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我解【论语】9.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2024-05-06文化

9.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译文】

孔子很少谈到利益,赞同命运,赞同仁德。

【解读】

与——音玉,赞同。

本章总计八个字,但字少争论多,千百年来,从未有过让人绝对信服的主流定论。常见解读有三:

一是断句为「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解「与」为「和」,本章意思就是:孔子很少谈到功利、命运和仁德。

二是断句为「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与」也是「和」的意思,解本章为:孔子很少谈到利益与命运,利益与仁德的关系。

第三种就是我所采信的,解「与」为「赞同」。

其中第一种解读最为常见,名家站队也最多。

孔子「罕言利」这个争论最少,就是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好处。虽然【论语后案】中解「罕」为「音轩,显也。」说孔子「很明显地谈到利、命和仁」,这种解读的认可度还是可以忽略不计。

「利」不是孔子学说的内驱力,他深知「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的副作用,所以他说「放于利而行,多怨。」(【里仁篇】4.12)。「利」不是不可以提,要注意「义」,「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述而篇】7.16)

至于「命」与「仁」,【论语】中提到的并不少,特别是「仁」,可以说是孔子开创了「仁」这个概念,并把它视为做人的最高境界。【论语】中弟子屡屡问及「仁」,孔子也是有问必答。不轻许「仁」与人是真的,但「罕言」并不属实。

说孔子赞同命运,这可能是今人不太认同的地方。孔子的学说是「入世」学说,他的一生也是积极入世的一生,颇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气势,为什么还说他赞同命运呢?

这就要澄清逻辑上的一个误区:承认命运,接受命运,并不代表放弃努力,相反,它反倒可能成为更努力的动力。恰如大家都知道人终有一死,但这不妨碍活要努力精彩。

孔子对「命」的赞同,可以略举几例:

孔子说自己,「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五十而知天命」(【为政篇】2.4),以圣人之学,对于命运的透彻了解,也是五十岁以后的事。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他认为君子首要要敬畏的就是「天命」。

他的学生冉伯牛有疾,孔子隔窗拉着伯牛的手,感叹的就是,「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再品学兼优的人,也抗不过偶然的命运。

……

基于以上分析,我解本章为:孔子很少谈到利益,赞同命运,赞同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