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记「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

2024-02-19文化

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近三百年的唐朝是中国古代诗词文化的鼎盛时期,人才辈出,群星璀璨,作为才华横溢、年青有为的王勃,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并称「初唐四杰」,在唐代诗词歌赋中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他的代表作【滕王阁序】流芳千古,「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感动了无数的后来者。王勃,作为大唐才子,英年早逝,人们在欣赏他的诗文时,也发出诸多叹息!

官宦世家 少年博学

公元650年,王勃出生于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的官宦世家。(650年-676年或684年),字子安,人,其祖父是隋朝大学者、大教育家,蜀王侍读,号「文中子」的王通,父亲王福畤是唐朝官吏,官至太常博士、雍州司功、齐泽二州长史等。

在良好的家境环境中长大,幼年时的王勃就聪慧超常。六岁作诗,且诗文构思巧妙,词情英迈,被父亲的好友杜易简称赞为「王氏三株树」之一,表明了王勃早年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字功夫。

九岁时,王勃熟读颜师古注的【汉书】后,撰写【指瑕】十卷,指出了颜师古的著作中多处错误。十岁时,王勃便饱览【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经。

十二岁至十四岁时,王勃跟随曹元在长安学医,先后学习了【周易】【黄帝内经】【难经】等,对「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有所知晓。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

弱冠而仕 名振初唐

龙朔三年(663年)十四岁的王勃回到家乡,写【上绛州上官司马书】等文章,寻找机会,积极入仕。麟德元年秋(664年), 十五岁的王勃上书宰相刘祥道,直陈政见,并表明自己积极用世的决心,深得刘祥道赞赏「此神童也!」麟德二年,通过皇甫常伯向唐高宗献【乾元殿颂】,王勃以图仕进之意甚明。

乾封元年(666年),王勃通过李常伯上【宸游东岳颂】一篇,接着应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轻的命官。之后,才思泉涌,笔端生花,撰【乾元殿颂】。唐高宗见此颂词,歌功颂德,词美义壮,而且是出自未及弱冠的神童所作,惊叹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唐高宗的点赞,让王勃的才名和文名响彻大唐,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合称「初唐四杰」。

一篇【斗鸡赋】 逐出长安城

王勃当上朝散郎后,经主考官的推荐,入职沛王府,担任修撰。不久,王勃就赢得了沛王李贤的欢心。有一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斗鸡,王勃在旁侍候。当场,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的斗鸡,以此为沛王助兴。

不料,此文传到唐高宗手中,读毕大怒,直点王勃之名,大声说道:「王勃身为博士,二王斗鸡,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图谋不轨,夸大其词。歪才,歪才!此人应马上逐出去!」

檄文在古代主要用于征召、声讨、揭发罪行等重大事件,一般多指战斗性强的批判和声讨文章。此处用檄文,明显是在夸大其词。加之,唐高宗认为此篇檄文有意在挑拨王子间的矛盾,挑战了皇家的底线。不久,唐高宗就钦命将王勃逐出长安。就这样,王勃通过他的才情和苦心经营,刚刚建起的仕途,就这样毁于一旦,被点了死穴。

再次被贬 滕王阁序

咸亨二年(671年)秋冬,王勃从蜀地返回长安参加科选。当时。他的好友凌季友为虢州司法,因虢州盛产药材,王勃又知医识药,便为王勃在虢州谋得一个参军之职。

王勃就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王勃为躲避罪责,首先将罪犯藏匿起来,后来又怕走漏风声,便将曹达杀死,想销声匿迹。结果事情败露,王勃因此犯了死罪,幸亏适逢大赦,才没有被处死。

王勃的刑事连累了他的父亲王福畤,被迫王福畤从雍州司功参军被贬为远在南荒之外的交趾县令。这件事对王勃的打击很大,远远超过对自己的惩罚。

王勃怀才不遇,放浪不羁,处世高傲的性格,在现实面前,只能再次发出无声的哀叹。在【上百里昌言疏】写到:「如勃尚何言哉!辱亲可谓深矣。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今大人上延国谴,远宰边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矣。」从中也让人们深深地体会到身为孝子的王勃,内心强烈的羞愧和自责。

王勃出狱后,在家里停留了一年多的时间。此时朝廷宣布恢复他的旧职,他已视宦海为畏途,主动放弃。上元二年(675年)的秋天,从洛阳出发沿运河南下;八月中旬,到达淮阴,又从淮阴到楚州,离开楚州,继续沿运河南下。入长江后,折向西行,到了江宁。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新修的滕王阁落成。江西都督阎伯屿欲在重阳节时滕王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王勃的名气,便同时发出邀请。

阎都督此次宴客,本意是向众人展示女婿孟学士的才华,事先让女婿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同时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来纸笔,假意请诸位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都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就,只有王勃不明究理,见众人推辞,就自告奋勇,接过纸笔,当众作序,挥笔作书。

此时,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怒气犹盛,正在心中骂到不知天高地厚的王勃,坏了他的好事。现场也有不少人等着看笑话的。手下人进来将王勃所书进行报告,见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怒气稍减。接着听到:「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沉吟不语。

接着听到:「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脸上露出了笑容。听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已开口叫好,只见帐内帐外都啧啧称奇,等听到「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更是拍案叫绝。王勃的【滕王阁序】是一气呵成的,阎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中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唐摭言】等书所记,或者有些夸张,但【滕王阁序】,确实为不朽之名篇。

魂归南海 名留青史

上元三年(676年)春夏,王勃已至交趾县令王福畤处,见到了生活窘困的父亲。不久后,王勃便踏上归途。当时正值夏季,南海风急浪高,时年二十六岁的王勃不幸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思想人格交融儒、释、道多种文化因子。直接继承了祖父王通的儒家思想,渴望功名,希望济世,虽然在宦海中几经沉浮,但最终难以割舍的依然还是如何济世的问题。

从人格精神上来看,首先是儒家之狂者,志向高远,勇于进取,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但他身上留有致命的弱点就是处事疏阔,随心所欲,感情用事,缺少谋略。其次是释家之傲者,身秉傲骨,鄙世傲物,蔑视尘俗,崇信佛教,认为佛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再者,他是道家之仙者,在面对处处碰壁的情况下,并没有消沉,而更多了一层看破红尘,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韵味。

文学天才 诗文歌赋

王勃,他二十七年短暂的人生,可他留世的诗文歌赋较多,现存诗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 90多篇,有【王子安集】16卷、【汉书指瑕】10卷、【周易发挥】5卷,【次论语】10卷,【舟中纂序】5卷、【千岁历】【平台钞略】10篇、【合论】10篇、【滕王阁序】名作等,王勃在中国古代文学上的贡献是比较大。

王勃坚持 「立言见志」的创作思想和 「文章经国之大业」的教化功能。在他的作品中,呈现出「高情壮思」 「雄笔奇才」的雄壮美、「气凌云汉,字挟风霜」的风格取向,以及 「感序缘情,登离寄赏」等多种表现方式。

王勃的诗歌继承了贞观时期崇儒重儒的精神风尚,同时又注入了新的时代气息,壮阔明朗又不失慷慨激越。在送别诗中,或气势磅礴、雄浑壮阔;或优美静谧、隐约迷蒙;或重在抒发自我身世的悲切之感。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慰勉,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息;【江亭夜月送别】其二「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描绘的是一幅美丽的江边月夜图,画面优美迷蒙,让人心醉。

【别薛华】:「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整首诗并不着意抒写惜别之情,而是时时处处抒发对身世的悲切之感和哀伤之痛。【秋日另王长史】:「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将前途命运迷惘和困惑与自然的寒雾和暮烟融为一起,似梦似幻。

王勃的相思诗,则抒发了千里之外羁客的诸多情感,思念家乡,怀念亲友,伤春感怀。如【羁春】,则通过写景抒发深沉的思乡之情。山水诗既写景生动、锤炼精工,又诗境美好,充满生机,有时还倾注了郁积之气。同时,在描写手法、诗境开拓等方面,又进行了新的尝试,并取得显著的艺术效果。

王勃的辞赋是初唐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初唐赋体的繁荣。王勃的骈文继承了徐陵、庾信的骈文艺术风格,但又注以清新之风、振以疏荡之气。讲究对仗精工、自然而妥帖;音韵谐美,无论押韵还是句内宫商均有意追求合律;用事贴切,做到典事内容与表达内容的谐调;熟用隔对,把四六句型作为主要句型运用,并巧用长短句的交错变化,同时注以散行之气,使文章于凝炼中见流畅,使骈文变繁缛为清丽,创造出气象高华、神韵灵动的时代风格,使骈文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与初唐同时代的其他文人相比,王勃极善于在赋中抒发情感,表白心志,表现人品。在赋中表露出急于入世的心理。当理想受挫、仕途失意时,则在赋中表现了自己崇高的品质、美好的人格,抒发了心中的忧郁愤懑、磊落不平之气。尽管如此,但他从未放弃对功名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如【春思赋】、【采莲赋】等 。

王勃赋可认为是其心理路程的真实反映,是对理想和功业执著追求的见证。王勃的【游山庙序】,寓性情于游宴、具有绘画美、充满豪放壮大气势;秋日饯别序】则视野开阔、谚足高远、情景交融,文中充满真情实感。

在写作手法上,善于议论,哲理深刻,如【滕王阁序】中「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善于抒情,气盛情深,如【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中「天地不仁,造化无力。授仆以幽忧孤愤之性,禀仆以耿介不平之气。」善于描写,形象逼真,如【感兴奉送王少府序】中「仆一代丈夫,四海男子,衫襟缓带,拟贮鸣琴,衣袖阀裁,用安书卷。」善于运用递进和逆接句式,如【越州永兴李明府宅送萧三还齐州序】中「况乎泣穷途于白首」引:「白首非临别之秋;嗟歧路于他乡,他乡岂送归之地!」

一字千金 三叹王勃

在南昌都督阎伯舆重建滕王阁庆祝宴会中,王勃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接下来写了序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 自流。」

王勃在诗中故意空了一字,然后把序文呈上,便起身告辞。都督阎伯舆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发表溢美之词,却发现后句诗空了一个字,便觉奇怪。旁观的文人学士们便你一言我一语,对此发表各自的高见。这个人说用「水」好,那个人说应该用「独」。阎大人听后,都觉得不满意,怪他们全在胡猜,非作者本意。于是,命人快马追赶王勃,请他把落下的字补上。

待来人追上王勃后,王勃的随从说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来人只得返回将此话转告了阎伯舆,阎大人心想:「此分明是在敲诈本官,可气!」又一转念,「怎么说也不能让一个字空着,让人笑话,不如随他的愿,这样本官也落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于是便命人备好纹银千两,亲自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

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大家听了只觉得不知其意,有人问道:「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大家听后一致称妙,阎大人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值!值!值!王勃啊,王勃,不愧为当今奇才……」

上元三年(676年)冬,长安城里都传颂着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一天,唐高宗也读到这篇序文,见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不禁拍案,惊道:「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又读下云,见一首四韵八句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唐高宗一扫成见,连声叹道:「好诗,好诗!」「作了长篇,还有如此好诗相配,岂非强弩之末尚能穿七扎乎!真乃罕世之才!」「当年朕因斗鸡文逐斥了他,是朕之错。」于是问道:「现下,王勃身在何处?朕要见他!」太监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不在人世。」唐高宗喟然长叹,自言自语:「可惜,可惜啊,可惜!」

广州遗作 灵魂诵诗

公元675年,王勃赴交趾(今越南)省亲,11月经过广州,到访宝庄严寺(今六榕寺),其时,宝庄严寺舍利塔(今人称「六榕花塔」)修葺一新,寺庙高僧崇拜王勃的文才,于是请其撰写碑记,王勃一挥而就,写下了【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碑文,而现今留存在六榕寺内的这篇【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尘封了整整1340年,是中国文学史上已知篇幅最长、内容包罗最广的宝塔铭文,足足有3000余字。

传说王勃死后,他的灵魂还念念不忘:「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每当人们走过他的墓前,就能听到他的魂灵在坟墓中反复吟诵。

一次,一个秀才经过王勃的墓前,听到坟墓中在吟诵。秀才想了一会儿,对着坟墓说:「这句子好是好,只是还不够精练,要改成‘落霞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一色’不是更好吗?」从此以后,人们再也听不到王勃的魂灵在坟墓中吟诵这个句子了。

有人认为,如果去掉「与」和「共」两个虚词,在内容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确实比原句「精练」了,但是在删去了「与」和「共」两个字后,句子的节奏显得急促,不如原来的句子从容大度,还与上下文的格调显得不协调。

【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