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你选择哪一种,它的文化成因是什么

2024-03-25文化

▶ 01 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老家有一个朋友,年龄比我大一些。他结婚的早,女儿应该都大学毕业了。我要说的例子,是他如何培养女儿的一段故事。

这个故事,还是前几年,我做博士后的时候,忽然有一天,他给我打电话,询问在北京读书的一些事情。原来,他女儿考上了北京的一个985大学。出于礼节,我立马一番赞扬,说是你女儿真厉害啊,从我们小小县城直接考到北京名牌大学,真是一步飞跃千军万马啊,等等。

然后,他就给我讲起如何培女儿的故事。

我的老家是中西部的一个小县城,这个朋友姓周,他在一个县属事业单位工作,老婆是公务员,他家只有一个女儿,事业单位相对清闲,培养女儿的重任,就落在他的身上。他自己也非常重视女儿的读书。根据他说的,从初中开始,他就一直亲自给女儿辅导作业,语数外、物理化学全学科的同步学习和做题。他白天有时间就做题,晚上回来给女儿讲试题,一老一少,同步学习,就这样的一直从初中到高中,他女儿读书还是比较争气。

听其他朋友说,老周的女儿在县高中排名前十名的,老周非常投入,以前工作日晚上还出来跟大家一起散步,周末还跟大家聚会,自从他女儿到了高中,他自己也好像读高中一样,都在家里做题目了,放弃了所有的业余爱好,杜绝了所有的社交活动,他世界里只有读高中的女儿。

要不是这一次他咨询北京的事情,我也有好几年没有听到他的声音了。

也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老周的女儿终于考上了北京的985大学。

这个身边的真实故事,却给我带来一些思考,老家的几个朋友,也聊过这个事情,大家都说是不是应该都像老周的这种搞法?中国到底有多少父母,就像老周这样的「双人制」读书考试?

▶ 02 老周其实是「穷人思维」

老周的做法,估计是许多中国父母的做法。

现在的许多父母,也都是有学历的,尤其是像大城市的新一代父母,他们本身就是从全国各地考学出来的,本身就是学霸出身,他们会学习,而且也相信读书的好处,他们至少也有大学本科学历,许多还是硕士、博士毕业,实际上他们家孩子读书的学校的那些老师,学历可能还不如家长。

所以,很多家长就觉得干脆自己给孩子补课,省钱又省事。

像老周这样的,他觉得自己当年读书,本来就是成绩很好的那种,现在反正自己也能拿出时间来,至于什么业余爱好、社交关系、副业发展,都可以放下来,他坚定地认为,孩子教育是第一位的,他就全力以赴的自己上场。

可是我要说,这其实是一种「穷人思维」。

穷人思维,就是不懂得通过赚钱,来找一个比自己更加专业的人来做。他们不懂得现代社会的发展基础其实是分工合作,是商业交易,你不要试图自己做任何事情,你只要做好自己的专业事情,把自己的事业或者产品做到极致,然后赚到足够的钱,再拿钱去请别人来给你做事情。

穷人习惯以为,我多多努力,什么事情都自己来做,这样就可以省钱了,然后自己做也放心。其实,大部分时候,你自己做的,都不如请专业的人来做。像老周这样的例子,其实算是特例了。

现在的老周的女儿也大学毕业,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空虚和无助。

这一次我回家过年,朋友聚会大家也不叫他了,觉得他的思维已经跟大家脱离了,而且开口闭口都是孩子教育的问题。就有朋友说,那么辛苦培养一个女儿,就算读了985大学,以后也只是大城市的一个普通打工人而已,将来可能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又何必呢?

这话听起来有点酸葡萄的味道。但是,根据我在北京多年的观察,确实也是这样的。别说读本科,就是像我读了211、985大学的博士、博士后的,在北京其实也是只是一个普通打工人。如果是竭尽全家人的力量,用尽父母的一生,最终也只是给北京增加一个普通的打工人,多少会有一点失望的。

与其如此,还不如享受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过好自己的人生。 老家的几个朋友都说,老周这十几年,真是付出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女儿读了大学之后,他就陷入了失落,不知道该干什么了,女儿在北京的进一步升学和就业,他也完全帮不上忙了,毕竟他不可能继续辅导考研了,至于就业和安家就不用说了。

我听了以后就想,老周要是把这十几年的努力,用在自己才艺的发展,或者是业余创业什么的,凭着他这股子聪明劲儿和勤奋,也许现在成了某个领域的专家,也可能早已自己副业创业成功了,而且赚到的钱,也同样可以请人来辅导作业,帮助考研,有了钱也可以帮助孩子在大城市安家和就业。

赚钱,才是对儿女最大的帮助,最可持续的辅助。

如果把儿女的培养,当做是一个创业项目,那么我觉得,也许他的创业项目成功了,但是他的创业方向是不对的,因为这是一个不可持续的项目,而且回报是不确定的。这就是穷人思维的结果。

▶ 03 什么是「富人思维」

老周的故事,听了之后,让我感慨很久。

感慨之余,我就想起在北京认识的一些朋友,看看有没有不同的例子,看看人家是怎么培养孩子的,又是怎么做好自己的事业。

为了写好这一篇文章,我把认识的北京朋友在脑子里排了一遍。还是真是找到一个值得一说的朋友。

这个朋友姓孙,是做律师的,是我博士毕业学校的校友、师兄。孙律师早年也是在老家工作过,后来一步步考学出来,到了北京读法学博士,也做了博士后,现在是一家顶级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

有一次我到他们律所交流,就听他说现在女儿在美国读的大学,还准备继续在美国读硕士研究生。他女儿在北京读书的时候,就是上了那种预备留学的高中,花了高价请人辅导学习,他老婆也不用工作,一家人都靠他做律师的收入就完全足够了。他只要一心做好自己的法律业务,其他一切都自然会有,而且都是最好的。

而且现在孙律师事业已经上了台阶,琐碎的事务可以给年轻的助理律师来做,他自己可以有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他现在也读书和写作,自己还出了书,我去交流的时候,给大家签名赠书。

然后,他现在居然也有时间读国学了,这才请我去交流国学了。现在北京什么都有了,房子、车子早已不在话下,真是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对比之下,孙律师的事情,就让我有一些感想。

现代社会是一个分工合作的社会,是一个商业的社会,你千万不要试图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你关键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把自己的事情(产品或者服务)做到极致,做到行业内的顶级水平,然后转到足够的钱,钱它就是通货,你就可以找到其他人来给你服务。

穷人思维,以为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就可以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好。

富人思维,专注自己的事业,通过赚钱让别人来给自己服务。

穷人思维的根本问题是,他付出的劳动和发展的能力,是适应特定场景和面向特定人员的,不可以作为一般交易的产品或者服务。富人思维的优势是,他发展某一个技能或者产品,是可以无限次的进行交易,不仅可以服务自己,也可以服务无数的陌生人,因而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最终也可以增加自己的家庭财富。

传统的耕读传家

▶ 04 穷人思维的文化成因

大家都知道,我这个账号是讲国学的,讲传统文化的,可是今天怎么讲什么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了。

别着急,我现在就要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给大家讲一讲这两种思维的文化成因。

中国的历史传统,其实总体上来说,是一种所谓的「穷人思维」,中国古代的理想家庭经济模式是什么呢,就是大家熟知的「男耕女织」,这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家庭经济模式,中国读书人的理想是所谓的「半耕半读」,比如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就写过一个对联,被很多人所传颂:

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

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将艰巨付儿曹。

这就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家庭的理想。

大家都知道,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小农经济的社会形态,在文化思想上,一直是把农业作为根本,认为商业是末端,帝制时代的统治者一直是强调「重农抑商」,否则就是「本末倒置」,他们理解不了商业其实也创造财富,有了交换才有更充足的生产。这导致了商人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形象,一直就不太好。

远一点的像吕不韦,就是一个商人从政的负面形象。近一点的像后来的盛宣怀与胡雪岩,本人或者后代结局都不太好,盛宣怀的儿子后来居然饿死了,胡雪岩是破产了,在悲愤中死去。

他们的结局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缺少必要的商业制度和文化环境来保障。

可以说,跟西方历史文化相比,中国向来是缺少商业文化和传统的。

西方文明风总体来说就是一种商业文明,尤其是英美国家,他们就是重视做贸易的。相比之下,中国人非常勤奋,可是缺少一种商业的富人思维,习惯性以为,只要自己什么都能干,就可以发家致富,这个经验在传统社会,由于社会分工不是非常专业化,也许还可以,但是到了现代社会,是万万不可能的。

就像前面说的老周故事,在初中和高中阶段,你经过非常的努力,还可以给女儿辅导,可是到了大学以后,考研的时候,还有以后在北京的就业,你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给到足够的帮助了。

但是,你要是创业赚钱的话,你有钱什么都可以。

以后,我们阅读中国的历史文化,一定要明白这一点,欠缺商业文化和思维,可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最大bug。

▶ 05 最后的启示

一个家庭的发展,跟一个社会的发展,道理其实是一样的,人人都各尽其能,各尽其才,才能增加财富总量,才会繁荣昌盛。

那种想什么事情都自己做,以为是勤奋,其实是战术上的勤奋,战略上的懒惰,是传统思维惯性的最大问题。

有的时候,真是选择大于努力,像老家的老周和北京的孙律师,他们都是非常努力的人,可是现在家庭经济和个人发展,可以说天差地别,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一个选择的穷人思维,凡事自己干,一个是选择富人思维,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极致,其他的请人。

我讲完这些故事,那么你讲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呢,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