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华夏造「东、南、西」方位字

2024-10-01文化

华夏古文字「東」的探源

翁卫和

「東」的古字形,形若「囊」,像一个竹木编织的笼子,也像里面装满物品的编织袋,两头用绳子捆扎袋口。很明显,我们目前的「東」字,是由其演变而来,并传承至今。

「東」字的演变过程

東字构形争论久矣!许慎认为是会意字。【说文·東部】云:「从日在木中。」意思是太阳在「木」中,表示太阳刚刚升起,太阳升起的方向就是东方。很多学者质疑【说文】之解,认为他的「東」字所说之解是根据小篆字形望文生义,并没有探究出「東」字的渊源。【白虎通】论「東」云:「東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难道是用袋子扎住「東」方的动生者,好像也是理无可说。

时至今日,「東」字的来龙去脉还是未解之谜。

「東」字探源

古【易·辞】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现代人确定文明起源的最重要一个标准是有「文字」。故我们寻找早期文字往往通过现有文字往前倒推去寻找其最早的字源。采用这种方法,得满足两个条件:

一、这个字必须是本原传承而非再造字。

二、须有「文」相对照。

例如,殷商到汉到今的繁体「東」字,是本原传承,字源没有改变,如果又有「文」相对应,就能知晓其从何而来。若改造为简体的「东」字,如果没有古「文」续对,那么「東」与「东」是很难对应的。这也是找不到殷前古文字的主因之一。

人类文明在不同时代,可能造了很多不同的「东」字。有的传承数代,有的一王一换。故无法都从字的演变去追寻其源。要破释不同时期的「东」字,必须知晓其王其代系,知晓其采用的造字方法,才有一丝机会去破解其字。

我知道,不同时代的「东」,字形结构因王造王定而复杂多变。并非所有的「东」字都是延续而来的,但可能不同的字(异体字)表达意思是一样。如「东」从古到今所指的都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东」。掌握人类万物不离其「本」的宗旨,方能找到破解古文字的「密匙」。

释译「東」字

古代出书洛人,他们把山梁称「囊」音,横亘起伏的山脉又如同盛物扎口横放的「囊」。太阳从「囊」(山梁)升起,升起的方向称为「东」,故用竖起的「囊」的象形作为标记「東」方,造出「東」字。我们今之「東」字是由竖起的「囊」演变传承而来。

我也发现了虞、夏时代没有传承下来的「東」字,那时的古人认为天如覆锅,早上太阳升起的地方叫「東」方。用下字记录「东」。如今,该字被时代更替了,没有传承下来。是古代的失传文字。

可以肯定的说,除此之外,还会有我们未认识的「东」字,还有更久远的文明。如今,世人往往用无知的定义去下有知的结论,错大矣!

华夏古文字「南」的探索

翁卫和

一、「南」字见于殷商期

甲骨文【四方风】铭文拓片中可以看到「南」字的早期形态。

二、「南」字见于西周

【大盂鼎】铭文中也记载了「南」字的使用。

三、「南」古文类编

在古文中,「南」字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多样的记录。

四、「南」字目前的结论

1. 「南」字始见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2. 目前尚不清楚「南」的本义是什么。

3. 「南」字从古至今,字形变化不大。

4. 「南」借用为方位词。

5. 南方概念: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

五、「南」字所见的文化传承

1. 南方属火,红色是它的颜色,南方之帝是炎帝,南方之神是祝融,朱雀是南方的动物神。

2. 南方被称为「凡属长江以南,俱属南部」。

3. 古时王都方位是坐北朝南,民间住宅也以此为最好之向头(冬暖夏凉),认为此为宫廷住宅最好的朝向。

4. 帝王面南而坐。

5. 「南面之尊」是天子之位。

6. 「南面称孤」是王之自称。

7. 【大传】曰:「南」是人文始祖之源,文祖之传承达四方,为南来北往,上东下西。

8. 【易·说卦】: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封也。八卦配八方,离为南方,故曰「南方之封」。

9. 南蛮,是先秦时代华夏中原王朝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理解为「蛮」即是野蛮的意思,蛮子就是野蛮的民族。

10. 南正,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立竿无影」,每年只有在夏至这天才能看到这现象。古人把夏至日午时「立竿无影」之地称为「南正」,即「正南」,也称「日长之至,日影短至」。

六、解析古文「南」字

古文明起源即把「正南」定为天下之中。古文明从「南」而来,「河出图,洛出书」也因南而起,故南为「中」。南作为方位词由来已久,南伴随文明而来,随王朝的变更而变更。所以,每个王朝都用自己所造之「南」字,来记录(标记)自己王朝的由来、图腾、表象等特征。

古代「南」字,多有所指,如:王方、泥土、山梁、南面、水、田。通假字「萳」指荆棘,「喃」指唱读,「蝻」指蜈蚣,「婻」指嫂子,「瘫」指灾难等。

我们今天的「南」字,是承周而来,与周代的字形相比,变化不是很大,所以能通过今之南寻找到西周之「南」。再往前,「南」的字形就有了很大的改变。

七、解析殷商、周之起源

1. 殷商起源:

殷商时期的「南」字,采用了「大人」的符号。古代神话中,颛顼是黑帝,其相为骈干。汤世号为殷,兴于水德,天位南方的「南」为「大人」符号,承「水」而成。

2. 周之起源:

周之起源则与苍龙有关。文王生于姬弃,周承木德,以苍龙纪,天位南方之「南」为「大人」符号,凭「苍龙」而成。

八、尧之「南」

尧为炎帝之后,以火纪。火代表明亮,南方为「火鸟」之目。【易·说卦】曰:「以八卦配八方,离为南方。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尧之「南」为南方之象征。

华夏古文字「西」的探索

翁卫和

超越世人认知的古字 「西」

【说文】曰:「鸟在巢上也。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

「西」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鸟巢,本义指鸟入巢栖息,这个意思本来写作「栖」。夕阳落下的时候,鸟纷纷归巢,所以用来表示日落的方向。

「西」作为日落的方位词,由来已久。现今使用的「西」字是从小篆简化而来。有人认为,甲骨文、金文中的「西」字有巢无鸟,而小篆则在鸟巢之上加了一个像鸟形的线条,形成了「西」字。

古文「西」的创作来源

古文「西」之创作来源于太阳落山时百鸟归巢栖息,人们停止劳作,休息于屋内。古人把「宿屋」引申为太阳落山的方向,即四方之一的「西」方。

下图中展示了古文字「西」的演变过程:

1. 图①、②中的「西」为殷前字;

2. 图③中的「西」为殷、周字。

殷、周之「西」的表明

殷、周时期的「西」字表明,方位词「西」是由古人「息屋」之形衍生而成。后人认为图①是古文「西」,图②是籀文「西」,这是错误的。

殷、周时期的「西」字不仅仅代表了方位,更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记录。古人通过「息屋」的形象创作了「西」字,用以表示太阳落山、鸟儿归巢的方向。这种符号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古文字「西」的探索,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还能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独特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