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说必须在说的传统中才有意义

2024-05-26文化

人们说话很容易交流,却并不一定让人明白怎么回事。尤其是讲述故事的时候,只能通过故事传递一些经验或意义,却并不一定传达讲故事的人想要表达的思想。即便如此,经验和意义也不一定能准确传达。当说的人要表达某种思想的时候,起码要有听的人,还要有会听的人。也就是说,说必须在说的传统中才有意义。

在远古时期,生产力不发达,没有纸笔。人们只能通过口耳相传来传播故事,同时也在传播某种思想和意义。有说故事的人,也有听故事的人,至于怎样理解故事,就不是说故事的人能够支配的了。说故事的人可以讲述故事,但并不一定表达思想。只是人云亦云,传播故事,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但也不能绝对这么说。故事本身就具备一定的意义,不管是盘古开天辟地,还是女娲补天,都有一定的意义。这样的故事传播靠口传,靠耳听,靠人们的兴趣。有人喜欢传播,就自动传播了,甚至不乏添油加醋的做法,越传越广泛,在不同的部落中产生不同的影响。有说的,就有听的;有听的,就有不断加工改造的。

那时候没有纸笔记录,故事要世世代代相传。人类繁衍不息,故事会传承下去,也会层出不穷。说有了传统,听也有了传统。不过,很多人自以为是,并不会听别人的故事,也没兴趣听别人讲故事。尤其是统治阶级的皇帝和官员们只是认为自己高高在上,没必要接近老百姓,对于老百姓喜欢的民间故事不是很感兴趣,感兴趣的是一些被称为雅文化的诗词、绘画、宫廷音乐等,却不是什么民间的传说、弹词、地方戏等。雅文化有自己的圈子,俗文化也有自己的圈子,似乎并不相容。在统治阶级内部说的人一定会采用统治阶级能够接受的方式说出来,要给皇帝上书,就要写成表、奏章等东西,呈递上去,至于意思是不是被格式限制,是不是能被皇帝理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倘若写成民间的戏文,就会被皇帝扔掉,或者被弄成「欺君之罪」。而民间想说的人要弄成民间故事、传说、弹词、戏文等形式,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才能达到迅速传播的目的。只是聚拢一帮人,说一个故事,让别人听,毕竟影响力太小,也不会让说故事的人获得什么好处。

社会生产力发展以后,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出现了专业的说故事的人。说书的、唱戏的都算是说故事的人,而且他们都能获得一些好处,挣些钱养家糊口。有了这样的形式,就会淘汰部落时期聚拢一群人说故事的形式。经过时代的演变,说书艺人、唱戏艺人似乎都掌握了人们的心理,知道人们喜欢什么形式的东西,就要用这些形式传递故事。看看戏曲的普及就知道怎么回事了。不管是红事还是白事,都可以有唱戏的,过年过节也有唱戏的粉墨登场,即便是打仗的时候,也有唱戏的在阵前鼓舞士气。说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变成了艺术形式,也成了被人利用的东西。有人说,就有人听;有人唱,也有人听。说的和唱的内容是一回事,即便唱出来会和说出来有一些理解上的变化,但这些变化可以忽略,只要传达了内容就算是大功告成。

说的时候,有听众,有反应,而不是随便一谈,也不是没人听。现实往往是这样,人们遇到危机的时候,有很多人说,也有很多人偏听偏信。尤其是古代遇到生存危机的时候,很容易发生农民起义。因为古代农民大多不读书,不识字,被统治阶级愚弄,吃不上饭的时候,就要广泛听一些消息,听从农民起义领袖的指引,而农民起义领袖会「降神」,把自己等同于神灵的化身,让无数信众追随。他们瞬间变成了统治阶级,而跟随他们的人还是被统治阶级。一般来说,统治阶级说话有人听,因为他们掌握了话语权,而被统治阶级除了被剥削压迫以外,就失掉了话语权,说话没人听。

民间有一些思想家,不去「学而优则仕」,而是著书立说,广泛收徒,传播学问。他们也成了拥有一定话语权的人,但经常被统治阶级惦记,轻易不敢发布带有「毛刺」的思想和言论。到了现在,从大方面看,中国经济发展和世界接轨,需要拥有一定的话语权,需要叙述自己的发展故事,还需要有合作伙伴听故事,而不能只是自说自话,自恋和自大。一些外国先进的文化要实现中国本土化,需要国内有人听,而中国优秀的思想和文化需要国际化,需要很多国家的人来听。于是,说就有了一定的意义,以什么方式说,说什么内容,说给谁来听,都是大问题,需要认真考虑。但中国强大起来是理所当然的,也应该获得一些说的话语权,并形成一定的说的传统,让别人都来听听……

说只有在说的传统中才有意义,抛开传统,恐怕连话语权都不一定有,需要自己发展,强大起来,才能拥有话语权,创建说的传统,或者说承续说的传统,才能讲出自己满意的故事,产生好的影响。