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
文学,诗为冠;唐诗,诗之巅!
整个文学史上,堪称一流诗人的也不过寥寥十数人。
严格点说,很多名气很大的诗人其实是没有一流水准的!
比如本文中提及的苏东坡。
一流诗人的标准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在我看来,一个诗人如果只有一首顶级作品,其他都是二三流甚至不入流作品,那么,只能说,这个诗人大概就是「妙手偶得之」的获益者了。
一流诗人,必须至少在某一个诗歌体裁上有三首以上的一流起步的代表作。
比如号称「诗家夫子」的王昌龄是典型的「七绝圣手」,
他的七言绝句可以和李白相抗衡,代表了诗歌史上七绝的最高水准。
所以,王昌龄是最典型的专精于某一体裁的一流诗人代表。
苏轼诗歌的主要成就
苏轼诗歌总计2700余首,远超其词作数量,但苏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却不如苏词。
原因很简单,作为诗人,苏轼距离顶端的差距太大,只是个合格的二流诗人!
苏轼算是个多产的诗人,在很多诗歌体裁上都有涉猎。
大众所熟知的苏诗以七绝和七律为主,这两个体裁的作品也确实是苏轼诗歌的精华所在。
那么,只需将苏轼的七律和七绝作品进行定位就足以确定苏诗的水准!
七言绝句的比较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大概是苏轼质量最高的一首七绝了。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写庐山的【题西林壁】更好些,实际上【题西林壁】就是首二流七绝,通篇都是说教,算是宋诗不如唐诗的一个典型案例!
这篇写西湖的名篇,还算有些新意,但用字上还是有些生僻,「潋滟」明显并非常用语,这是沿袭了韩愈「以文为诗」的坏习惯。
整篇通读上也不如顶级七绝那么自然顺畅,人工痕迹太重。
绝句是最重灵性的诗歌体裁,苏轼的这首诗显然灵性不足。
整体上,这首诗在唐诗七绝中只能算是二流水准,即使高估也不过是一流垫底的,而这基本是苏轼最好的七言绝句了。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七绝并不被大众所熟知,但读起来好不拗口,酣畅淋漓,十成十的一流七绝作品。
汴河曲 唐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这仍旧是一首一流七绝,李益论名气远不如苏轼,但苏轼的七绝还真没法和李益相比,李益只靠七绝就足以跻身一流诗人!
七言律诗的比较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苏轼「以文为诗」的语言风格还是一如既往,而且喜欢掺杂说教。
整首诗的思考远大于美感,典型理智脑的枯燥作品!
只从「诗言志」这一条看,这首诗就已经不是什么精品了。
和七绝的情况比较类似,这首七律应该排到二流,最多也就一流末,总之,位置有些尴尬。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一流的七律作品!
【登金陵凤凰台】唐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的一首七律,堪称顶级作品。仅凭第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苏轼的那种和这首差距太大,这是美感上的绝对差距。这首诗的情感哀而不伤,底色略显灰暗却充斥着旺盛的生命力,很符合李白「从不向命运低头」的个性。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同有「以文为诗」的癖好,韩愈这首七律却是真正的精品!
九重天代表帝王,路八千形容路途遥远,整首诗基本将韩愈被贬的过程说了个七七八八,但却毫无拖沓感,读起来能够感受到韩愈心中那份压抑的情感,如同老酒般浓烈,令人不禁唏嘘动怀。
尤其是云横秦岭这一联,直接拔高了这首诗的高度。
仅此一篇,谁人敢说韩愈七律写得差?
诗人苏轼的地位
实力和地位,从来不是靠少数人的吹捧,而要靠真真切切的本事!
苏诗中最拿得出手的七绝和七律已经被证明放到大唐诗人中有些不够看。
李白的一首知名度不够高的作品就足以让苏轼最好的作品退避三舍,李益在大唐诗人中甚至排不进前十五名,但他的七绝作品绝对比苏轼更好。
李白的七律作品实在是很少,以七律论诗人,李白确实也排不到前面,这首李白最好的七律确实有些欺负苏轼了。
韩愈的这首作品主题清晰,内文明确,既交待了事情始末,又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浓烈情感,毋庸置疑的优质作品。
苏轼的「老干体」读起来总是有些干瘪瘪的,不够爽利,单独看苏诗还觉得不错,但一比较就立刻暴露差距了,能够体会到一流作品和二流作品之间那道看不见的鸿沟。
唐诗中的无敌浪漫、宏大气象和脍炙人口,在宋诗中基本找不到。
苏轼也算是宋诗的代表诗人了,他的作品仍旧逃不开宋诗的阴影,习惯性地说教,用字用词喜欢彰显有学问,导致读起来有些拗口,不够清新自然。作为诗人,苏轼终究只是个「二流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