巴封,太脏了;就像蒸馒头一样,烧一锅开水,上面架个蒸笼,古代制造技术不精细,要用毛巾、布封堵缝隙;小时候农村大锅和蒸笼来蒸馒头就是这样。

③篮:竹篮。箅(bì):隔水的竹器,有些版本为箪(dān),解释为箅(bì)。

④既:完了,尽。

⑤竹篾(miè):剖削成条的薄竹片。

【大白话】

(蒸茶叶)甑,用木头或陶土制成,甑腰部不能突出,并(毛巾等东西)封堵好缝隙。甑内放置竹篮来当作箅子,用竹篾系在箅子上(以便取放竹箅不烫手)。蒸的时候,把茶叶放在竹箅上面,蒸熟后就从竹箅上倒出来。

【趣讲一下】

下图就是现代的箅子。类似于现代的蒸笼的功能。

【原文】

~釜涸 (hé) ,注于甑中 。(甑,不带而泥之 。)又以榖 木枝三亚者制之 ,散所蒸芽笋并叶 ,畏流其膏

【注释】

①涸(hé):干涸,没水了。

②注:注水。

③带:捆绑。

④榖(gǔ)木:即构树,一种落叶乔木,木质非常有韧性。亚:同桠,成叉状的树枝。制:做成。

⑤散:挑散。芽笋并叶:茶叶嫩芽。

⑥畏:害怕,担心。膏:茶汁。

【大白话】

甑中的水耗尽时,可以向甑中加水。(甑,腰部不需用捆绑,而是用毛巾等东西封堵起来。)还需用三杈的榖木做成(木杈),用以挑散蒸好的茶叶嫩芽,(这样做是因为)担心茶中茶汁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